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棵四五十年的大樟树,将移植到南屿苗圃,并首次采用电子芯片管理移植养护流程,确保存活;新南街将选择适合的新树种

现有的大樟树浓荫覆盖南街(上图);大樟树已被移走的路段(津泰路—南门兜段,下图)光秃秃的。市民希望,改造后的南后街也要种上大树。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3月20日讯(记者 阙文龙 孔瑜 实习生 黄挺 赵冰琳 文/图)
关注理由:福州南街40多棵大樟树每棵都有四五十岁了,是市中心十分难得的行道树,每到夏天,这些大樟树犹如“绿色大伞”,为逛街的市民遮挡头顶的烈日。
南街即将封闭建设,两侧的行道树不得不让位于地铁的建设和地下商业街区的开发。记者昨日获悉,这58棵行道树含40多棵大樟树计划本月31日开始移植。怎样确保这些大樟树存活?
如何吸取鼓屏路移树教训?
2011年4月,因地铁1号线建设需要,鼓屏路上90多棵大樟树移植了,因时间较仓促,在移植、养护方面还有些欠缺。“受地下管线影响,在移植鼓屏路上的大樟树时,保留的土球较小;为方便运输,大樟树剩下的枝叶也较少,这造成部分移植后的大樟树受了一些伤。”昨日,福州市园林局相关人士介绍。
该相关人士说,此次南街地铁的建设和南街地下商业街区的开发,要移植的行道树有58棵,其中大樟树40多棵,树龄四五十年,此外还有白玉兰树。
这次南街大樟树移植,将吸取鼓屏路的教训,将先把管线全部移走,把地腾出来,以便移树时可以挖得更大,提高移植树木的存活率。另外,为了让大樟树移植后尽快恢复元气,园林部门专门在闽侯南屿租了一个苗圃,该苗圃的水分、土壤条件比较适合专门养护这批树木。

四五十岁的大樟树怎么挖?
据了解,这次南街移植的大樟树树龄偏大,有四五十岁了,另外,这些大樟树生理机能较弱,树体过大,移植条件受限等原因,致使移植难度极大。
“我们在移植之前,要先掌握这些大樟树的规格、历年养护管理情况,目前生长情况、发枝能力、病虫害情况、根部生长情况。”福州市园林局相关人士说。
根据园林专家建议,由于施工场地问题,现如今已无法提前一周修剪,但可采取边修剪边移植的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到时候树穴会挖到3米左右。而树干也会尽量保留,原则上不低于4米,在先保活的前提下,尽量保留最大的树状、最好的树型。”该相关人士说,专家们确定采用放大泥球、加麻袋加棕绳包装法进行移植。树木运到栽植地后必须检查树枝和泥球损伤情况。挖树过程中,树根系将挖1米多、直径2米左右,如果根系腐烂就会挖得比较小,但保证树干不低于4.5米。
怎样减少大樟树受损?
“本次移树过程中,福州将首次采用电子芯片技术,每棵树都有自己的编号,何时做了何事、是谁在养护、养护过程中又做了什么事情,有了芯片后,这些问题全程可以追溯,园林质监站人员也会全程跟进监督。”该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这项技术以后也会延续下去,福州还将专门建立一个树木移植管理数字化系统。
在尽量保证这些大樟树不受损伤方面,园林部门对这些大樟树的树干包扎也很有讲究,南街移树的树木将经过多层包扎,从里面的草层到外面的麻布,再用绳子固定,尽可能地全面保护树皮,防止其不会被剧烈日晒,保持树木湿度。
在树木运输等方面,将做到当天挖、当天运、当天种。不同于过往三五棵树一辆车,此次将采用一车一棵树的运送方法。
移植后如何养护?
这些大樟树移植后如何养护?对此,该相关人士说,以前移树一般养护在半年到一年,而南街这一批新移植的大樟树则会有专人负责养护三年。
据介绍,这些树移植后将及时浇透水,并配合生根剂和根腐灵一起使用,后以喷雾保湿为主,遇雨季在根部覆盖塑料薄膜,防止根部积水。
大树移植后,将根据天气和树木生长状况,采取相应的保湿措施。比如:天气多日不下雨,土壤干旱,应及时作堰浇足水;久雨或暴雨时造成积水,必须立即开沟排水:土虽不干,但气温较高,空气干燥,应对地上部分树干、树冠包扎物及周围环境喷雾,时间早晚各一次,达到湿润即可等。另外还需注重对树木的切口消毒及伤口固化处理,移植完成后树上会挂一些促进根系发展、抗菌的药物,用吊罐的形式进行补充。
移走的大樟树会移回来吗?
“被移走的大樟树不会再移回来。”福州市园林局有关负责人说,这些树年龄大,有的都开始老化了,移植后恢复很慢。移走的土球在移植地已生长扩大,如再回植到原地,路面预留种植的空间有限,需再对回植的树木进行修剪,这又将再一次影响树木根蒂的正常生长。
该有关负责人说,南街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后,会选择适合的树种种植,而且要求这些树种的树干都要比较大,生长较快,与新南街的风貌相协调。
相关链接
鼓屏路的大樟树 有的已移植到三环路等地
2011年4月,因地铁建设,鼓屏路上约400米长的路段有90多棵树移植到省广电集团东侧的一块空地上。记者昨日在移植地看到,这些大樟树大部分已长出了新枝叶,有些还比较茂盛,只剩下两三棵的大樟树没有长出叶子。
福州市园林局相关人士说,经过园林部门养护,鼓屏路移植的大樟树绝大部分存活,只有个别大樟树原来的根系腐烂,还没有恢复元气。
“从鼓屏路上移植来的大樟树,长势比较好的已移植到三环路的魁岐互通、永丰互通、海峡会展中心。”该相关人士说。
相关新闻
园林部门拟31日入场施工,58棵行道树迁往闽侯养护

南街行道树将迁往闽侯南屿养护
本报讯(记者许才芳/文 柳涛/图)福州南街将于本月30日开始封闭,以开建地下、地上工程。昨日,福州市三坊七巷管理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了南街封闭的准确时间。
2015年9月恢复全面通车
据介绍,南街段改造项目北起东百大楼,南至吉庇路西侧,全长近500米。项目与市地铁建设南街段工程相结合,分地上、地下两大部分。
地上部分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地下部分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地铁轨行区上部为贯穿南街东西向的地下商场,可从地铁南门兜站步行直达东街口站,通过下沉式广场形成上下部商业一体化格局。
项目先期进行的是地下空间部分的开发改造,位于福州地铁一号线东街口站到南门兜站区间范围内,间距约为480米,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八一七路下方、地铁区间段改明挖段道路红线40米范围内的地下空间。二是八一七路西侧沿街拆迁地块的地下空间。
地下空间施工总工期约为30个月,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主要节点工期为:2013年3月底南街段封路,封闭施工工期约10个月,期间南街东侧仅人与非机动车可以通行,南街站取消停靠公交车;2014年1月东侧便道通车,为双向单车道;2014年6月地铁区间完工并移交;2015年9月南街道路恢复全面通车。具体的交通疏解方案,交警部门会在未来几天公布。
目前,房屋拆迁、管线迁改等工作基本完成,场地已交付施工单位,计划于封路后十日内完成道路两旁的路灯和行道树迁移工作,并开展基坑支护施工。
首次植入电子芯片全程记录“树生活”
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福州市园林部门相关负责人透露:30日南街段全封闭后,31日早上6点,园林施工人员就将进场开挖施工。这次涉及南街改造的58棵行道树将悉数搬迁移植。它们种植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包括40多棵樟树以及10多棵玉兰树。
该负责人介绍,以往福州移植行道树,都是先移树,再迁移管线。由于管线与树根交缠,往往容易挖断各类管线,行道树也没法得到很好的保护。
此次,为了更好地保护好这批树,管线迁移先于行道树移植,这样可以腾出更多的空间,树穴可以挖到3米左右,带出来的土和泥巴就更多,有利于提高移植成活率。
与一般的行道树移植不一样的是:这次树木移植,除了至少有三名以上的专家护航外,园林部门还将首次在58棵行道树上植入电子芯片,每棵树将有一个唯一的编号,方便园林部门做长期的全程移植追踪。
园林部门介绍,芯片中将包含树木名称、以前种在什么位置、谁负责移植、以后种植在哪里、如何养护、怎么施肥等信息。
为最大程度地保护树木,树木都要当天挖、当天运、当天种。在经过修剪后,还将用混合物涂抹断根伤口,以促进新根生长,缩短树体恢复生长的时间,并且防止伤口腐烂。
为保证移植质量,本次樟树移植需确保一车一树,严禁一车多树。对树干进行挂瓶处理,补充营养,提供生长动力,加速成活。
园林部门已经在闽侯南屿租了个育苗基地,计划用三年的时间来养护这批树木。这三年里都有专人负责养护,种植地也需要安装温湿度自动监控和记录装置。
(东南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