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是“练兵场”也是“孵化器”——第二届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现场观察

2025-11-13 09:01:35 作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1月1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李白蕾)

11月11日,在第二届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现场,键盘敲击声、机械运转声、无人机机翼低鸣声交织,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2支代表队、343名“弄潮儿”齐聚福州,在数字浪潮中一决高下。

据统计,本届大赛举办以来,累计带动全国各省(区、市)超300万名职工参与网上练兵和技能比武。这场国家级赛事不仅搭建了数字技术应用的竞技舞台,更展现了福州作为两届大赛承办地,通过数字化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创新实践。

数字技工的“练兵场”

抓创新不问“出身”。大赛现场,有来自传统制造业的质检员,有逆行火场的消防员,也有锂电新能源产业的一线员工。

记者来到数据安全管理员竞赛现场,选手们眼睛紧盯屏幕,指尖在设备上灵活操作,一个个数字化解决方案就此诞生。“当下数据安全需求十分迫切。比赛有利于数据安全人才培养,以更好做好国家的数字安全防护工作。”数据安全管理员决赛裁判长金建军说。

“挑战非常大,新的知识点层出不穷,要求我们现学现用、即学即用。”来自福州供电公司的参赛选手郑原俊说,比赛不仅考验对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基础理论的扎实掌握,更侧重于AI安全实践、数据攻防对抗等前沿技术的即时应用。

是竞赛也是练兵。首届大赛举办以来,福州各级工会全力构建辐射全域的“数字技能赋能场”,“数字工匠学堂”开展线下培训353场,开发230节线上课程,全年培训超12.3万人次,767人获人社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

“以前靠人工检查产品要半天,现在通过AI模型几秒钟就能完成,准确率更高。”在大赛配套的数字技能成果展上,智能制造企业人工智能训练师林明生向观众演示AI质检流程。他曾是传统制造业的质检员,正是通过工会搭建的“数字工匠学堂”培训,持证融入了“数”智时代。

紧跟技术潮流,福州市总工会在全省率先组建“AI领域劳模专家库”,开展贯穿整年的DeepSeek应用技能专项培训,覆盖职工不少于1万人次。47场数字经济相关劳动竞赛接连举办,9.4万人次参与其中,多元化的练兵平台,让数字技能在各行各业落地生根。

大国工匠的“孵化器”

数字经济发展,数字人才是基石。“0.01毫米的差距,都可能影响焊接效果,埋下安全隐患。”上届大赛焊接设备操作工、机器人工种全国冠军陈照春作为特邀嘉宾观摩了比赛。

年过40岁的陈照春曾从实验室“逆行”到传统电焊车间,跟着年轻焊工从零开始学习。他将传统技艺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在首届大赛夺冠后,他带领团队率先开展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研究,研发国内首台套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指挥车,完成56项技术革新,筹建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特种机器人产品质检中心,让福建焊接机器人技术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域领跑的跨越。今年9月,他光荣上榜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名单。

“90后”大国工匠王小颖也是从首届大赛中脱颖而出。两年来,她领衔BIM创新工作室探索“一模到底”数字化建造模式,推动BIM与物联网、智能家居融合,斩获国家级奖项28项、专利23项。如今,她还是福州市建筑行业工匠学院和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兼职教师,为行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添砖加瓦。

从赛场选手到大国工匠,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成为培育顶尖技能人才的“孵化器”,让有梦想、肯钻研的产业工人在数字浪潮中实现人生蜕变。

产业发展的“新生力”

一场大赛的价值,远不止于赛场之上。本届大赛聚焦“提升数字技能,更好发挥主力军作用”主题,紧扣当前产业升级、技术革新的现实需求,设置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数据安全管理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3个决赛工种,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无人机驾驶员2个观摩工种。

据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观摩赛是首次设立。裁判长陈尚义说:“这是新的职业。我们收到的很多应用作品都很有创意,通过和业务场景结合,在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将发挥重要作用。比赛对推动人工智能战略实施、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有很重要的意义。”

无人机工种比赛在两届大赛中都有设置。在无人机装调检修工竞赛现场,来自各个领域的选手沉着专注地对无人机进行组装调试,诊断排除故障,操控无人机平稳起飞,精准响应。

在无人机驾驶员工种观摩赛现场,全国30强选手各显神通,用无人机采摘橘子、森林消防、光伏板清洗,赋能千行百业。

大赛为产业发展培育“新生力”。首届大赛聚焦的焊接机器人、BIM技术、无人机3个工种,在产业土壤中引发“链式反应”,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新生力”。在焊接机器人领域,福州实现了从“少量试点”到“规模化部署”的跃迁。BIM技术的辐射效应同样显著,中建海峡总承包公司斩获国家级荣誉6项、省部级荣誉23项,BIM技术已在市政、交通、建筑施工等六大行业落地,形成跨行业技术生态。

无人机产业发展迅猛。福州高新区无人机(系统)孵化器启用,首批入驻20多家优质企业;全省首条城市无人机物流航线开通,“榕创汇”无人机小镇正式启用,蜂巢航宇、穿越医疗等企业落地生根,产业链配套日益完善。目前,无人机已在物流、城市治理、应急救援等六大领域实现应用。

决赛现场,选手们在各个数字化工种中展现精湛技艺,未来将为产业发展不断注入人才动能。福州将持续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让更多数字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强劲支撑。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专题推荐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