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1月12日报道(本网特约记者 段春)
深秋时节,在宁夏海原县史店乡米湾村的300亩香水梨园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收黄芪,田间地头洋溢着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
这幅“树上结果子,树下种药材”的田园画卷,正是福建援宁专技队员李珍博士带领当地群众创造的产业奇迹,在南华山下续写着闽宁协作的深厚情谊。
初心赴山海
13亩试验田的破局探索
李珍是漳州卫生职业学院药学院副教授、博士。2022年10月,受漳州市科技局委派,李珍以科技特派员专技人员身份赴海原县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对口帮扶。在推进学校涉农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和科研能力提升的同时,李珍心中也想着为当地产业发展做些事。

李珍博士在三河镇指导板蓝根种植。(当事人提供)
其实,早在安徽大学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第七届扶贫状元何家庆的扶贫故事感动了李珍,他希望抓住当前中药材产业的红利,在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同时,为海原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到海原后,李珍迅速将自己的专业和专长延伸至田间地头。他走访调研多家中药材企业,详细了解药材的选地、整地、育苗、移栽等过程管理,指导工作人员进行生产中一些规范化操作步骤。他还教大家使用“中药材天地网”小程序,带着他们了解药材的市场快讯、产地快讯、品种分析等实时信息,尽自己所能做好帮扶工作。
“海原县有香水梨、红梅杏等多种类型果树,果树行株距大、果树底下土地闲置,太浪费了。”李珍察觉到这一问题,他打算把福建立体农业经验移植过来,探索“树上结果子,树下种药材”的种植模式带动农民增收。带着这个设想,李珍走遍海原17个乡镇,采集土壤样本,记录气候数据,考虑林下种植药材的品种。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当地农业的第一手资料。
为支持推动援宁工作,漳州市科技局设立了《草本类中药材在宁夏海原的栽培适应性筛选及品质评价》《宁夏海原果园套种草本类中药材的技术研究》等4个闽宁协作科技专项,支持科技经费60万元。2023年4月,李珍使用部分专项资金从安徽亳州、山东菏泽、甘肃定西和宁夏区内引进6种中药材,在13亩试验地里试种。
2023年6月底,当援宁同事们都在准备返乡时,李珍却递交了继续留任的申请。“试种的药材还没出结果,我不能就这么走了。”他坚定地说。
硕果满田间
乡村振兴新希望
2023年底,李珍和团队对药材进行了评估和测产,那时候药材行情很好,黄芪、板蓝根、大黄的亩产值在4000元至6500元,比海原当地传统的农作物玉米等亩产值要高出2倍左右。
2024年6月,海原县举办第二届“海纳英才·原创未来”人才月活动暨人才项目签约仪式,李珍揭榜领题了“草本类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示范推广与培训”项目,开始规模推广中药材种植。他引导农民在香水梨、红梅杏等果树下,套种麦冬等中药材,让一地生多金。
但是,难题也摆在了前面,要推广首先要建设示范基地,哪来的资金和土地呢?
得知李珍的想法后,漳州市科技局、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等伸出援手。李珍申请到了福建省科技厅对外合作项目“板蓝根规范化种植技术示范项目”资金50万元。同时,漳州市科技局闽宁协作科技专项、漳州援助海原产业帮扶项目、海原县委组织部人才项目等也给予资金支持。多方携手推动下,330亩种植示范基地建成。
今年,海原县部分乡镇中药材种植开始推广,在郑旗乡还出现了合作社自发种植药材的情况。

李珍为当地学生讲解药材知识。段春 摄
除开展中药材种植,李珍还为海原县职业技术学校搭建“四基地一培养室”的实训基地,参与校本教材编写和指导工作等。这不仅能满足海原县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劳动课的实际需求,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能传承和弘扬学校文化特色,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李珍博士到海原县职业技术学校后,带来了先进的专业技术。”海原县职业技术学校园艺专业教师表示,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果树花卉生产实训基地建设、中药材种植、专业教师培训,学生教学等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融合发展
“药旅”携手启新程
“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看着中药材产业开始蓄势待发,李珍深知,要让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培养当地的技术人才。他联合宁夏农林科学院等多所院校,组建科技服务团队。

李珍(手拿话筒)为甘城乡农民讲解红梅杏树下套种中药材技术。(褚静瑞 供图)
如今,李珍培养了400多名种植能手,他们已成为海原中药材产业的中坚力量。更让他欣慰的是,当地科技部门的技术人员现在都能独立指导种植。

2025年5月,三河镇板蓝根花开成海。李珍 摄
“今年‘五一’期间,海原县成功试点板蓝根花海项目,其种植收益与传统作物相当,并有效拉动了旅游消费。后续我们计划在县城周边和海兴开发区的农家乐及休闲山庄打造‘药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李珍表示,海原正利用部分中药材的观赏属性,结合旅游业,逐步形成集中药材种植、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经济发展新路径。据介绍,今年全县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5460亩,预计增收600万元。
“依托闽宁协作平台,福建漳州已累计派出114名专技人员来海原帮扶,有效推动了我县人才队伍建设及特色产业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专家人才作用发挥机制,持续做优人才服务保障,让更多像李珍这样的专家来到海原,助力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海原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