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司法护航,让企业不为“小偷”烦恼
| 2025-11-22 08:27:4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
泉州市丰泽法院知识产权巡回法庭敲响“第一槌”—— 司法护航,让企业不为“小偷”烦恼 东南网11月22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庄钊滢 通讯员 陈庚嘉) 前不久,正值“双十一”消费高峰,泉州市丰泽法院知识产权巡回法庭敲响“第一槌”,对一起假冒安踏、361°、斐乐、VANS等知名注册商标的刑事案件,依法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 “此次庭审展现了司法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坚定立场,极大坚定了我们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决心。”361°法务经理周浩高兴地说。 “本案的‘作坊式生产+电商化销售’,是知识产权领域犯罪的典型模式。”本案主审法官、刑庭副庭长陈明耀介绍,此次案件的侵权产品是鞋垫,造假团伙以低价购入无标识的“白板”鞋垫,非法印制多个知名品牌的注册商标标识后进行粘贴加工,批量生产假冒品牌鞋垫,并利用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作坊式生产具有易复制、易转移的特点,打击难度高。”陈明耀向记者透露,此案的侦破,很大一部分归功于泉州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的长期密切协作。依托监测收集互联网数据,联盟成员企业于2023年发现了这一侵权行为,并收集相关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 泉州是制造大市、品牌之都,也是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据悉,该联盟于2022年成立,旨在搭建线上、线下品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平台,首批成员114家,涵盖知名企业、科研院校、服务机构等。由联盟牵头起草、福建省标准化服务行业协会发布的《知识产权侵权鉴定准则》团体标准印发,填补了我省该领域的空白。 “侵权行为给本地企业带来巨大的困扰,其中大部分是网络侵权,和此次案件类似。”周浩告诉记者,每个品牌遇到的知识产权侵权情况各不相同,涉及海外专利、外观、商标等,因此,联盟成员经常进行经验分享,并做好预警工作。 此次庭审邀请了被侵权企业、高校法学专家、辖区头部企业及行业协会等多方代表现场观摩,力图凝聚多方合力,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多元协同新格局。 华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方玉表示,学院将继续推动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的深度融合,为知识产权保护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助力构建专业化保护体系。 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维权援助科叶琳则表示,中心将联合司法、行政部门,构建快速协同保护网络,积极回应企业和社会关切。 “创造一个品牌往往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努力,而产品质量的背后则需有强大的产业链作为支撑。”陈明耀呼吁,全社会应从本案汲取教训,树立“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法治意识,携手营造“不敢侵权、不能侵权、不愿侵权”的法治氛围。 前不久,泉州知创产业园正式开园,汇集高端知识产权机构64家,落地泉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10多家公共服务单位,成为全省领先的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综合园区。 “这里汇聚众多知识产权机构与全链条服务资源,让企业得以心无旁骛深耕技术研发与品牌升级。”作为首批入驻园区企业的代表、弘方集团电商运营总经理辛东航信心十足,他认为,在多方的优质护航下,泉州必将涌现更多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本土品牌。 |
相关阅读: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