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以气象为笔 绘就两岸融合发展新画卷
| 2025-11-13 14:55:33 来源:福建省气象局 责任编辑:吴静 我来说两句 |
"受台风'凤凰'外围云系影响,11月12-13日阴天有小雨,不适宜采摘茶叶。"11月11日17时,国家级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下文简称"台创园")的台商李志鸿,准时收到了当日《茶叶专题气象服务》专报。早在11月9日的专报中,他便捕捉到降水苗头,提前调整了采茶班次与用工安排,提前进行采收,保证茶叶品质。连续滚动的气象指引,让两岸茶企逐渐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这份精准匹配茶叶生产需求的定制化气象服务,正是漳平市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建设的亮眼成果。 在这里,气象服务正悄然完成一场静默的蜕变——它从风雨的"守望者",化身成为产业升级的"赋能者",更成为连系两岸同胞情感与发展的"绿色纽带"。 "一杯茶"的守护:从精准预警到四季相伴 "还好提前查看了茶叶专题气象服务材料,为我们台创园保住了价值180多万元的春茶。"台创园管委会主任回忆道。2022年4月1日,漳平市气象局发布的霜冻预警让他提前三天掌握了天气动向。当4日冷空气来袭时,茶园已做好防寒措施。 如今,覆盖台创园核心区域的5个区域自动站和3套小气候站构成的观测网络,全天候守护着这片茶园。由市、县两级气象部门联合组建的"闽台农民创业园生态服务"团队,将1公里网格预报细化为"茶叶采摘期逐时预报",通过"知天气"APP精准推送。"这种定制化服务已成为我们的生产依靠。"台商陈濂丰表示。气象服务成为了茶叶生产全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树花"的邀约:从自然馈赠到美丽经济 气象服务对台创园的赋能,不仅体现在田间地头的茶叶种植,更延伸至文旅融合的"美丽经济"中。每年初春,台创园的樱花如约而至,吸引数十万游客前来观赏。然而,樱花始花期受气温波动影响显著,何时绽放最美?何时宜邀游人?曾是困扰园区运营与台商文旅合作的难题。过去,只能凭经验推算,且存在误差,给游客行程规划与园区筹备带来不便。 "我们团队从2021年开始攻克这个难题",漳平市气象局副局长陈红菊轻点电脑,展示着花期预测模型,"通过挖掘永福镇近50年的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观测数据,结合樱花物候资料,构建了精准的花期预测模型。"2023年,模型提前一个月预测出樱花始花期在2月10日前后,为"花开永福"福建樱花文化旅游节开幕时间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樱花节期间,"龙岩气象""漳平微天气"公众号同步发布花期预报,推出"最佳观赏期""拍照好天气"等定制化服务产品。"精准预报提升了游客体验,缓解了花期不确定导致的客源流失。"台创园文旅负责人表示。据统计,2021-2025年,樱花节累计迎客约400万人次,旅游创收近21亿元。这份精准化的气象服务赢得了地方高度认可。 "一间站"的温暖:从数据服务到心灵相通 在台品樱花茶园旁,数字气象服务驿站格外醒目。站内智能屏实时更新茶园实况数据,气温、湿度、光照等气象要素一目了然,这也是台商生产决策的"智慧参谋"。"每天查看数据,农事安排也更有把握。"台商谢东庆说。 这座驿站是漳平气象"133"服务模式的实体缩影——以1个全链条智慧气象服务体系为根基,构建局园协作、部门联动、宣传推广3项机制,依托科技特派员、人才交流、高工帮扶3项制度,让气象服务从"云端"落地"土中"。 更令人动容的是,气象正成为连接两岸的暖心纽带。2024年,漳平市气象局申报的永福高山茶气象科技小院,被列入福建省首批试点建设单位。2025年1月,小院组织首场两岸专家座谈。在每年举办的海峡两岸民生气象论坛上,总能看到台商代表分享气象如何改变生产与生活的故事。 "以前觉得气象是冷门技术,"台籍科技特派员陈濂丰感慨道,"现在才明白,它是润泽两岸的暖流。" 当前,气象服务已如春雨般融入园区生产的肌理。气象高质量试点通过验收,既是对过往探索的肯定,更激励着继续向着更高标准前行。98分的公众满意度,69分钟的预警提前量,这些数字背后,是信赖,更是心安。 在漳平的茶园与花田间,气象服务化作手机里的天气提醒、农事安排里的从容底气,更成为两岸同胞交流中的共同话题。从一杯茶到一树樱,从一间站到一片情,漳平以气象为笔,正徐徐绘出一幅两岸融合发展的青绿画卷。(通讯员 赵娜 任秋洁) |
相关阅读: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