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瀛汉祖孙三代同台习拳。

“洋弟子”习拳。
东南网11月2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汤海波 肖蔚男 通讯员 颜彩虹 苏福彬 文/图)
以拳会友,以武致和;白鹤起舞,天下永春。
11月24日,2025年永春白鹤拳传承发展大会在发源地永春县举办。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白鹤拳爱好者、海内外传承人跨越山海,共赴这场武术文化盛宴。
根脉所在 打响品牌
拳法时而刚劲有力,时而轻盈飘逸。大会现场,81岁的永春白鹤拳省级非遗传承人苏瀛汉祖孙三代同台习拳,一招一式虎虎生风,一拳一路飒飒有神。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春白鹤拳起源于清康熙年间,据《桃源拳术·拳艺世传序》记载,方七娘感悟于白鹤姿态,将其融入少林拳法,创造出别具一格的“似刚非刚,似柔非柔”的拳法,故称为“鹤法”。经几代弟子不断总结提升,形成别具一格的拳法,而后又衍生出大家熟知的佛山咏春拳、截拳道、日本刚柔流空手道等特色拳种。
60多年前,苏瀛汉还是个毛头小子,对永春白鹤拳的了解更多是在田间地头听长辈们聊起。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同学家中看到一块写着“国术超群”的牌匾,才得知这是“拳头世家”,同学的曾爷爷是有名的白鹤拳拳师潘世讽。苏瀛汉当即表示,要向同学的叔公潘瑞荡学习白鹤拳,从此开始了习武生涯。
一甲子岁月,苏瀛汉见证了永春白鹤拳从永春走向全国、全世界,更以身作则,将技艺薪火相传。如今,永春白鹤拳已成为永春文化的一张名片。他希望后代拳师们能静下心来,把底子做厚,让白鹤拳文化的发展更加行稳致远。
文化传承离不开坚实的载体。当下,文旅融合的浪潮正为永春白鹤拳打响品牌注入新动能。在拳法发源地永春县五里街镇大羽村,白鹤拳文化交流中心与武术传承中心两大项目正稳步推进。“两大核心项目都落在大羽村,就是认准了这里是白鹤拳的根脉所在,文化底蕴最是深厚。”永春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洪晓君表示,在发源地深耕细作打造文化IP,才能让白鹤拳的品牌根脉扎得更稳、更扎实。
在大会期间同步举办的“白鹤拳:从永春走向世界”系列学术活动中,广东学者关文明为永春白鹤拳品牌提升支招:“可通过举办高规格赛事与学术论坛扩大影响力,同时着力培育当代武术明星,让拳术文化更贴近市场。”
全民参与 融入生活
在24日的大会现场,由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与永春县政府“校政合作”创编的《永春白鹤拳竞赛套路》新书首发。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邹志红介绍,在保留传统演练风格特点的基础上,永春白鹤拳竞赛套路对动作、行进线路进行精心设计,以左右对称、首尾呼应为原则,全套共60个动作,体现永春白鹤拳竞赛套路架构的均衡全面。
邹志红认为,永春白鹤拳竞赛套路开创了全国传统武术标准化传承的新范式,其囊括现代南拳竞技体系中要求的南拳类项目的独特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等具体内容,并通过这些内容充分展现永春白鹤拳的主要技法和风格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竞赛版”,永春白鹤拳还发展出“十八式”“健身操”“广场舞”等多种版本,既保留传统白鹤拳“刚柔相济”“弹抖寸劲”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又适合各年龄段人群习练,大众普适性较强,兼顾攻防技法与健身需求。
将传统文化智慧结晶融入现代健身理念,让古老武学走进当代生活。白鹤拳在永春,是武术也是生活。
在永春县翁公祠武术馆,年过花甲的永春白鹤拳“德国弟子”魏玉荻练拳已有14年,对白鹤拳蕴藏的武术智慧十分着迷。她认为,白鹤拳更多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艺术,并非以打斗为目的,“练拳讲究对身体、情绪的控制,它教会我面对复杂情况时仍有良好的心境,这一点非常重要”。
魏玉荻告诉记者,她身边很多人练拳之前的走姿、站姿、坐姿都很随意,经过多年的练习,现在他们都很有精气神了。
漫步永春县城,桃溪畔,随处可见当地群众练习白鹤拳的身影;冬日的暖阳洒在各大中小学校园里,随着声声哨响,青少年也在身手矫健地练习拳操……
海外传播 无远弗届
一个发端于闽南山区小城的拳种,为何能走向全球?
据考证,永春白鹤拳国际化的起点可追溯至清朝及近代,随着福建尤其是永春籍华人“下南洋”谋生,白鹤拳作为防身技艺和文化根脉被带到东南亚各地。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国成为其最早的海外基地。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传播路径,为白鹤拳辐射全球奠定了基础。
“白鹤拳是我接触过最棒的武术,它刚柔并济,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蕴含着深奥的哲学思想,越练越能体会到它的魅力。”英国福建白鹤拳俱乐部成员丹尼尔·米开罗夫习拳30多年,他的女儿习拳也有3年了。他们一家人在了解永春白鹤拳的历史和传承故事后,对这门武术愈发喜爱。
和丹尼尔同属一个俱乐部的英国人罗伯特·弗赛自2007年接触永春白鹤拳后,便开启了跨洋习武之路。在他看来,永春白鹤拳的招式飘逸灵动,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他们告诉记者,目前在英国有数百人习练永春白鹤拳,在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等名校还开设有永春白鹤拳俱乐部。
传统是根,世界是舞台。20世纪中后期,随着全球武术热潮特别是李小龙功夫电影的文化冲击,世界对中国武术产生了浓厚兴趣。永春白鹤拳凭借其独特的技法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国际武术组织和赛事、海外武馆与协会、文化研究与交流等途径,进一步走向世界。目前,永春白鹤拳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新加坡等80多个国家设馆收徒,已有武馆100多所,全球习练者达千万人。
现如今,永春白鹤拳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深受海内外武术爱好者青睐。“看到这么多外国人走进来,又把永春白鹤拳文化带出去,我们很欣慰,也很自豪。”翁公祠武术馆馆长潘琼琪说,希望以白鹤拳的海外传播为契机,推动中国功夫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更多人推崇。
专家指出,永春白鹤拳的国际化是一个从地理扩散、价值共鸣到文化融合的递进过程。其内在的文化价值,成功跨越了文化与语言的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社群。作为一个促进跨文化对话、增进国际理解的动态文化载体,永春白鹤拳证明了源自东方的传统文化精髓完全可以在现代全球化的语境中焕发新的生机,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
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融进去”。2024年,永春县评选出14名来自马来西亚、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的永春白鹤拳外籍传承人。一年以来,他们用行动助力白鹤拳在海外的传承与发展,进一步推动永春白鹤拳的国际影响力。
“外籍传承人的能力和功绩值得肯定。希望未来有更多海内外白鹤拳爱好者加入传承与发扬的队伍,让白鹤拳的精神与技艺永远流传。”苏瀛汉期待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