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间”
| 2025-11-15 08:27:0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雅兰 我来说两句 |
“十四五”期间,福建生态文明建设整体进度符合预期,低碳转型迈出稳健步伐 打造绿色发展“样板间” 东南网11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赖昊拓)以约占全国3%的人口、1.3%的土地、3%的能耗,创造了全国4.3%的经济总量;森林覆盖率连续45年保持全国首位,九市一区全部获评国家森林城市;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 “十四五”以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生态省建设战略,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低碳发展步伐坚实。11月14日,在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一组组翔实的数据展现了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制度创新:生态文明“试验田”结出硕果 制度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驱动力。福建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始终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增活力,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 法治保障的“四梁八柱”日益稳固。漫步在厦门筼筜湖畔,白鹭翩飞,水清岸绿,这里已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的生动典范。河湖长制工作连续6年获得国家正向激励,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成效考评连续9年位居全国前三,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法治力量的坚强支撑。目前,福建构建起涵盖水、气、声、光、渣等各种污染要素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类自然系统的生态法规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改革创新的“试验田”硕果累累。截至目前,福建累计39项改革典型经验入选国家层面推广清单,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案例。在生态司法领域,全国首创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损失司法赔偿机制,让绿水青山有了明码标价的法律保障;首推的生态环境审判技术调查官制度,为环境资源案件的专业化审理提供了福建智慧。这些创新举措正在全国产生示范效应。 试点示范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建设全面推进,累计培育带动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近1.2万家,林农们的喜悦洋溢在南方林海间。全国首个河湖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建成,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新通道,让好山水、好空气都能体现市场价值。南平市、莆田高新区分别成功入选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首批16个省级碳达峰试点正加快建设,为全省绿色低碳发展探索新的路径。 绿色转型: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如何协调并进?福建用实践给出了答案:绿色转型不仅是责任,更是机遇。 绿色产业新动能澎湃涌动。在宁德时代创新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进行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攻关。这家从福建走向全球的企业,其动力电池市占率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成为福建制造的亮丽名片。不仅如此,全省已建成4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17个省级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9.3%。绿色制造体系持续完善,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实现工业产值超万亿元,成为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 未来产业新赛道加速布局。走进福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指示灯闪烁不息,这里已纳入全国人工智能算力战略体系。与此同时,低空经济、新型储能、氢能等新赛道在我省蓬勃兴起,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能源结构新优势持续巩固。闽东沿海,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组迎风矗立;闽西北山区,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福建已成为东部沿海电力绿色低碳结构最优省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较“十三五”末提升超5个百分点。在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行动深入开展,炼油、乙烯、水泥等重点行业产能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比例超过30%,能效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绿色金融新引擎动能强劲。随着全国首个农业碳汇、海洋碳汇交易平台相继上线,全国首张海洋与渔业部门备案确认的蓝色碳票正式颁发,生态资源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林业碳汇交易规模居全国前列,2025年9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达1.3万亿元,2021年以来年均增长36.72%,金融活水正源源不断地滋养着福建的绿水青山。 环境治理:从山顶到海洋的系统保护 从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密林,到台湾海峡的碧波,福建构建起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让蓝天常驻、绿水长流、青山依旧。 生态系统修复谱写新篇章。漫步在闽江口湿地,曾经肆虐的互花米草已不见踪影,红树林幼苗在滩涂上茁壮成长。福建率先在全国打响互花米草除治攻坚战,提前8个月全面完成除治任务,恢复了湿地的勃勃生机。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扎实推进,累计营造红树林3.3万亩、修复1.7万亩,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为海岸线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 水土流失治理创造世界奇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入选联合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实现了从水土流失重灾区到生态宜居城市的华丽转身。全省5个水土保持科教园入选全国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基地,“国字号”数量和类型位居全国前列。创新推进的“山水林田湖+景观提升+产业振兴”保护修复模式,入选全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环境质量指标持续领跑全国。2024年,福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生态环境成绩单:设区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8.3%,位居全国第四,细颗粒物浓度控制在20微克/立方米以下、居全国第三;全省主要流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100%、并列全国第一,近岸海域优良海水面积比例首次突破90%,达92.6%。这些数字背后,是福建人民实实在在的生态环境获得感。 福建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忠在发布会现场表示,福建将坚持把绿色发展观贯穿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做好“深化改革”与“协同治理”两篇大文章,深入推进生态省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快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努力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 |
相关阅读: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