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ZU”(妈祖)出圈 福建经验深度融入全球防灾减灾事业
| 2025-11-27 13:56:2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
东南网11月27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福建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施行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在今年全国人工智能气象大会上提出了“MAZU”(妈祖)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气象防灾减灾方案,目前,这一中国方案已落地7个国家、在45个国家通过云端应用,福建经验深度融入全球防灾减灾事业。 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德辉表示,“MAZU”(妈祖)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与福建有着深厚的渊源,也承载着八闽大地“福气”文化趋利避害、服务民生的内核。妈祖作为广受海内外敬仰的海洋和气象守护者,其“亲民、智慧、救助”的精神,与全民早期预警倡导的“以人为本”理念高度契合,也是“福气”文化中护佑平安、为民谋福的生动诠释。“妈祖”智能体正是这一文化精神与现代科技的创新融合——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也代表了福建在气象防灾减灾领域的先行探索。 作为气象灾害多发省份,福建始终致力于将千年平安期许转化为可感可及的防灾实效。“1262”福建特色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在国新办“十四五”规划发布会上被中国气象局专门介绍,并与精准预报技术结合固化为智能工具,成功融入“妈祖”智能体走向国际;福建为所罗门群岛研发的海洋气象灾害解决方案,作为海洋岛屿国家的典型实践,也纳入了上海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智能体。此外,三明、平潭、福州等地在暴雨服务、海岛交通气象、城市防涝等方面的成熟经验,正持续丰富“妈祖”方案的实践内涵。 省气象台副台长林青介绍,“十四五”期间,福建构建以“1262”为标志的福建特色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体系。简单地说,就是根据12小时、6小时和2小时递进式滚动预报,配合“三个提前”——提前划定防范重点区域、提前预置救援力量和提前部署人员转移。时效逐步缩短,空间逐步精准,递进式精准锁定灾害防范重点区域。福建还建立了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通过电话、闪信、现场汇报等多渠道,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递至关键防汛责任人,目前预警叫应正确率达100%。今年以来,有效防范应对了78次灾害性天气过程,新增8个避险案例获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例下降到0.315%。 省气象局科技与预报处副处长张远飞介绍,围绕“数字福建”“海洋强省”战略,福建全力推进“陆海空天”综合立体观测网建设,全省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站平均间距缩小至6.94公里。建成全国首部S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进一步提升对强对流天气的精细化监测能力。首次在台湾以东洋面布设海洋浮标站、试运行全国首艘海洋气象移动观测无人艇,进一步强化了海峡和远海观测能力。 吴德辉表示,未来,福建省气象局将强化技术支撑,发挥福建智能网格预报技术优势,深化“1262”机制创新,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妈祖”方案福建实践样本;深挖文化内核,持续提炼“妈祖”文化中蕴含的防灾智慧,促进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拓宽传播路径,发挥福建作为妈祖文化发源地和侨乡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等系列活动,重点向东南亚地区和海岛国家推广福建实践,为全球气象防灾减灾作出更多福建贡献。 |
相关阅读: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