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一站班长、一级消防长钟伟元(资料图)
东南网11月8讯(本网记者 林夏悦 文/图)初秋的风掠过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一站的操场,午后空气里透着几分凉意。班长钟伟元散步时,目光定格在地面——他弯腰捡起个粉笔头大小的零件,指尖转动查看接口纹路……31年消防生涯磨出的“强迫症”,容不得半点可能威胁安全的隐患。今年11月9日是第34个全国消防日,记者跟随“消防忠诚卫士”钟伟元,沉浸式感受消防装备的硬核实力,听救援故事里的热血与温情,学安全用火用电的实用知识。
消防装备搭载暖心秘密
“你看这排烟车的管道,能延伸到100米远,就算消防车开不进地下室,也能在地面完成浓烟置换。”装备是消防员的“第二生命”,钟伟元对每一位“钢铁搭档”都了如指掌。城市主战车的装备箱里,往复锯、切割机、铁皮剪等破拆工具泛着冷光,他用曾顶起坍塌楼板的手,快速、精准演示起每一件工具的操控手法。

钟伟元如数家珍地介绍消防员的“钢铁搭档”
看似冰冷的“钢铁搭档”有着最让群众暖心的细节——队伍从实战中打磨的“利民创新”。以前为了保障生命安全,破拆防盗门靠力气,整扇门甚至门框都会被毁,居民后续换门要花费数千元。如今仅针对门锁下手,2分钟左右就能打开指纹锁、密码锁等各类防盗门,效率提升的同时大幅降低修复成本。消防车上还整齐码放着AED、担架、药箱和各类肢躯体固定气囊,“我们始终坚持医疗贯穿救援全过程的理念,这些器材能避免救援、转运伤员时造成二次伤害。”钟伟元介绍。
行至101米登高平台消防车前,钟伟元眼神满是骄傲。这台“空中巨臂”2021年刚完成列装就投入救援,当时一名工人被困高空塔吊,风向变幻不定,他驾驶登高车稳稳靠近,成功转移受困者。截至目前,这台全世界最高的登高平台消防车,已在他手中救下60余人,车身平时由雨棚遮挡着,“好好保养,才能救更多人。”

钟伟元展示消防车功能(资料图)
在中队的室内烟火训练区,一间布满烟熏痕迹的“燃烧室”内,木块、垃圾模拟真实火场里的杂物,窗户上轻轻飘动的布条充当“风向感应器”。“我们要通过反复训练,根据排烟机功率确定最佳排烟放置位置,达到最好排烟效果。”高度还原真实火场的训练,能提升消防员科学施救能力、极端环境适应力和团队协作水平,“盲目进火场,就是拿生命冒险。”

“燃烧室”模拟真实火灾场景(资料图)
消防员的“第二层皮肤”防护服也藏着“门道”。钟伟元从一整排防护服中选了一套崭新的帮记者穿戴:“警铃不会管你在洗澡还是上卫生间,响起后必须1分钟登车、出库。”记者套上背带裤、靴子,已觉笨重,戴上头盔、面罩和装满工具的绳包后,连呼吸都变得沉重。“真正救援时,还得背20斤空气呼吸器,提器材爬几十层楼。”老队员的防护服带着更浓重的烟火味,“新衣服干净,但这些‘带味’的装备,见证过生死救援。”

记者在钟伟元的帮助下穿上防护服
于细节处守护万家平安
“别人不会做的,我们来做;哪里最危险,我们就在哪里。”这句话,钟伟元不仅常对学员说,更用30余年行动践行。台风救援时在废墟里打盹、被刺耳警铃惊醒后立刻出警、累了就猛灌功能饮料……他深知,消防员是“苦并快乐着”的群体。

钻进狭窄通道实施救援
他曾作为全省地震救援重型队骨干,像穿山甲般钻进狭窄通道,一点点清理废墟障碍,最终救出被困的一家四口。如今,当年被他护住的2个月大男婴已上小学,小男孩常来队里看望他,甜甜地喊“消防员爸爸”——这份羁绊,是他“挽救生命自豪感”的最佳见证。


救出的孩子们 受访者供图
“选择当消防员,就因为它有挑战性。”每次攻克难关的兴奋、看到受困者获救的踏实,让他多年来始终充满热情。
“曾有对青年男女,指着冒烟的垃圾桶报警,那点烟脚一踩就灭,他们却说想看看消防车多久到。”回忆起某次虚假警情,钟伟元既无奈又好笑——真正险情前他们拼尽全力,可没必要的出警,实在浪费资源。这些年,他见过有人把烧香青烟当火情,有人见路人坐桥上看风景就以为要跳桥……除了应对不必要的警情,更关键的是从源头规避火灾隐患。令人揪心的是,很多火灾源于细节疏忽。“别因为充电口形状一样,就把手机快充线用在小风扇这些小功率电器上。”听到记者出门、睡前会检查插座并拍照记录,他赞同点头:“和我一样,有‘强迫症’。”
钟伟元还纠正了常见消防误区:“电器火灾不能用水?错了!带电的才不能用水,没通电的电器着火,用水灭完全没问题;锂电池火灾是‘热失控’,最有效办法是用大量水持续浸泡,充电宝着火就扔水里,彻底降温,防止复燃。”针对山上无完善固定消防设施的小寺庙,他建议:“要有预见性的安全意识,养成按时清除周边杂草、垃圾等可燃物的习惯,在香炉等明火旁准备灭火器,哪怕是放桶水、放个水瓢,初起火灾及时发现、扑救,可比‘住消防队旁边’还有用。”
如今,即便要参与救援、维护装备,钟伟元仍坚持去工厂、社区、学校做安全宣传,只是有个“小困扰”:“进学校宣讲,听到下课铃声就像听到警铃,会条件反射想去拿装备。”他还有不少“职业病”:躺在床上会琢磨“地震时往哪滚最安全”;一周仅回家一天,却会帮邻里检查燃气阀、插座。“群众的平安就是我工作的动力。”

消防车上饱经风霜、烟熏火烤的头盔
警铃未响时,操场很安静,收着臂架的消防车像收起臂膀的守护者。而捡到“粉笔头”零件的钟伟元,又忙着排查零件来源——这份“强迫症”般的细致、“闲不住”的热情,让“守护”二字刻进消防员的每一个日常,那一套套防护服,也将继续挡住火场炽热,裹住万家安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