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鸡奖杯造型雕塑屹立在金鸡百花星光海岸。图片来源:福建日报
金鸡唱晓,影动鹭岛。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如期而至,厦门迎来又一场光影盛会。
自2019年金鸡奖落户厦门以来,厦门不仅见证了中国电影接续不断的高光时刻,电影也成为厦门城市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钟情于厦门,与这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蓬勃发展的影视产业密不可分。
风光独特 “气质”多元

厦门健康步道成为热门拍摄取景地。图片来源:福建日报
厦门是镶嵌在中国东南沿海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在厦门,既能看到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又能寻觅充满沧桑的历史建筑;既有清新浪漫的文艺范,又有市井百态的烟火气;既繁华又精致,既“复古”又新潮,既多元又独特……这些特色的存在,让厦门成了无季差全天候的“天然摄影棚”和“最佳取景地”。

厦门鼓浪屿“最美转角”是《暗恋·橘生淮南》中的浪漫地标,游客将手机屏幕中的剧照和现场原址对比拍照留念。厦门日报记者 柯笛摄
早在1928年,电影《火烧红莲寺》便在厦门取景。近年来,厦门频频在《云水谣》《烈日灼心》《西虹市首富》《开端》等大批著名影视作品中“出镜”。无论是都市剧、校园剧、爱情剧,抑或革命戏、年代戏,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场景。
软硬件完备 打造全域影城

厦门影视拍摄基地。图片来源:福建日报
据统计,厦门现有影视企业2600余家,实体办公企业占24%,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2家;影视产业结构比较完整,覆盖制作、宣发、放映以及拍摄服务、艺人经纪、器材租赁等影视产业链主力业务,业内人士评价,“软硬件配套堪称完备”。

厦门影视拍摄基地数字影棚内,正在模拟窗外场景。图片来源:福建日报
位于集美的厦门影视拍摄基地,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建有省内首个高标准摄影棚群,包括两个2000平方米基础棚、一个1100平方米基础棚、三个1100—1400平方米实景棚,以及一个3200平方米数字摄影棚,棚拍面积达2万平方米,各类拍摄需要的工具、场景一应俱全。在这里,剧组不仅可以实现现代生活场景的实景拍摄,还能够满足其他各类场景需求,填补了厦门专业影视拍摄基地的空白。
以影视拍摄基地摄影棚为核心,厦门还联动了周边影视基地,整合省内优质影视资源,打造“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剧组拍摄生活圈,为来厦剧组提供多元化、跨地域配套服务,致力于成为精品影视项目聚集、内容生产制作的孵化器。
政策配套 优化保障扶持

联发东南天地影视产业园内,影视工作者正在工作。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摄
“项目跟着政策走”是影视行业普遍现象。近年来,厦门在推进影视产业发展过程中,重视影视产业配套,不断优化升级影视政策,创新推出精品项目扶持措施。
为进一步促进厦门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该地支持影视企业发展,对影视企业年度综合效益进行评分,并根据得分情况给予奖励,每家企业每年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支持影视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运营发展,对入驻影视企业达50家以上的影视园区(含服务平台),按入驻影视企业年度累计营收1‰给予运营企业奖励,每个园区(平台)每年的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支持数字影视产业发展,对影视企业投资建设数字影棚、购买数字影视设备投入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按投入成本的1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补助;对提供影视制作技术服务的企业,按其技术服务收入的5%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奖励。
为支持影视剧组在厦拍摄,对在市影视主管部门报备的影视剧组,在厦拍摄期间发生的食宿费和车辆租赁费达到100万元(含)至200万元的奖励5万元;达到200万元(含)至300万元的奖励10万元;达到300万元(含)以上的奖励20万元;租用摄影棚(含置景服务)和器材(含道具服务)的,按租赁费用的15%给予补助。每个剧组的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厦门出品”持续“出圈” 多次获奖
《沉默的荣耀》海报 图片来源: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官方微博
前段时间,厦门立项、厦门出品、厦门拍摄的国产谍战大剧《沉默的荣耀》一经播出即引发全网关注,该剧也成为今年来最为出圈的影视剧之一。

厦门第一部戏曲电影《阿搭嫂》拍摄现场。图片来源: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
随着影视行业产业链的日益成熟,厦门告别以往单纯的影视取景地模式。近五年来,“厦门出品”影视作品数量在福建省持续保持领先地位,约占全省半数以上,其中,《山海情》《绝密使命》《去有风的地方》等3部电视剧和一部网络剧《漫长的季节》入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阿搭嫂》《怒江》等3部院线电影获得金鸡奖提名,《门锁》《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扫黑·永不放弃》等3部院线电影票房过亿。
2025年1—10月,厦门影视企业申报备案电影74部、占全省64%,取得拍摄许可57部、占全省59%,取得公映许可证6部,公映8部。
电影消费市场旺 打造“票根经济”

市民在厦门中影数字梦工坊加州店排队取电影票。厦门日报记者 张江毅摄
良好的影视产业环境,为厦门带来了旺盛的电影消费市场。厦门市电影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厦门人均票房贡献持续领先全省。2024年全市电影票房收入3.37亿元,观影人数800.4万人次,人均观影1.5部,远超全国(0.73部)、全省(0.85部)平均水平。根据猫眼数据,截至2025年11月6日,厦门电影票房收入3.21亿元,观影人数755.3万人次。
近年来,厦门积极打造浓厚的影视文化氛围,让这场电影盛会成为“市民的节日”,每年有100多场影视文化活动在厦举办,6000多场公益电影深入农村、社区、校园放映,丰富市民游客电影文化生活。

在厦门东荣社区金鼎巷,游客找到《以家人之名》中“海潮面馆”的拍摄地,模仿剧中画面拍照打卡。厦门日报记者 柯笛摄
此外,为了扩大社会参与面,让更多人参与电影生活,厦门还为广大市民与影迷提供了“跟着电影品生活”等多项文旅商体系列消费活动,推出一批电影促消费活动、一批电影票证消费福利、一批电影旅游线路、一批电影“移动风景线”、一批电影衍生品,促进“影视+文旅”“影视+餐饮”“影视+商贸”等联动消费,发展“粉丝经济”“票根经济”。让广大市民游客在感受电影文化魅力的同时,实现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东南网综合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厦门日报、厦门晚报、福建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