推动股权投资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学习体会
| 2025-11-04 18:18:2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近段时间以来,本人深入研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并结合前四卷内容一体学习领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深刻地体悟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既富有时代性、原创性、系统性,又有理论深度、实践广度和现实鲜活度,为做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下面,结合从事股权投资工作的实践,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感悟思想伟力,深刻领会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局出发,创造性提出了新质生产力概念,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高质量发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第四专题专门收录整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讲话。刚刚召开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又对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专章部署。这些重要论述、重要部署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一方面,擘画了产业升级“新蓝图”。围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的使命任务,系统阐述了产业升级的方向、路径和重大原则,为国有企业在产业布局和股权投资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另一方面,提供了资源配置“新指引”。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其强大的创造力能够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离不开全方位、全周期的金融服务保驾护航。书中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围绕“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命题,提出要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为我们在股权投资工作中更好地配置资源、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二、融入中心大局,准确把握股权投资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职责使命 国有企业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应该承担重要的使命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就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反复强调,“国有企业要在市场上大胆去闯去试。”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再次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做强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我们要找准国有企业股权投资工作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发挥好股权投资的引导和支持作用,推动更多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助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要心怀“国之大者”。要深刻认识到股权投资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使命,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看待股权投资工作,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贡献力量。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始终围绕国家重点支持的科技创新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布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项目,以股权投资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对这些企业的股权投资力度,为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筑牢根基。另一方面,以股权投资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是要忽视传统产业,而是要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等手段对传统产业进行赋能升级。要通过股权投资,引导传统产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推动传统产业实现产业模式和组织模式的变革,提升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让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汲取奋进力量,切实提升股权投资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能力水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论述,对做好股权投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从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不断提升股权投资的能力和水平,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要树立长期投资理念。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长期的资金支持和耐心培育,不能一味追求短期回报。我们要注重投资企业的长期价值和发展潜力,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赋能。尤其是初创期、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往往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它们充满活力但资金短缺。要加大对这类企业的支持力度,在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注入资金,帮助其渡过难关,培育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储备充足的后备力量。要因地制宜选择投资。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大呼隆、一哄而起、一哄而散,一定要因地制宜,各有千秋”。不同地区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科技创新能力存在差异,股权投资更是要找准自身定位,综合考虑本地区相关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投资领域,避免同质化与无序竞争,提升投资决策的精准度,确保投资项目质量过硬、适合当地,为股权投资赋能新质生产力筑牢基础。要加强专业能力建设。股权投资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深化行业趋势与技术创新动态的学习研究,提升专业素养和投资决策能力,避免认知滞后,将知识转化为专业素养。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股权投资面临着各种风险,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是保障投资安全的核心。我们要建立健全项目筛选、投后管理到退出全流程的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监测,针对不同风险类型制定应对预案,如优化资源配置、调整退出策略等。同时,强化风险意识培训,提升团队风险研判能力,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全方位筑牢防护屏障,为股权投资稳健赋能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 作者:福建省委党校第10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二班学员 林英杰 |
相关阅读: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