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趟说走就走的“冰饭之旅”
| 2025-11-12 08:59:5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11月12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陈欢欢 通讯员 王至莹) 深秋傍晚,福州地铁6号线列车从道庆洲大桥呼啸而过,从十洋站出站步行不多时,便到达福州市福州新区(长乐区)奎桥美食街。只见霓虹灯映得长街如昼,街两边的冰饭店里,不少食客一手拿着烧烤,一手舀着冰饭,在“冰火两重天”的味觉体验中,开启城市夜生活。 眼下,坐地铁6号线去长乐吃冰饭正成为一些福州市民和游客的消费新时尚。随着茉莉冰饭、榴莲冰饭等新品的推出以及“冰饭+烧烤”“冰饭+小龙虾”等吃法上新,冰饭消费正从夏季限定走向四季常青。 记者从福州市长乐区商务局获悉,仅奎桥美食街8家冰饭店,年营业额便可达5000多万元。冰饭带动了周边烧烤、卤味等业态发展,构成区域消费的重要增长点。 地方记忆突破地域边界 这个暑假,上海市民张启宇4次飞往长乐,下飞机第一件事就是直奔奎桥美食街的冰饭店。“每次来都要带朋友一起吃冰饭,长乐算是我味蕾上的第二个故乡。” 长乐冰饭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长乐街头手推车。最初由长乐传统解暑饮料“冰水”演变而来,一碗糯米、一勺冰沙、几颗蜜饯,凭着解暑又饱腹的实用性,成了几代长乐人的夏日记忆。 一碗冰饭,到底有何独特吸引力?“每天现熬糖水,坚持用木桶蒸米。糖水必须用白砂糖现熬,不添加香精糖精,要搅动上千次直到变成微黄色,这过程就要1个多小时。糯米需浸泡数小时后用木桶蒸熟,确保口感软糯弹牙。不仅如此,冰沙的绵密程度、配料的新鲜度都有严格要求。”高友星跟记者细数冰饭中的讲究。他是第五批长乐区非遗传统技艺项目“长乐冰饭传统技艺”第四代传承人,从其太祖父开启甜品事业至今,他们一直坚守着这项传统工艺。 在此基础上,冰饭经营者不断创新,将冰饭玩出新花样:口味上,推出茉莉冰饭、榴莲冰饭、龙珠冰饭等30多种新品,将奶茶、杨枝甘露等潮流饮品元素融入其中;配料上,从最初的花生、蜜饯扩展到芋圆、西米、水果等10余种,并支持自由组合,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吃法上,开创“冰饭+烧烤”“冰饭+小龙虾”等搭配,契合年轻群体的味觉偏好;运营上,从线下门店转向线上线下齐发力,通过短视频平台触达全国消费者。 在短视频平台,“长乐冰饭”相关话题播放量超5亿次,年轻人举着装满芋圆、仙草、珍珠的冰饭碗拍照,分享“冰饭+烧烤”“冰饭+捞汁小海鲜”的吃法,让它从解暑小吃变成自带流量的“社交货币”。 如今,这份地方记忆早已突破地域边界。作为侨乡,长乐冰饭已跟随华侨的脚步走进美国、西班牙、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唐人街,成为跨文化交流的“味觉使者”。长乐小伙林程楠在美国波特兰开设冰饭店,即便当地能买到制作冰饭的大部分原料,但他仍坚持从国内寄送仙草、椰果,甚至带着蒸米木桶远渡重洋,花数月时间培训员工掌握糖水比例与熬制时间。“少了那口传统味道,就不是长乐冰饭了。”他说。 从夏季限定到四季常青 长乐冰饭的走红,是精准契合消费需求变革和深度融合文旅场景的结果。青年消费群体已成为新型消费的主力军,他们愿意为新奇体验、古早美食、定制化出行买单,同时看重“质价比”。长乐冰饭恰好踩中了这些需求痛点。 2022年8月,福州地铁6号线开通,城市交通延伸至三江口片区、长乐区及滨海新城。在市民和游客看来,这条线路既是“看海专线”,更是“美食专线”。数据显示,地铁6号线开通后,奎桥美食街客流量同比增长30%~40%,暑期外地游客占比超六成。 有了“美食专线”的流量加持,冰饭消费正从“暑期热”变为“四季火”。 晚上7点,距离十洋地铁站不远的“长乐饭冰冰”店人声鼎沸,上下两层共200多平方米的门店坐得满满当当。“地铁开通后,交通堵塞和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夜市人气比以前旺多了,连工作日晚上都座无虚席。门店每天从上午11点营业至隔天凌晨1点,平均单店单日可卖出1000碗。”该店老板林银湖说。 在招呼生意的间隙,林银湖跟记者聊起自己的冰饭创业故事。家里虽然是做轧钢生意的,但自己却在2010年摆摊卖起了冰饭。“2012年开了第一家门店,那时的火爆程度不亚于现在,店里店外全坐满了,还有长长的‘人龙’在排队。”2018年,林银湖趁热开了现在的奎桥店,此后六七年光景,有了轨道交通流量的赋能,她将门店扩张到7家,甚至开到福州中心城区。 冰饭消费带动多元业态 漫步奎桥美食街,记者被琳琅满目的冰饭、烧烤、海鲜等招牌吸引,各商户使出“十八般武艺”,为遛街食客准备烟火气满满的美食。 奎桥美食街开街时间与地铁6号线通车时间几乎同步,由传统美食街改造升级而成,主街区全长400米,开业商铺中餐饮数量占比约62.5%。“我们通过统一门店形象、规范经营秩序、举办冰饭文化节等举措,让原本零散的冰饭摊点升级为辨识度高的‘冰饭主题消费街区’,助力冰饭从传统地方小吃升级为文化IP。”福州市长乐区商务局流通科负责人陈书鼎介绍。 一手培育商圈,一手打造IP。当地以冰饭破题,从街区规模、氛围营造、创新消费、业态升级、服务拓展、强化管理等维度,重点培育出以奎桥美食街为核心的夜间经济圈。开街以来,奎桥美食街年人流量超过450万人次。 一碗传统小吃的蜕变,是传统消费供给与现代需求升级碰撞出的答案,既折射出消费市场从“满足刚需”到“创造体验”的深层变革,亦藏着消费新场景构建的秘诀——以文化为根守住产品灵魂,以创新为翼适配需求变化,以政策为基搭建生长平台。 |
相关阅读: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