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何遂、吴石后人福州相聚 共怀祖辈革命情谊
www.fjsen.com 2025-11-16 21:26:14 卢金福 来源:东南网

活动现场。

东南网11月16日报道(记者 卢金福文/图)“爷爷在画中题写的诗句,既有对山河壮丽的赞叹,又有对民族命运的忧思,更有对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15日,“信仰无声,山河同证—何遂、吴石革命情谊纪念活动暨《长江万里图》复制卷公开特展”在福州三山人文纪念园启幕,革命烈士吴石将军的孙女吴红在现场动情地说,这幅长卷是他们情谊的见证,更是他们信仰的凝结。

特展剪彩仪式。

当天,《长江万里图》复制卷特展剪彩仪式在承启楼展厅举行。据了解,《长江万里图》创作于 1941 年抗战相持阶段,由福州籍革命先驱何遂亲笔绘制、吴石将军挥毫题诗,长达66.4米,描绘了从长江源头,到黄浦江入海口的祖国大好河山,上面有吴石所题4首诗,这是两位革命先驱家国情怀与生死之交的珍贵见证。

历经八十四载风雨,这幅画卷的唯一复制件荣归故里,首次在福州完整公开亮相。同期展出的还有“信仰无声,山河同证— 何遂、吴石革命情谊纪念特展”,通过丰富史料再现了二人以生命铸就的革命情谊。

何遂、吴石后人看展。

“我爷爷与何遂爷爷是福州同乡,也是无话不说的知己,更是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生死相托的战友。他们从福州出发,历经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隐蔽战线的生死考验,最终成就大义。”吴红说,他们代表了血性的福州人,载入了英雄福州城史册。他们共同创作的《长江万里图》,不仅是他们艺术心灵的共鸣,更是他们精神世界的写照。

吴红说,即便前路凶险,爷爷依然选择“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甚至不惜赔上身家性命,他的生命定格在1950年夏天,但他的精神却如长江之水奔流不息,永远激励着后人。

而一张“有事找何康爷爷(何遂之子)”的字条,让吴、何两家的情谊跨越四代、绵延至今。吴石将军牺牲后,何遂先生及何家后人默默守护、奔走呼吁,让这段历史得以证明,让英魂得以安息。“这份情,我们永远铭记,这份意,我们将永远传承。”吴红说。

何遂、吴石后人合影。

何遂先生的孙子何迪说,爷爷何遂与吴石将军身上既有“家国大义”,又有中国传统“侠士”的风骨,“士为知己者死”的生死之交,正是他们友情的最好诠释。

“爷爷不是专业画家,却是少有的亲身走遍长江再落笔的人,这幅画寄托着他对中华民族的深情,更见证了与吴石伯伯的生死之交。”何迪透露,2023年6月,在吴石将军牺牲73周年纪念日当天,两家后人将《长江万里图》原件捐赠给国家博物馆,而由国家博物馆专业复制的版本则赠予福州三山人文纪念园。“让先辈的魂魄回归故乡。”

学生向何遂、吴石雕像献花。

当天10时许,何遂、吴石革命情谊纪念仪式在何遂、吴石纪念广场举行。现场全体人员肃立,共同面向广场上的何遂、吴石雕像静默一分钟。随后,净像仪式、水土共融仪式、献花环节依次进行,庄重的仪式传递着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

2019年,雕像落成于三山人文纪念园“人生广场”(即“何遂、吴石纪念广场”)。“吴石雕塑下刻‘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何遂雕塑下刻‘收拾乾坤归腕底,吾辈固应如是’。这两句诗词,不仅是他们个人情怀的写照,更是一代人精神世界的缩影。”何迪还在现场播放了一段录音,是何遂之子何达对雕像创作诚恳的建议:“塑像应互为整体、不分主次,图片就用吴石穿西装的照片,他背着手站在海边望着对岸,搭配何遂拄着拐杖穿着长袍的形象。”

16日,“信仰无声,山河同证”系列活动之“英雄的先辈—信仰与情谊”座谈会在福州举行。何遂、吴石两位先贤的后人代表,省、市委党史方志部门专家,文化学者及相关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寻先辈精神密码,续写跨越时空的家国情怀。

近期,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让吴石将军从尘封的历史中,走进更多人的视野。据介绍,何遂与吴石均是从福州走出的杰出儿女,他们的革命情谊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福州这座英雄之城的宝贵精神财富。活动既为市民提供了重温红色历史、感悟家国情怀的重要平台,也让革命先辈的信仰之光与浩然之气得以代代相传。  

展览现场。

目前,《长江万里图》复制卷特展暨吴石、何遂革命情谊特展仍在承启楼展厅开放,市民可前往参观,感受艺术珍品和革命情谊背后的红色记忆与时代力量。

责任编辑:吴静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