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化工程方案给“华龙一号”带来哪些升级?
| 2025-11-22 22:06:58 来源:中国之声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
中核集团漳州核电2号机组22日首次并网成功,正式向电网送出第一度电,标志着距离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只有一步之遥。而在今年底,2号机组投入商运后,包含1号、2号机组在内的漳州核电一期工程将宣布全面建成投产,每年可稳定输出清洁电力200亿度。 目前,“华龙一号”已成为全球在运、在建机组总数最多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是当前核电建设的主力堆型。作为“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的始发地,位于福建省云霄县的漳州核电总计规划建设6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6台“华龙一号”建设情况如何?批量化工程方案给“华龙一号”带来哪些升级? 9时32分,中核集团漳州核电2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正式向电网送出第一度电。首次并网成功意味着什么?漳州核电高级工程师宋雨蒙介绍,这标志着2号机组距离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只有一步之遥。 宋雨蒙:经现场确认,机组状态良好,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标准。后续,机组将按计划开展一系列试验,进一步验证机组性能,确保满足商业运行条件,预计年内建成商运。2号机组的首次并网,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这是什么意思?要知道,“华龙一号”作为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是我国研发设计的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2021年1月30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5月20日,“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2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首堆示范成功后,“华龙一号”就进入了批量化建设的新阶段。宋雨蒙表示,作为“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始发地,漳州核电规划建设了6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 宋雨蒙:漳州核电1号机组自今年1月1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后,目前已安全稳定发电88亿度,3、4号机组处于土建安装阶段,5、6号机组正在扎实推进前期工作。作为“十四五”期间投产的重点项目,漳州核电1、2号机组投产后,年发电量预计可达200亿度,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00万吨,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超600万吨。 漳州核电基地位于福建省云霄县,地处厦门、漳州、泉州闽南用电负荷中心,每台“华龙一号”年发电量100亿度。据估算将可以满足福建南部地区厦门市、漳州市用电总和的75%。宋雨蒙表示,从区域供电来看,核电基地生产的电能送到国家电网后,将优先供给工厂密集、人口集中的福建南部地区;而从长远看,基地全面建成后,一年能发600多亿度电,将进一步优化福建省“北电南送”的电力格局。 宋雨蒙:我们漳州核电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华龙一号”核电基地,规划建设的6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全面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提供超600亿度的清洁电能。漳州核电毗邻广东省,随着闽粤联网工程的投用,漳州核电具备向广东省输送清洁电能的条件。此外,“华龙一号”不仅能够发电,还可以就近向古雷石化基地提供零碳清洁蒸汽,为石化产业绿色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华龙一号”不只是清洁能源“巨无霸”,更是拉动经济的“动力源”。漳州核电2号机组的建设,带动了上下游近6000家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供应体系。宋雨蒙表示,从全国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到地方经济的活力迸发,“华龙一号”的建设红利不仅持续推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升级,更让发展成果变成当地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宋雨蒙:漳州核电“华龙一号”机组的设备国产化率已超过90%,核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泵等关键设备均实现了国产化。有5400多家设备厂商共同承担了6万多台套设备的制造供货任务,有效带动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漳州核电自落户云霄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500多亿元,直接带动当地就业1万多人,吸引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到本地就业。另外,项目所在地的老百姓靠经营住宿、餐饮等服务业,生活越来越富裕。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宋雨蒙表示,目前“华龙一号”已成为全球在运、在建机组总数最多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是当前核电建设的主力堆型,标志着中国核电技术与综合竞争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充分印证了“中国方案”的先进与可靠。 宋雨蒙:目前,漳州核电一期工程即将全面建成投产,二期工程的3、4号机组,将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在施工方面,也会进一步深化模块化建造、智能化等施工技术创新应用,优化施工逻辑,在确保工程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工程建造效益提升。我们将全力打造“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运行标杆工程,为国家能源结构优化、实现“双碳”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随着多年的技术沉淀和工程建设,“华龙一号”已经家喻户晓,但批量化工程绝不只是数量上的层层叠加,而是包含主参数、设计准则与要求、主设备、安全系统、仪控系统等要素在内各项标准和技术的系统融合。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华龙一号”批量化总设计师崔怀明介绍,目前所有在建的30多台“华龙一号”机组均按批量化工程方案推进设计建造,将通过“华龙一号”顶层设计的一致性,推动这一“国家名片”点亮万家灯火,让中国的核电技术更好地走向世界。 崔怀明:从“华龙一号”首堆到“华龙一号”批量化工程,主体技术路线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在保证安全性与成熟性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优化改进、更新迭代,把经济性、环境友好性、运行可靠性、先进性向前推进了一步,并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靠拢。我们先后提升了反应堆功率、降低了运维成本,升级了反应堆的“心脏开关”,研发了核电站“中枢神经”,让“华龙一号”的国际竞争力更加亮眼。4年前,全球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投入商运,惊艳世界。如今,升级后的批量化工程将再次向世界展示中国核动力人的智慧与能力,带给这颗蓝色星球一点小小的“东方震撼”。 |
相关阅读: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