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时政 > 正文
屏山君 | 从“会场之问”到“流域之治”
www.fjsen.com 2025-11-28 19:38:56 来源:新福建

发源于武夷山脉的闽江,是福建的母亲河。闽江流域的水环境保护,牵一发而动全身。

“十五五”时期是美丽中国建设承上启下、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关键时期。省委“十五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全面推进闽江、九龙江等大江小河保护治理,打造全域美丽河湖,明确了我省流域治理目标任务。

在此背景下,如何持续巩固并拓展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成效?又如何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协同推进?

27日,屏山君走进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现场,直击一场聚焦闽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现场考试”。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和网友代表与省政府和11个政府部门负责人展开了一场直面问题、追求实效的对话。

闽江流域一度曾面临着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森林屏障和生物多样性退化等一系列威胁。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闽江流域生态保护治理。2000年5月10日,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主持召开全省重点工业污染企业达标暨闽江、九龙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对全省“一控双达标”工作和两个流域整治工作作出部署,推动我省重点流域治理进入新阶段。

为长远计,为子孙谋。多年来,福建始终把闽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作为一以贯之推进生态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美丽福建建设的重要内容,累计投入超百亿元,系统推进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养还湿修复工程后的厚东区水鸟栖息地。图源: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在立法保障方面,福建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福建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福建省闽江、九龙江流域保护管理条例》等法规,流域保护硬约束制度更加健全;

在责任落实方面,推行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取消闽江流域22个县市GDP指标考核,重点考核生态质量;

在资金激励方面,持续深化重点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每年安排超5亿元用于闽江流域生态补偿,带动环境治理项目落地实施。

2024年,闽江干流首次实现全部优质水,在全国独流入海大江大河中水质最好。

“首次”和“最好”,不仅是生态治理的成绩单,更是对福建25年来持之以恒推进闽江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的生动印证——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治理道路,正越走越清晰。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闽江不仅串联起山明水秀、云阔天高的自然美景,更勾勒出一幅日新月异、繁荣昌盛的社会画卷。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闽江两岸呈现出山明水秀、云阔天高的自然美景。(资料图)

但治理之路无止境,保护尤需久久为功。流域治理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反复性,面对深层次的挑战,屏山君认为,此次人大专题询问就是依靠监督之力,为闽江流域的永续安康再加一道“法治保险”,再上一把“责任之锁”。

在这场历时100分钟的专题询问中,屏山君最深的感受是:问不避重、直击要害;答不讳言、坦诚担当。一问一答之间,闽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的举措成效与短板弱项清晰呈现,治理图景愈发分明。

一问成绩目标。“统筹推进闽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取得了哪些成效?”这是专题询问的首问,也是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省政府有关负责人在应询时给出振奋人心的答案:去年,50个国控断面Ⅰ~Ⅲ类优良水质比例100%,其中Ⅰ~Ⅱ类优质水比例达98%,比“十四五”初期的2021年提升18个百分点。国控断面Ⅰ~Ⅱ类优质水比例今年有望达100%,将实现全流域优质水的历史新突破。2022年以来累计兑现闽江流域补偿资金超20亿元,走出了一条上游主动保护、全域互利共赢之路。

二问攻坚克难。生猪畜禽养殖粪污直排对流域生态的影响不容小觑,这既有历史遗留的“硬骨头”,也需要考验治理智慧。

面对“采取哪些措施治理畜禽养殖等农业面源污染,提升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的提问,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陈明旺用“减、控、用、管”四个字来概括当前的工作:调整畜禽养殖结构,合理控制养殖规模和密度,督促指导粪污收、储、运等设施装备改造提升,促进粪肥就近、就地消纳等。

全国首批生态茶园VEP贷款在南平正式落地。图源:闽北日报

三问价值转化。闽江流域生态资源丰富,蕴含巨大的生态价值。因此,如何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闽江上游地区高质量发展成为询问中的热点问题。

省发改委副主任王忠在应询时展示了一系列成果:支持南平加快建设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落地全国首批生态茶园VEP贷款;三明在全国首创林票、林业碳票制度,累计直接惠及林农超8万人。他还特别指出,我省已系统构建起以生态省建设专项规划为统领的“1+N”政策体系,为生态价值转化提供制度保障。

开门见山与坦诚客观的良性互动中,厘清了前进方向,问出了对策反思,提炼出了创新智慧,专题询问不止是单向的监督,而是为了达成共同目标而努力的双向奔赴。

这场询问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了当下的疑问,更在于它给出了一个可信、可行、可期待的闽江流域未来治理与发展的承诺。

从治理深度上看,闽江流域治理正进一步从末端整治向系统治理与源头管控深化,展现出精准施策的“靶向治疗”特征。

针对全省尚存的约1000千米雨污合流管道,其中闽江流域占430千米这一难题,省住建厅厅长朱子君明确提出,将逐县区制定分流改造方案,扎实推进工程落地,确保到2030年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稳定达到75%以上。与此同时,省工信厅副厅长陈亮为化工园区治理划定了清晰底线,表示将以园区认定复核为抓手全力推动整改提升,并于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此项工作——逾期未整改或整改不达标的,将坚决取消其园区资格。

泰宁大金湖水土保持科教园。图源:三明市水利局

从发展维度上看,“做活水文章,激活水经济”已成为推动闽江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绿色发展持续赋能。

省自然资源厅厅长陈永共指出,将在闽江上游的三明等地率先探索基于自然资本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机制,全面摸清生态家底,并创新通过收储、租赁、入股等多元化途径,实现多要素自然资源资产的优化配置与组合增值,切实提升生态产品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

从共治广度上看,跨部门、多层次的协同治理格局正在形成,实现了从分头行动到系统集成的重要转变,凝聚起保护与发展的强大合力。

省水利厅厅长叶敏表示,将坚持流域“四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协调各级各部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水网工程建设,构建起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贯通一体的河湖保护治理体系。

闽江安澜,福之所倚;清水长流,民之所盼。

专题询问,“问”是开始,“进”和“效”才是关键。加强闽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绝不能“始于问而止于答”。唯有以“问”促改、以“改”促优,方能让闽江之水永葆生机,让流域发展永续动力,在青山绿水间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屏山君工作室

记者:郑昭朱子微


责任编辑:李雅兰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