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攻坚绘新卷 智慧气象护山城——三明永安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建设纪实
| 2025-11-14 10:57:24 来源:福建省气象局 责任编辑:吴静 我来说两句 |
11月11日,骤雨初歇,燕城永安的山间云雾缭绕。在永安市气象预警中心,工作人员正通过屏幕紧盯实时气象数据与污染物扩散轨迹,这份精准到小时的预报,正为城市生态管控提供科学指引。 近日,永安市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建设正式通过省级验收。三年砥砺前行,永安以民生为笔、科技为墨,在基层气象发展的画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为县域气象高质量发展勾勒出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科技赋能,构建智慧气象体系 2022年,永安获批省级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市政府迅速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推进领导小组,绘就"2025年夯实基础、2035年领先发展"的两步走蓝图,建立"年度清单逐项落实"的工作机制。气象、应急、自然资源等部门打破壁垒,会议室里的思想碰撞、办公桌前的协同攻关,让资源共享、联动高效的工作格局加速成型。 专项资金精准投放,气象台站完成整体搬迁,配套设施全面升级,气象探测环境评分从83.5分跃升至96.9分,为"观云测雨"筑牢坚实基座。 清晨的上坪乡,自动气象站的风向标在微风中转动,数据实时传向数据库。如今的永安,一张"地空一体、全域感知"的精密监测网已然铺开:44个自动气象站构建起8km×8km的地面监测矩阵,较试点前新增23个四要素监测站点;CFL-06型风廓线雷达、毫米波测云仪等高端设备相继"上岗",填补了垂直廓线探测的空白;烟叶物候观测、空气清新指数监测等特色设备同步落地,酸雨、辐射等观测系统全面建成。 这些"智慧眼"实时更新数据,能精准捕捉气温、湿度等细微变化。2024年12月4日至20日持续低温霜冻天气过程中,依托全面升级的气象监测网络和"智慧防线体系",气象部门提前发布精细化《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为大棚蔬菜、越冬作物撑起"防护伞",让农户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 精准服务,释放气象价值潜能 "过去1小时我市燕南街道已出现82.7毫米降水,预计未来2小时,我市洪田、槐南、西洋等乡镇仍有20-30毫米降水,请注意防范!"9月1日18时许,急促的预警信息通过短信、电话、微信群等渠道,在3至8分钟内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手中。 永安市气象局健全"1262"气象防汛联动机制,提前12小时、6小时、2小时滚动发布乡镇级强降水预报,配合重大气象灾害"叫应"制度,让预警真正成为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 作为工业城市,永安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寻找精准平衡点。气象部门创新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式开展小尺度风场模拟,建成北部开发区大气环境预测平台,融合AI技术开发空气质量预报系统,提前24小时预判污染物扩散路径。2024年11月30日,气象部门精准研判:"12月几乎无降水,建议管控减排。"随后,火电厂仅保留一台机组运行,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 这样的科学建议在近两年多次落地,让城市天空愈发澄澈。气象数据激活生态价值,"气象+旅游"模式蓬勃发展,带动当地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增长40%、50%,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民生富裕的双向奔赴。 局校合作,厚植气象科普根基 "同学们,你们知道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吗?气象雷达又能捕捉哪些秘密?"在西门小学的气象科普课堂上,趣味实验与生动讲解点燃了孩子们的探索热情。 永安市气象局深入开展局校合作,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开学第一课,与西门小学、巴溪湾小学建立科普共培机制,连续6年开展校园气象科普活动。西门小学多次获评"全国优秀气象科普基地",气象科技实践项目在市级创新大赛中屡获佳绩,为气象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三年耕耘,硕果盈枝。从监测站点的加密到服务场景的拓展,从数据精度的提升到生态价值的释放,永安市气象局用实践诠释着"民有所需,我有所应"的初心。站在新的起点,永安市气象局将持续深化试点成果,让"智慧气象"如春风化雨,守护山城安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在基层气象现代化的道路上续写新的辉煌。(通讯员 徐少宗 王玉) |
相关阅读: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