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建日报记者 傅韬旭 图/庄华
“从此我走过你未走完的朝夕,奔赴你曾留恋的天地,这一场梦是你目光所及,由我以此刻回答你……”14日晚,电视剧《沉默的荣耀》主题曲《山河如你所期》在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音乐厅响起。伴随着音乐,百余个座位上的年轻目光,追随着大银幕上那些在暗夜中前行的身影,再次走进那段尘封而悲壮的历史。

“《沉默的荣耀》在海峡两岸引发的热烈反响,出乎了我的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沉默的荣耀》电视剧导演杨亚洲在台上,分享了这部剧出圈的原因。“这段荣耀的历史是真实而感人的,我们在创作时始终尊重历史、尊重真实,减少了戏剧冲突的套路化表达,用真实的力量打动观众,这是这部剧成功的关键。”杨亚洲说。

真实的力量,离不开剧组对每一个细节的最大化还原。剧中“国防部总长”周至柔的扮演者傅程鹏深有感悟。“福建人爱喝茶、懂喝茶,为了拍好剧中的茶叙场景,我反复练习盖碗泡茶,尝遍福建和台湾地区的特色茶,只为呈现最自然、最贴合人物的真实状态。”傅程鹏说。
剧中每一个闽台元素的真实还原,更是引发两岸观众强烈共鸣的重要原因。“我们在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地寻找了大量的实景拍摄,还将布袋戏、街头民俗活动、闽南语歌等闽元素融入剧情,最大化地还原当时的社会风貌。”杨亚洲对剧中的创作细节如数家珍,他说:“作为影视行业从业者,我深切感受到,福建不仅是海峡两岸交流的前沿阵地,更是影视创作的富矿与前哨。未来,海峡两岸题材必将成为影视创作的重点方向。这片土地上的鲜活素材,为我接下来的影视创作注入源源不断的灵感。”
“我的外祖父穿了一辈子国民党的军装,但他内心却是中共隐蔽战线上的忠诚战士。”陈宝仓烈士的外孙女李敏缓步上台,以家属的独特视角,平静而克制地讲述了外祖父陈宝仓,是如何在隐蔽战线上“于无声处听惊雷”,为了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隐姓埋名、舍生忘死的感人故事。在谈到母亲与外祖父的最后一面,李敏哽咽了,“分别时,外祖父对我妈妈说,你们去香港,那里会安全一些,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没想到,17岁的妈妈匆匆离开台湾,竟成了和外祖父的永别,这在她心中一直难以释怀。”
台下寂静无声,许多同学们的眼眶已然湿润。
“吴石将军与厦大的渊源,始于一场惊心动魄的文化守护。”厦门大学图书馆馆长钞晓鸿教授登台,揭开了吴石将军给厦门大学留下的“宝藏”——珍藏于厦大图书馆的“末次资料”影印本实物,共755册、16万篇剪报,涵盖1913年至1940年中国政治、军事、外交等珍贵记录。

厦门大学图书馆供图
对着屏幕上一张张纸泛黄的“宝藏”,钞晓鸿讲起了它们背后的故事。“1949年,为了将这批宝贵的档案留在大陆,吴石将军在福州毅然将这批原定运往台湾的机密档案截留,在章振乾、傅衣凌、王亚南等厦大师生的帮助下,以‘寄存’之名移交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随着该所并入厦大,这批文献终得保全,成为研究近代史的‘无价之宝’。”
谈及这些100年前“宝藏”的现状,钞晓鸿语气凝重:“由于时间久远,纸张出现了老化、酸化、碎片化等问题,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他的声音变得响亮,“希望有关部门、社会共同参与资料的保护与整理,它的意义,是让更多人以史为鉴,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
现场,厦门大学向主创团队赠送《吴石与厦门大学》纪念图册,引发台下掌声雷动,久久回荡。图册内容源自馆藏十四种吴石将军编刊著述及其竭力留存的文献图录。


厦门大学图书馆供图
随后进行的现场互动,将气氛推向高潮。同学们争相提问,问题既有对剧作艺术手法的探讨,也有对历史史实的求索,更有对当代青年如何继承先烈精神的思考。主创们一一耐心解答,思想的火花在问答间碰撞。
光影散场,星河长明。今夜,信仰的光穿透了时光的帷幕,激励着台下的青年师生们,在属于自己的岗位上,书写无愧于先辈、无愧于时代的“沉默的荣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