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1月4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一把“身体尺子”丈量教室,一张“烙饼”统筹优化时间,一段三国典故溯源计量单位——这些充满巧思的教学场景,共同构成了近日在福州仓山小学上演的两岸数学教学创新图景。在第十二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活动中,数学课彻底“变脸”,专家理念引领与教师课堂实践双线并行,生动展示了如何将数学从抽象学科转化为一场融合历史、文化与生活智慧的探索之旅,让育人目标在真实的课堂互动中落地生根。

台湾彰化师范大学施皓耀副教授作讲座

活动现场
为期两天的活动中,海峡两岸教育专家带来多场深度讲座,既为数学跨学科教学革新点亮思路,更与仓山小学数学领域育人成果理念高度契合,为成果推广提供坚实理论支撑。台湾彰化师范大学施皓耀副教授以《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策略与实施》为题展开分享。他表示跨学科教学展开的必要性在于响应素养导向、落实数学素养课纲,以统整数学多领域知识提升学习动机。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曹永国教授强调,教师需坚守人文道德性教学实践,这一理念与仓山小学成果中“立文化之心、立成长之心”的核心内涵高度契合,为数学跨学科教学中“知识传授”与“文化育人”的平衡提供理论参考。福建师范大学章勤琼教授紧扣新课标要求,提出了实践与思维兼具的活动设计方法,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一线教师的课堂实践提供清晰路径。

台湾孙德兰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文化、历史的深层联结。

福州市仓山小学陈若迪老师《数字编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深度融合。
两岸教育工作者联袂呈现的多堂数学跨学科示范课,将数学知识与文化根脉、生活实践深度融合,正成为激发学习兴趣、培育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浙江特级教师朱国荣老师通过古今对比、小组讨论,让学生明晰计量单位的发展脉络,感受数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升民族自豪感;台湾孙德兰老师聚焦长度单位演变,从古代“手指、布、步”等身体测量法,到现代标准化公制单位,引导学生探究度量衡进化背后的文明进步与制度规范,让学生在认知单位换算的同时,体会数学与文化、历史的深层联结,实现知识学习与文化感知的双向提升。福州市仓山小学陈若迪老师、台湾王玉珍老师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深度融合,培养逻辑思维与社会认知,真正让数学走进孩子的心中。福建省特级教师洪菲菲老师将课堂延伸至课外,深化“数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华东六省赛课一等奖获得者,来自泉州市实验小学的王明滨老师让“身体尺”丈量身边世界,让学生在动手、合作、思考中体会度量的本质,激发孩子们对数学世界的探索热情。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更是让学生在游戏的欢声笑语中感受到数学思想的魅力与人文教育的情怀。
(本文图片由福州市仓山小学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