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让“土特产”变身“俏商品”
| 2025-11-22 08:14:0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
通过县域商业建设行动赋能,龙岩不断畅通农产品商业化渠道,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 让“土特产”变身“俏商品” 东南网11月22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徐士媛 通讯员 陈炳林 陈惠) 时下的龙岩,各处蔓延着丰收的喜悦。长汀县,槟榔芋带着泥土芬芳,装满一个又一个编织袋,被运往加工厂;永定区,红柿、蜜柚打上公用品牌“土楼农业”的标识走出大山……丰收画卷背后凝结着龙岩市开展县域商业建设的努力。 2023年,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龙岩市紧跟政策,向上争取资金,整市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三年来,龙岩共计支持项目90个,总投资金额约5亿元,累计争取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中央专项资金1.37亿元,资金规模全省第一。借助县域商业建设行动赋能,龙岩不断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令丰富的“土特产”变身“大产业”。 延伸加工产业链 走进位于长汀的福建宏大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大食品”),数十名工人在生产车间内忙碌而有序地处理槟榔芋。“现在正值槟榔芋采收期,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宏大食品的负责人沈福生打开冻库大门,处理好的槟榔芋整齐叠满三层钢架。“以前冻库只有一层架子,现在可以同时储存3000多吨槟榔芋。”得益于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宏大食品获得资金支持,冷链存储能力大幅提升。 长汀槟榔芋以“香糯粉”著称,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然而该产业长期停留于“卖鲜品”的低端竞争。“我们在摸排中发现,长汀槟榔芋产业加工能力弱,深加工系列产品开发少。”长汀县商务局副局长赖木木表示。因此,长汀县聚焦补齐槟榔芋商品化处理短板,启动县域产业发展项目。 支持槟榔芋深加工产业发展,既是长汀县基于本地产业基础的选择,也是对市场需要的回应。 近年来,芋圆、芋泥等芋头加工制品成为“网红”,餐饮市场对槟榔芋原料的需求全年存在且日渐增长。但槟榔芋在常温条件下只能存储一周左右,以往长汀槟榔芋只能运往漳州储存。若要抢占槟榔芋产品高端供应市场,企业必须具备加工和存储条件。 沈福生早有意向扩大存储能力,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的支持给了他信心。目前,公司的芋头冷链产品长期供给CoCo都可、茶百道等知名茶饮企业。 种植户增收也更有奔头。“以前,品相不好的芋头卖不出好价;现在,只要品质合格,所有品相的芋头都能被我们收购,一亩地每年可以赚2000~3000元。”沈福生说。 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支持的长汀槟榔芋加工项目运营投产后,截至目前已实现产值2.11亿元,带动周边农民创收增收合计2000余万元。 赖木木坦言,长汀槟榔芋的精深加工仍旧处于起步阶段,长汀县目前正全力补足短板。例如,长汀万绿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项目投产后,将生产芋粉、芋圆、香芋食品预制菜等产品,并有望纳入永辉超市、达利园、盼盼等知名企业供应链,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 截至目前,龙岩已建成33个农产品商品化处理项目,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从65%跃升至78%。 提升品牌附加值 农业生产实施品牌化经营,才能走向更大的市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也成为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抓手。 深秋,永定山头上,金黄饱满的柚子沉甸甸地挂在枝头,农户忙着采收蜜柚。这些柚子将被送往运营展销中心,打上“土楼农业”的品牌标识后销往各地。 蜜柚是永定“土楼农业”品牌的当家产品之一。为整合分散农特产品资源,永定利用县域商业建设项目资金,建立涵盖全区农产品的区域特色品牌“土楼农业”。 永定区商务局局长赖梅添说:“永定的特色农产品有很多,但大都是厂家自设品牌,统一品牌才能将商品流通区域由小变大。”2022年,中央下达1.202亿元支持福建省县域商业建设,永定成功争取到资金,开始启动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展销中心项目的改造和建设,将龙岩市永定土楼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升级为永定客家土楼品牌运营展销中心,承担永定区农业产业化统一公司运作、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标识标志、统一定型包装、统一市场营销的“五统一”项目建设任务,令农特商品“借楼出海”。 通过“五统一”服务,运营展销中心以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向农户收购农特产品,填补了当地农特产品销售专业化不足的短板。 在运营展销中心产品展示厅内的货架上,牛肉丸、六月红芋、永定菜干等承载了永定饮食文化的农特产品琳琅满目。运营展销中心负责人沈清宫告诉记者,运营展销中心建立后,该中心先后授牌合作企业、基地、合作社22家,开发五大系列农特产品超100种,累计带动农特产品销售超1.6亿元,以及全区5000余户农户增收。 运营展销中心还在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沈清宫表示,接下来,运营展销中心的业务内容不再停留于对农特产品的“梳妆打扮”上,而是开始建立自主把控的农特产品加工厂。当前,永定土楼农业农产品标准化加工基地项目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建成后,该基地将具备年加工生产永定菜干500吨、菜干扣肉300吨、客家酸菜500吨以及速冻芋1000吨的能力,预计实现年营收5000万元。 下乡进城活力足 健全县域商业流通网络,同样是打通农产品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各个环节的必然举措,不仅能打通工业品下乡的“最后一公里”,激活农村消费市场,还能打通农产品进城的“最初一公里”,支持县域富民产业壮大。 “这里的商品种类多、价格实惠,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在漳平市多顺仓储超市,市民江立青正在选购日用品。这家仓储式超市陈列着粮油、饮料、调味品、日用百货等超2000种商品,成为当地居民采购生活物资的首选地。 多顺仓储的繁荣景象,是漳平市推进县域商业建设的缩影。近年来,漳平争取补助资金716万元,建设县域商业流通网络,形成覆盖城乡的现代商业网络。 “目前,我们经营范围已经覆盖漳平所有乡镇及永安、华安等周边县市,客户涵盖商超、便利店等群体超2000家。”漳平多顺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巧燕介绍道,公司利用县域商业建设项目提供的资金,改造生活日用必需品下沉供应链的前置仓,建设仓储一站式批发配送中心,健全了乡村物流配送网络。如今,该中心仓全年预计营业额达2000万元,带动乡镇零售业、村便利店实现增收800多万元。 物流是县域商业的“生命线”。商业网点建设和物流建设,共同串联起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通道。 在漳平市农村电商物流集散中心,快递车满载货物频繁进出,分拣流水线忙碌有序,来自五湖四海的货物在这里被分拣后送入漳平市民的家中。与此同时,印有“漳显品味”品牌标识的茶叶和花卉等漳平特色农产品也经此处运往全国各地。 漳平市商务局局长黄雅丽介绍,漳平推动电商进农村示范工作与县域商业建设行动衔接,在中心城区建成农村电商物流集散中心,在14个乡镇建成物流中转仓,并建有64个村级物流服务网点,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逐步健全。“依托物流网络和‘漳显品味’品牌的双轮驱动,花卉、茶叶线上销量增长30%。” 龙岩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支持商业网点项目38个,撬动投资超1.94亿元,集镇商户数增长30.5%;支持建设3个物流共配中心,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通道更加顺畅。 连城地瓜干产业打造“种植+加工+电商+物流”全链条体系,开发160多种加工产品;武平县构建加工、仓储、冷链体系,破解百香果保鲜运输难题;上杭县打造“商业消费+红色研学+客家民俗体验”场景,红色文旅成商业增长新引擎……如今,在龙岩,县域商业建设令更多“土特产”变“俏商品”、小产业成大集群,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
相关阅读: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