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东南网11月14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六场)。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忠表示,“十四五”期间,福建全力实施生态省建设专项规划,持续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着力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整体进度符合预期,全省绿色低碳转型迈出稳健步伐,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清新福建名片进一步擦亮,生态文明建设跑出福建加速度。
累计39项改革典型经验入选建设美丽中国探索实践
福建构建涵盖水、气、声、光、渣等各种污染要素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类自然系统的生态法规体系,每年制定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计划、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点,累计出台美丽福建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等细分领域政策文件100余份。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成效考评连续9年全国前三,河湖长制工作连续6年获得国家正向激励,累计39项改革典型经验入选建设美丽中国探索实践。
全力推进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建设,探索开展多方得益、多式联营、多重服务的改革试点,累计培育带动新型林业主体近1.2万家。一体推进国家和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打造全国首个河湖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分区位分层级开展低碳创新,南平市、莆田高新区入选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园区;覆盖山区沿海的首批16个省级碳达峰试点城市、园区和公共机构加快建设;泉州晋江纺织品和宁德锂电池成功获批全国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湄洲岛“零碳岛屿”发展案例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福州获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全国唯一)。
聚焦绿色转型碳达峰碳中和有序推进
福建大力支持新能源、高效节能装备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市占率连续多年全球第一。建成4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17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29.3%,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实现工业产值超万亿元。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开辟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储能、氢能、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新赛道,海洋领域创新实验室和宁德时代创新实验室绿色超算中心获批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福州)纳入全国人工智能算力战略体系。
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超5个百分点,成为东部沿海电力绿色低碳结构最优省份。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全省炼油、乙烯、水泥等重点行业产能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比例超过30%。推动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福州、厦门、泉州入选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创新绿色金融探索,三明、南平省级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持续推进,积极开展资源环境权益交易,上线全国首个农业、海洋碳汇交易平台,颁发全国首张海洋渔业部门备案确认的蓝色碳票,林业碳汇交易规模居全国前列,2025年9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1.3万亿元,2021年以来年均增长36.72%。持续加强绿色技术支撑,光伏技术、储能材料等技术全球先进、国内领先,启动我国首个海洋领域国家基础科学中心,累计35项环保技术入选国家目录,省创新实验室突破核心技术190余项,在氢能、清洁燃料、先进照明等方向形成标志性产出。
全省主要流域优良水质比例100% 并列全国第一
福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福州福山郊野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等入选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厦门荣获“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全国率先打响互花米草除治攻坚战,提前8个月全面完成除治任务。完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创新构建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管理体系,常态化开展生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海洋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在全国率先创立赤潮指数保险,最大程度降低养殖风险。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四大保卫战,扎实推进流域性、区域性、行业性污染整治,闽江、九龙江流域综合治理全面推进,有序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加快全省域“无废城市”建设。2024年,设区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8.3%、居全国第4,细颗粒物浓度控制在20微克/立方米以下、居全国第3;全省主要流域优良水质比例100%、并列全国第一;近岸海域优良海水面积比例92.6%、首次突破90%;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稳定优良、稳中有进、保持全国前列。
推进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营造3.3万亩、修复1.7万亩红树林,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目标。创新推进“山水林田湖+景观提升+产业振兴”的保护修复实践,漳平生态脆弱区域修复建设等项目入选全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入选联合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5个水土保持科教园入选全国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基地,“国字号”数量和类型位居全国前列。
新建和改造提升福道4199公里
福建积极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已完成创建节约型机关4933家、绿色学校5449所、绿色商场45家,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超过98%,生活方式更加低碳。持续实施城乡建设品质提升行动,全域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建设市民家门口的“口袋公园”1700个,新建和改造提升福道4199公里,推窗见绿、出门见园成为福建群众生活常态。成功举办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累计获评44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氛围愈加浓厚。
推进绿色产业融合,加快推进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建设。探索污染联防联控,加强台湾海峡海洋环境监测,扎实推进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工作,维护海峡两岸生态环境。拓展两岸司法交流与融合发展,创新打造“涉台民商事审判精品工程”,加强台湾海峡生态司法保护,推进金门供水“司法护源”行动和“清源法屏”保障机制建设。
成功举办第七届东亚峰会清洁能源论坛、世界储能大会。首创“一次核查、两张证书”模式,奋安铝业获全省首张国内外双向认可的碳足迹证书。中国(漳州)—印尼海藻养殖碳汇跨境开发与交易,实现我国海洋碳汇方法学首次输出“海丝”国家。我省新能源企业积极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转型提供储能系统、光伏配件等基础设施配套和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