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评弹·锐评 | 以价值管理守护无价生态资源
| 2025-11-20 09:11:56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近日,福建省林业局、发改委、统计局联合发布《福建省生态产品目录(2025年版)》,首次以三级目录的形式,梳理出全省六大生态系统的生态产品清单。这被视为健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基础性工作。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产品”成为频频见诸报端的热词。但生态产品究竟是什么,许多人并不十分清楚,生态产品目录通过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回答了这一问题。 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它供给的不仅仅是木材、水果、茶叶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产品,还有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土壤保持、空气净化、气候调节等与人类生存质量息息相关的生态调节服务,以及旅游康养、休闲游憩、教育科研等其他方面的价值。 透过这份巨细靡遗的目录清单,我们得以重新审视脚下的这片土地,进而全面复盘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什么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沙,这些来自大自然的馈赠,究竟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福利?保护生态环境,究竟保护的是什么? 在观念上理解“保护什么”“为什么要保护”,是为了行动上实现“更好的保护”。这也是编制生态产品目录背后的深意:为健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厘清思路,奠定基础。 过去,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一度被视为难以两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破了这一刻板印象。它借用“产品”这一经济学范畴的概念,将抽象的生态功能转化为具有明确产权边界、可交易可变现的价值载体。这背后,是生态治理从资源管理到价值管理的认知跃迁。它意味着:生态资源并非无限量供应,可以通过价格调节等市场机制,实现稀缺资源的高效配置;生态保护并非只“烧钱”不“赚钱”,市场能够给出正向的反馈;环境并非“无价”,损害必须担责;守着好生态并非只能过穷日子,山与海也能在优势互补中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近年来,福建在生态省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元路径,致力于让好生态卖出好价钱。 仍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作为全国最“绿”省份,福建依托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养、森林康养等新业态,走出了一条“不砍树也致富”的绿色发展之路;推动林业碳汇开发与市场交易,让“卖空气”成为广大林区新风尚;探索林权资产折资量化的林票运行机制,推广统一规范的“福林票”,将林权变成可流转、交易、变现的证券化资产;构建生态公益林补偿、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下游补上游等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让“社会得绿、林农得利”;对于损害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不再“一判了之”“一罚了之”,而是深入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让破坏者不仅要付出相应的法律代价,还要为受损的生态买单…… 可以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就是通过理念的革新、制度的创新,激活自然的财富创造力,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收获金山银山,促进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协同演进。 但从实践来看,支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性制度还有待完善。 环境有价,究竟价值几何?前面提到,生态产品有别于普通商品,其价值组成更为多元复杂,不仅包含显而易见的实物价值,还包括至关重要的无形价值。在实践中,这些难以明码标价的价值或者被忽视,或者被低估。除了度量难,定价难、交易难、抵押难等痛点堵点,也都影响“两山”转化路径畅通。因此,必须加快健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动态全面的生态底账、明晰严谨的产权制度、科学规范的价值评估体系、规范统一的价格形成机制、畅通高效的市场交易机制,有效拓展、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
相关阅读: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