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并蒂春满园——中印尼“两国双园”形成四大优势产业
| 2025-11-26 09:38:13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上周,伴着冬日的暖阳,印尼根塔拉研究院战略传播与研究总监陈姝伶乘坐的大巴缓缓驶入中印尼“两国双园”中方园区。鳞次栉比的厂房、整洁通畅的道路、如火如荼的建设……眼前的一切让她感到既熟悉又陌生。“这是我第二次来到‘两国双园’中方园区,和上次相比,这次我看到园区有了更大的提升。提升,不仅体现在体量和规模上,更体现在技术水平上。” 陈姝伶口中的“两国双园”中方园区,位于福州元洪投资区——全国首个华侨合作开发区、全国规模最大的外商土地成片开发区。借助印尼华人华侨企业和当地在食品加工领域的优势,这个园区已经形成以粮油食品为主导的纺织化纤、轻工机械、能源精化等四大优势产业。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亚洲大陆与千岛之国携手奏响交融发展的动听乐章。 缘起 “两国双园”,两个主权国家在对方境内互设园区、联动发展的一种新型产能合作方式。2018年,这一构想在中国与印尼之间酝酿,计划将单一企业的投资升级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宏大计划,实施不易。多个重要事项需要着手实施,一是吸引中国、印尼两国企业参与,在两个园区配套布局产业链;二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厂房、码头、冷链项目、交易中心等;三是在制度层面进行创新,逐渐对接通关规则、金融支持、技术标准等,让跨国合作顺畅运转…… 简而言之,这项计划要求不同层级的政府、园区、企业、侨领乃至科研机构共同拉起一张网:企业投资推动产业需求,园区建设提供承载空间,制度创新解决跨国障碍。三者互相牵引、互相促进,从而凝聚强大合力。 重重困难在前,那便各个击破!2018年年底,元洪投资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带领龙头企业负责人赴印尼实地考察,由三林集团牵线,选定民丹工业园作为印尼那边的落脚点。随后几年,双园合作从地方到省部级逐步升级,2021年1月,中印尼双方在外长见证下签署合作备忘录,建立高层对话机制;同年4月,两国元首通电话,将“两国双园”明确为重点项目。从地方的探索到国家的战略,中印尼“两国双园”的蓝图规划愈加清晰。 牵手 终于,亚洲大陆与千岛之国完成了跨越海洋的深情“牵手”——2023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福州元洪投资区设立中印尼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标志着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进入全面、实质性贯彻落实阶段。 “牵手”,意味着什么?产业互联、设施互通、政策互惠! 今年4月12日,全国首票进口印尼鲜食椰子顺利运抵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经过检验检疫,实现快速通关。福建淼天汇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现场收货,心情激动:“这批椰子从印尼当地摘下再运送过来只用了20多个小时!” 小小椰子“次日达”,为两国热带农业产业合作带来了突破。自那时起,一批又一批鲜食椰子源源不断从印尼运抵位于福州元洪投资区的椰子产业园进行加工。园区围绕“把一颗椰子剥干用净”的目标,打造集椰蓉、椰浆、椰水、椰油等产品于一体,从初加工到深加工全产业链的跨国产业集群,目前已投产4条生产线,每天消耗椰子约1400吨。 以椰子为代表,产业链的跨国整合在“两国双园”不断出现:胜田(福清)食品有限公司与印尼三林集团携手打造全球印尼海洋渔业中心,目前已在印尼东爪哇省图班市投建两个渔业基地,将印尼优质渔业资源引进国内,推动两国渔业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深度融合;历时一年打造的宏港纺织印尼生产基地实现投产,基地的建设填补了印尼高端功能性弹性化纤面料制造的空白…… 截至目前,福州元洪投资区在产工业企业有194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16家,围绕海洋渔业、热带农业、轻工纺织、机械电子、绿色矿业等五大跨国产业链条开展协作,去年完成规上工业产值近300亿元。 产业协作不断深化,还得益于园区承载能力的不断提升。近日,3台新型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落户福州港松下港区元洪作业区1号、2号泊位。“新型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投入使用后,将与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深度融合,实现从指令接收、路径规划到集装箱抓取与堆放的全流程自主作业,为福州港集装箱作业效率全面提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1号、2号泊位建成后,元洪作业区年吞吐能力提升至1000万吨,将对完善中印尼“两国双园”重要港口物流配套设施、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发挥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福州元洪投资区建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规划建设105万吨冷库,已建成50万吨冷库,配建了食品检验检测实验室以及进境粮食、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和远洋渔获防疫监管区及查验平台。公安、海关、海事等部门入驻园区的政务服务大厅,提供“一窗口受理、一站式办事”服务,入驻企业可享受金融支持、技改投资补助、品牌推广等优惠政策。 奔赴 今年是中印尼建交75周年,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新旗舰项目,中印尼“两国双园”朝着打造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载体、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交流重要纽带、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分工合作重要平台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投资重要通道的目标加速迈进,一次次“双向奔赴”跨越大洋。 “2025中国—东盟周”期间,在双方代表见证下,又一合作平台应运而生。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新机遇对接会上,中印尼“两国双园”科创中心揭牌。该中心由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印尼三林集团与福州新区元洪功能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设立,聚焦热带农业、海洋渔业、轻工纺织、机械电子、绿色矿业等五大跨国合作产业链及海洋经济、智能无人设备、分布式能源等领域,致力于打造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样板。 “共建‘一带一路’,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引领,转化是支撑。我们发起设立中印尼‘两国双园’科创中心,就要着眼产学研用一体推进,为园区发展赋能,为产业成长助力,也希望在这个平台上为大家解决更多研究课题,生成更多合作项目。”福州新区元洪功能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园区规划面积61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不过12.6平方公里,这意味着还有更大的空间等待挖掘,还有更大的潜力等待释放。这朵跨洋“牵手”种下的并蒂花必将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最终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记者 蒋雅琛) |
相关阅读: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