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鼓浪屿论坛:技术浪潮中,电影人如何破局?
| 2025-11-14 09:22:5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11月1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傅韬旭) 碧海环抱的鼓浪屿,琴声与光影相遇,百年人文风华与新时代创新脉搏在此交汇。13日下午,以“电影与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金鸡·鼓浪屿论坛在厦门启幕。 当下,人工智能、虚拟制作、高格式视听技术等前沿科技的融合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着电影的制作范式、产业模式与传播方式,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美学。站在中国电影第三个甲子的崭新起点,参加金鸡·鼓浪屿论坛的嘉宾共同探讨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如何加快电影产业与新兴科技深度融合,让技术之“新”赋能艺术之“质”,让创新成果更有力地服务于“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使命。 技术:带来新的图景 2025年被称为“中国电影科技爆发元年”。《哪吒之魔童闹海》作为现象级作品,促进了“电影+科技”的深度融合;《刺杀小说家2》中,角色在虚拟与现实世界间无缝穿梭,其视觉奇观令人叹服。这些作品正是数字技术赋能创作的生动例证。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让我们再次见证了电影蓬勃的生命力和巨大的能量。”厦门大学电影学院院长黄建新表示,纵观电影史,从无声到有声、黑白到彩色、胶片到数字,直到这一次AI的扑面而来,每一次变革都使电影获得了新生。 前沿技术与电影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酷炫特效,电影的制作范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重庆永川科技片场,新搭建的“全国首个数字智能置景车间”里配备了工业化换景平台,通过多样的场景转换,在一个摄影棚就能实现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让电影拍摄效率提升55%,科幻大场景成本降低90%。 “过去拍摄一部星际大片,资金、技术等都是无法逾越的鸿沟。在今天,用AI生成概念图、用虚拟场景拍摄,使过去的不可能成为可能。”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隽说,未来电影制作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你拥有多少摄影棚、多大的物理空间,而在于你是否拥有更开放、更智慧、更发达的数字创作生态和技术网络。 在技术与电影双向奔赴中,作品创作也在反推技术创新。《流浪地球2》就是以技术驱动艺术效果,用艺术效果反逼技术创新的例证。“《流浪地球2》是一个非常大体量的制作,对制作精度的要求很高,这需要完成技术方面的统一性。”墨境天合无锡数字图像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魏明介绍,为更好地协调67家外包公司,团队建立了统一的视效标准,确保了电影制作在相应的周期内完成。 电影人:如何应对挑战? 论坛上,王隽谈到了最近电影界常提起的问题:观众都去哪了? 在王隽看来,在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新的电影创制方式、电影产业的生态、电影传播的渠道、观众的观影习惯,都在加速发生演变。 “碎片化时代人们获得了庞大的资讯信息,拓展了知识的边界,但传统的观影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观看电影的时间得不到保证。”黄建新说。 对于把创新创造刻在基因里的电影人而言,技术变革是危机,更是机遇。电影人当如何拥抱新兴技术? 今年暑期档《浪浪山小妖怪》登顶中国影视二维动画的票房冠军,位居中国动画票房榜前五。“这一成绩要归功于讲好故事的初心和用好技术的创意能力的高度结合。”王隽说,通过AI+IP的方式,上影还打造了XR体验项目《浪浪山小妖怪之妖你同行》在全国24个省市60家门店落地,受到了许多年轻观众的欢迎。 “AI可以生成画面,但无法替代创作者与观众的情感共鸣。《浪浪山小妖怪》让打工人会心一笑时,那种基于真实生活的温度,是算法无法计算的。”黄建新说,电影人要拥抱AI,但更要警惕变成AI。在片场瞬间迸发的灵感,比掌握新技术更重要。 生态:电影不是孤岛 “在我看来,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把单打独斗的行业变成团队协作生态。”哪吒系列动画电影视效导演、总监石超群说。 论坛上,他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入行参与的第一部动画电影《魁拔》,采用的是二维手绘加三维特效的混合模式,不同技术用着不同的软件,流程全靠人工来对接,几乎没有标准化可言,之后虽然能够集结全国多个团队,但制作流程和工具仍在边缘摸索,比如角色绑定没有统一的标准。” 真正的转折出现在5年前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作品集结了全国多家团队协同创作,堪称国产动画团队工业化能力的首次全面检验。”石超群说,“全国60余个团队参与了全部1318个特效地图,让我们看到了规模化协作的可能性。如今,我们已经能从容调度全国138个团队4000多人参与制作,这标志着一个成熟的工业生态已经形成。” 当下,人才培养已成为推动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电影不是孤岛,它是结构的产物。从个人创作到产业生态,我们需要构建让人才持续成长的土壤。”黄建新说。 在黄建新看来,金鸡创投平台让青年导演的创意有机会被看见,让成熟制片人的资源能找到好项目。 据了解,金鸡创投“高校联盟学子计划”,由厦门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中国美院、浙江传媒学院、澳门科技大学所成立的8校艺术教育联盟,在厦门市的支持下与金鸡创投联手推出。 |
相关阅读: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