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鱼池中,游弋着一抹抹“金”

2025-11-25 09:17:48 作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1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欢欢 通讯员 宋亦敏 张彩仪

11月21日,主体工程刚完工不久的永泰县梧桐镇春光村永阳金鱼基地内,一排排养殖池波光潋滟,近3万尾精品金鱼在水中欢快游弋。基地负责人雷陈非介绍,目前基地已建成245个养殖池,预计明年4月全部完工后将达到350个,届时可同时养殖精品金鱼5万尾。项目全部投产后,该基地将成为永泰县首个采用“金鱼+文创+电商”融合模式运营的专业观赏鱼养殖繁育基地,为当地农文旅产业协同发展打造新样板。

近年来,福州市永泰县以凤阳、春光两村的金鱼基地为核心,提升养殖效益、拓宽电商销路、延伸农文旅融合产业链,做强金鱼产业。

创新“稀养”模式,以空间换效益

露天鱼池整齐排列、清流环绕,金鱼背宽体圆、五彩斑斓。在永泰县大洋镇凤阳村的“奇珍异寿”金鱼养殖基地,负责人程刘炜正在仔细巡池,俯身查看水质,观察金鱼状态。

“我们采取‘稀养’模式,大池只放养500至600尾金鱼,小池控制在300尾左右,让每尾金鱼都有充足的活动空间。”程刘炜告诉记者,基地养殖的金鱼形态饱满、色泽鲜亮,每尾售价在80元至150元之间,品相优良的高端金鱼能卖到上万元。

得益于低密度精养、水质管理等科学养殖,永泰金鱼产业效益整体攀升。

雷陈非介绍,永阳金鱼基地配套循环水过滤系统和水质监测设备,能实现恒定水质的科学养殖。预计年产金鱼20万尾,年产值超2000万元。

“过去养金鱼靠经验,现在靠数据,水质、温度、饲料都有标准。”雷陈非说,基地引入专业技术团队,推动兰寿、泰狮等名贵品种规模化繁育,使金鱼养殖从依赖人工筛选迈向科学育种新阶段。

目前,永阳金鱼基地培育的金鱼远销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出口单价在300元至500元之间,年出口额接近1000万元。

引入“数字活水”,以电商促销售

过去,永泰金鱼养殖户依靠批发商统一收购,议价权和销售渠道相对受制于人。如今,永泰金鱼已经“触网”上线,借助短视频和直播电商“游”向全国各地。

在“奇珍异寿”金鱼养殖基地,记者看到,鱼种展示区、装箱打包区、电商直播区等分布有序、一应俱全。程刘炜说,基地通过抖音平台展示养殖日常、讲解品种特色、进行直播带货,仅5个月“粉丝”数就突破9万,日营业额稳定在3万元左右,年销售额超1800万元。

借助电商直播拓宽销路,永泰金鱼“爆火”并非偶然。近年来,永泰持续加大对数字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产业搭上电商“快车”。2023年5月启用的数字永泰产业园乡村振兴直播基地,已经成为全县农特产品走向全国的重要平台。

该直播基地集农特产品推广、本土人才孵化、数字化平台建设于一体,已吸引28家企业入驻,包括11家跨境电商企业。基地整合县域资源,构建永泰特色品牌矩阵,培养出“老檀阿姨”“林月仙”等一批本土带货达人,他们各展其才,让金鱼和各种特色农产品走出乡村。

推动农文旅融合,以业态延链条

随着永阳金鱼基地项目建设进入尾声,同步建设的金鱼展览馆也即将亮相。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人正在进行软装布置。

建成后,金鱼展览馆将成为集文创商铺、直播培训中心、研学体验区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届时将结合金鱼养殖产业,组织开展金鱼电商直播培训、金鱼研学活动、金鱼文创展览,进一步延伸永泰农文旅融合产业链。

雷陈非介绍,项目全面投产后,基地将进一步扩大员工招聘规模,优先录用本地村民,并为有意从事电商的年轻人提供技能培训,让金鱼产业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

线上借助“数字活水”,通过直播电商等方式“游”向全国消费者;线下实现“以鱼引流”,打破农文旅边界,促进融合“开花”,吸引各地游客和金鱼爱好者走进永泰——通过这种双管齐下的方式,永泰推动金鱼产业从单点养殖到集群发展,让小小一尾金鱼“跃上龙门”,成为富民强村的新增长点。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专题推荐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