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原标题:厦门经济损失至少2500万元 受灾人数过万

海西晨报讯(记者 龚冉 通讯员 熊浩天)16日凌晨的特大暴雨,给厦门带来严重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昨日下午,此次暴雨致使厦门四个区(思明、湖里、海沧、翔安)、19个镇街受灾,受灾人口达1.05万人,倒塌房屋3间,直接导致4人死亡(另有1人因路灯漏电触电身亡),直接经济损失逾2500万元。

在受灾的四个区中,思明区受灾最严重,10个街道、8100人受灾,约20处受淹严重。湖里区也有5个街道、2400人受灾,6处受淹严重。岛外受灾的主要是翔安区,有3个镇街受灾,农田受淹3050亩、房屋受淹或积水230间、防洪堤出现2处塌陷。海沧区有一个镇街受灾,灾情相对比较轻微。

厦门市防汛办表示,完整的损失情况可能超过2500万元,目前仍在进一步统计中。

中新社厦门5月17日电 (记者 陈悦)15日夜到16日上午的大暴雨,令厦门首度发布了“史上最高级别”的暴雨橙色预警,亦造成人员5死1失踪的悲剧。中新社记者17日实地探访雨灾最严重的几处区域,看到交通已完全恢复正常,但暴雨留下的积水等后遗症,依然影响着民众生活及商家经营。

在此次强降雨中,厦门前埔片区最大6小时雨量为185.5毫米,降雨强度达到25年一遇,是1990年以来前埔片区遭遇的最大降雨。这使前埔一带出现严重内涝和山体滑坡,其中前埔旧货市场附近的山体滑坡,造成包括两名儿童在内的3人死亡和1人失踪。

17日下午,记者来到前埔旧货市场,只见部分店家已恢复营业。一家旧家具店的老板对记者说,庆幸自己没有住在市场内,“店里损失总是有一些的,但不算太大”。

旧货市场靠山的部分正是16日凌晨遭到山体滑坡袭击的区域,此处的商店大半还闭门歇业。但山上冲下的沙石已基本清理完毕,几位店主正在用高压水龙头清洗地面残留的泥迹。

一位年轻人告诉记者,这排商店后方只有一堵单薄的挡土墙,其上部仅用泥土堆砌,遇到山体滑坡,“根本挡不住”。

他说,被袭击的店面中有一个店里住了5个人,“都是河南的,在这儿经商已经两年多了”,包括一对兄弟和他们的妻子,以及哥哥夫妇只有几个月大的孩子,“最终没能逃出来的是老大的媳妇和他们的孩子”。

由于积水严重,厦门多处高楼负一层和地下车库成为重灾区。前埔片区厦门明发国际新城负一层的一位店主告诉记者,不少商户受灾严重,“十几年的积累全没了”。

“我的店还有积水,没法开业。”这位店主很无奈。

此次暴雨袭击中,不少地下车库变为“游泳池”。时隔一天,记者在位于莲岳路和湖滨北路交叉处的利海苑的地下车库看到,消防部门专门从厦门岛外调集了远程排水系统进行排水。

消防部门人士告诉记者,车库的积水在17日上午还有1米多深,里面困了10多辆车,只有1辆停在车库门口的车勉强露出车顶。

到下午3时许,远程排水系统已从车库中抽出2000多吨的积水,车库渐渐“水落车出”。厦门市消防支队郭星煌告诉记者,从16日到17日下午4点,仅消防部门已抢救被困民众200多人。

厦门市政园林局官员向记者表示,经历此次暴雨袭城,厦门市政部门准备和警方建立协调机制,未来遇到暴雨时,一旦发现排水系统存在问题,即通知警方采取相关措施,保障民众安全。(完)

原标题:解密厦门带电作业工:脚登百米高塔 手握万伏电压

带电作业人员在厦门西海域100多米高压铁塔上进行带电作业。

■亮相

郑联发,厦门电业局输电运检中心带电班副班长

洪炳黑,厦门电业局输电运检中心带电班安全员

游小华,厦门电业局输电运检中心带电班技术员

■微言微语

郑联发:带电作业要求非常高,不能有丝毫马虎,时间久了,我们便养成了严谨的职业习惯。

洪炳黑:带电作业安全是大事,安规要入心,每次带电作业我们都密切配合工作,严格执行操作流程。

游小华:我跟着师傅当了5年学徒后才能亲自动手操作,触电的事情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在200多米高的高压铁塔上,手握22万伏带电高压线进行作业。如此惊险的空中“杂技”你见过吗?

与高压电线“亲密接触”并带电作业,一般人听着就两腿发软,对他们来说,却如同家常便饭般平常,每年要带电作业200多次。他们是厦门仅有的8名主干电网高压带电作业工,个个是能工巧匠,身手不凡,昨天,本报记者走进厦门电业局输电运检中心带电班,为您“揭发”他们。


  【高】

最高铁塔有70层楼高

“嗖嗖嗖”,十几层楼高的铁塔,带电作业工几分钟便攀了上去。

电力“迎峰度夏”即将到来,近来,带电班正抓紧对高压输电线进行线路消缺、更换器件。昨天,带电班没有出去作业,因为下雨天不能带电作业,在他们的工作室,记者观看了一些作业视频。

带电作业,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在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作业,保障企业和居民用电。这项电工中最具挑战性的工种有两大危险因素:一是高空,二是高压。

技术员游小华的电脑里有一本台账,里面有全市高压铁塔的资料,他告诉记者,铁塔一般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高,最高的铁塔位于猴屿,近210米,相当于70层楼。“有恐高症的人是没法做这个的。”

导线出故障怎么办?带电作业工便要爬一种绝缘软梯,也就是“绳梯”,难度更大,又耗体力,一边爬一边晃。要是跨海导线需检修,作业工便坐上一种专业的工具——飞车滑行过去,“下面是大海,人坐在导线上往下看,船小,人更跟蚂蚁一样。”游小华说。

  【险】

身体带着22万伏高压电

爬上铁塔只是第一步,更大的惊险还在后面。每一次作业,带电班面对的不是几百伏、几千伏的电流,而是11万伏甚至22万伏的高压电,稍有不慎就可能出大事故。

带电班安全员洪炳黑介绍说,目前带电作业通常有两种方式,即地电位作业和等电位作业,地电位时人站在铁塔上作业,等电位时人要直接抓着电线,与电场同电位,身体上也带电,有220千伏高压电。这听起来更可怕,洪炳黑告诉记者,进入电场的那一刻,人的身体会有所反应,身上的汗毛会立刻竖起来,耳朵边嗡嗡作响,就好像坐飞机一般。

电脑中一张图片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图片是带电作业工脚踩铁塔上的脚钢,脚钢看起来非常窄,“只有45毫米”,带电班副班长郑联发说,踩稳后,两只手要拿着绝缘工具凌空作业,有时候一做就是几个小时,有风吹时感觉人要被吹跑。


  【省】

带电作业一小时“抢出”2万度电

带电作业还是门技术活。

郑联发在这个岗位工作30年了,他见证了带电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就以简单的测温举例,“最开始是爬上铁塔用测温用蜡片,现在已经是红外线热成像仪,在塔下就可以测温,更方便。”

更多的情况下,带电班需要自己研发新技术。据介绍,带电班坚持每年至少开展一项带电作业新项目,研制一套带电作业新工具,制定一项带电作业新方法。在第七届“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上,带电班的研究成果获金奖2项、银奖2项,此外,2个项目获得国家优秀QC成果奖,1个项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他们用高超的技艺、超出常人的勇敢,为厦门1200多公里长的110千伏、220千伏高压线以及4400多基高压铁塔“保驾护航”,守护着电力“大动脉”,也让厦门带电作业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带电作业一小时便可以“抢出”2万度电!也就是说,可以“抢出”工业产值80万元。


【征集令】

■推荐方式

1.厦门日报读者热线968820

2.邮箱:lww@xmrb.com

3.微博“@厦门日报968820”

■注意事项

请简要说明推荐理由,推荐线索一经采用,我们将给予稿酬。

【记者手记】

成就感与幸福感

行走崇山峻岭,攀爬高压铁塔上,这是带电班每个人的工作常态。

够普通的岗位,够单调且危险的工作,对郑联发来说,30个春秋就这样悄然而去。记者问他:“想过转行吗?”,他坦诚地说“想过”,但他坚持下来了。他说,习惯就好,带电作业是一门难度大、危险性高的技术,班员要稳定,需要传帮带。

带电作业真的很苦。有一年夏季,记者曾经跟随他们体验带电作业,他们全副武装,被安全帽、绝缘服、绝缘手套和胶鞋裹得严严实实,不一会儿,汗水便湿透了全身,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衣服“洗”了三四个来回。工作快2个小时,八个人喝了四箱水。游小华告诉记者,这种环境下很容易中暑,有一次他就扛不住了,在高压铁塔上不停呕吐。

他们是高压电线的“医生”,他们说,每次进行带电作业消缺,将带“病”运行的高压线医好,有一种成就感,将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让电网平安运行,有一种巨大的幸福感——他们,是我们这个社会当之无愧的最美劳动者。

原标题:厦门已有774辆车遭水淹报案 比平常报案量激增3倍

厦门网-厦门晚报讯(记者 张海军)从昨天凌晨开始,车辆泡水、淹水报案明显增加,截至今天上午9点,记者从厦门的三大保险公司了解到,因暴雨引发的车辆报案数为774起,比平常的报案量激增3倍。

厦门平安财险的理赔专员涂先生介绍,多数水淹车辆遇到的理赔问题都差不多。车子泡水后,发臭、变色,甚至有泥巴黏在车子里,需要清洗或更换。车内电子元件,比如大灯、电路板、电脑板、操控板等被水淹后,无法正常使用。如果内饰、电子元件的这些问题不大,仅需清洗的话,费用不高,需要更换的话,费用大概两三万元。部分车子的刹车盘泡在水里,易生锈,要更换,费用大概4000多元。涂先生说,对于这些修理更换的费用,保险公司会按实际的损失来赔偿。

水淹后的车辆最大风险是报废。涂先生说,如果车子泡水的时间在两个小时以内,还可以抢修回来,如果超过两个小时,报废的可能性就加大了。对于这样的车子,保险公司一般会按车子折旧后的现值进行赔偿。

涂先生说,有些被淹的地下车库排水工作进展比较慢,估计报废的车子不在少数。

原标题:厦门岛内这些地方易积水 大雨中行车要慢和稳

我市昨日降雨分布图,蓝紫色部分为强降雨区。

厦门晚报讯(记者 杜世成 通讯员熊浩天)昨天一天,我市的局部雨量惊人:大嶝24小时雨量最大,达295毫米。

不过,这场降雨分布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岛内南部及翔安南部,岛内北部和岛外大部分内陆地方雨量较小,普遍为小到中雨量级,局部还不到10毫米。具体是:会展196毫米、黄厝184毫米、鼓浪屿172毫米、松柏163毫米、澳头166毫米、狐尾山中心站114毫米。

前埔就位于这个强降雨带范围内,6小时最大雨量185.5毫米,降雨强度为自1953年以来降雨强度第三大,第一大为229.6毫米,出现在1973年;第二大199毫米,出现在1989年。前埔一带也成为我市这次受灾最严重的区域。

昨天,市气象部门一天之内,将暴雨预警升了三级,从黄色一直升到橙色,这在我市历史上较为少见。据悉,暴雨预警分为四个级别,其程度从轻到重分别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这么强的降雨是怎么出现的?气象部门说,主要是一个西南急流带来的,加上高空有冷空气配合,在沿海出现了一条狭长的强雨带,这条雨带从前天深夜到昨天早晨过境厦门沿海,给这片区域带来强降水。

气象专家说,此次降雨由于集中在沿海一线,对处于内陆区域的水库来说,增水效果并不明显。

厦门历史上最大的单日降雨记录出现在2000年6月18日,狐尾山中心站雨量达到315毫米。5月份最大降雨出现在2006年5月18日,单日雨量达到212毫米。

【应对】

严密监测,严防山体滑坡

昨天下午5点,副市长张灿民召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会议,对防汛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会议要求,各区各单位要针对前一阶段排查出的隐患,特别是城乡低洼地、城市排水系统、病险水利工程(包括水库、海堤、河道、水闸等),地下通道、地下车库和商场、道路和桥梁、工地深基坑和围墙、地质灾害隐患点、山地公园景点等可能受涝的部位和区域,要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暴雨过后,要及时组织对受淹地区进行全面消毒,对浸泡过的房屋进行安全性检查。

危险地带的群众,要及时组织转移,并妥善安置。在降雨未结束前,严禁转移人员擅自返回。

昨天暴雨导致的5名死亡人员中,有3人死于山体滑坡。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各区和国土、建设部门要高度重视,对所有易滑坡地带、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筑工地、低洼地带和危房等危险区域进行全面排查,对重点监控的区域、危险地段要派专人值守,严密监测,做到一旦发现险情,马上组织群众转移,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险情。 (记者 杜世成)


【提醒】

大雨中行车要慢和稳

慢和稳,是暴雨中行车要记住的两个要点。

汽车维修师傅老陈说,行车时,先要控制车速,车速越快,惯性力越大,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司机的操作无法反映到车上,会有安全隐患,“尽量使用二挡或三挡,时速不要超过40公里”。

其次是要保持车距。车辆在湿滑路面上的制动距离大约是干燥路面制动距离的3倍,再加上雨天行车视线不佳,能见度低,车距太近会被前方高速行驶的车辆带起的水雾模糊前挡风玻璃,“至少应保持两个车身以上的车距,雨太大,可以打开双闪警示灯提醒后车”。

在越过沟坎和下坡时要特别注意。一旦感觉失控,要保持镇定,不要踩刹车或乱打方向,应及时收油,踩下离合器踏板保持原状跑一小段,待轮子重新抓地,马上控制方向。

经过积水区时,应使用低挡并稳住油门,一气通过,不要中途停车、换挡或急转方向,即便使用空挡,也要不断地轰油门,保持发动机的排气压力高于水压,“一旦汽车熄火,排气管会立刻回流进水,造成排气系统损伤”。

陈师傅还建议,大雨过后,不管车辆有无异常,最好还是去做一次全面“体检”。(记者 朱俊博)

【分析】

厦门能扛多大暴雨

厦门能扛多大暴雨?记者从市防汛办了解到,经过“十一五”期间的水利建设,目前岛内主城区的防洪标准可以达到30年一遇的水平,岛外主要溪流的防洪堤都已按照20年一遇的标准建设。

防汛办专家说,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一遇”是针对具体的测量点而言的,根据该片区暴雨洪峰的流量计算出来的,不同片区不一样。

比如,2008年6月13日—14日,我市遭遇一场强降雨,全市平均降雨量193毫米,其中,马巷最大1小时雨量达88.5毫米,降雨强度达150年一遇,为历史罕见;24小时雨量达248.5毫米,降雨强度达10年一遇;而海沧最大1小时雨量为73.5毫米,最大3小时雨量为127.5毫米,降雨强度均达30年一遇。

再比如,2005年8月12日至15日,受台风“珊瑚”影响,我市全市普降暴雨,全市平均过程雨量超过300毫米,而汀溪水库的过程降雨量达到507毫米,为50年一遇。那次暴雨给厦门带来了3.88841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受灾人口8.4919万人,因防御工作及时到位,没有人员伤亡。

市防汛办说,受台风及短时强降雨影响,每年我市都会发生多处城市主干道积水、交通严重受阻、部分区域被淹、内涝严重等问题,暴露出我市防洪排涝体系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我市每年都会重点整改一批洪涝隐患点。( 记者 杜世成)


【盘点】

岛内这些地方容易积水

每次下暴雨,都有一些地方容易积水,做好这些隐患点的整改,都是每年备汛工作的重点之一。下穿隧道、地下通道,一直是暴雨内涝的重灾区。而其他易涝点,也大多位于地势较低的地区,短时暴雨时,排水系统难以承载超负荷的雨水。

■鹭江道第一广场

■湖滨中路茶叶厂前

■公园南路、公园东路中山公园

■云顶中路市政大厦段

■仙岳路湖边水库段

■仙岳路西浦路口

■莲岳路仙岳路路口

■嘉禾路吕厝路口

■何厝村靠环岛路低洼地(何厝闸门)

■湖滨南路(非矿~后滨路口) 南北两侧

■湖滨南路南侧(百脑汇)前

■湖滨南路南侧(角滨路口~斗西路口)

■湖滨南路南侧(金榜路口~湖滨东路路口)

■莲前铁路下穿通道

■吕岭路铁路下穿通道

■官浔一路下穿滨海西大道下穿通道

■湖里大道-环湖里大道下穿通道

■环岛干道软件园下穿通道

■云顶中路下穿仙岳路隧道

■环岛干道会展中心下穿隧道

■环岛干道仙岳路下穿隧道

■莲坂北车行地下通道

■金湖路铁路下穿通道


大雨中走路尽量别蹚水

昨天,鹭江道开元路口因路灯漏电致一人死亡。电业局提醒,雨天容易触电,走路遇积水,尽量不要蹚水,蹚水时尽量不要靠近电器、小广告牌、灯箱等。(文/记者 杜世成 图/舒田)

原标题:深夜来厦车陷深水中 菜农父子一根绳连救四个人

出门查看被淹的菜地,却听到200米外传来的求救声,46岁的丁配才和27岁的儿子丁敬坤一起,跑到环岛干道仙岳路下穿隧道处,向一名摩托车司机借来绳子,将3名被困人员拉到草地上,等他们再想去救最后一名被困人员时,后者已经沉没水底。

虽然救了3人,但丁配才还是觉得很遗憾,“雨太大了,水四面八方都往隧道里涌,根本来不及。”在救完3人后,儿子还阻止了一辆要开进隧道的小车,救了一名女司机。

厦门晚报讯(文/图 记者 朱俊博)

深夜来厦接人 归途中遇暴雨车陷深水中

昨日凌晨,公司司机载着68岁的杨先生从莆田赶往厦门机场接两个晚辈回莆田。飞机晚点,接上人时,已是凌晨2点多,正是暴雨最大的时候,他们乘坐的这辆奥德赛小车走翔安隧道出岛,途经环岛干道仙岳路下穿隧道时,不幸发生了。

有人推测,可能是司机以为可以蹚水而过,没想冲进隧道后熄火,雨水从隧道两端倾泻而下,很快就将车几乎淹没。

车上4人都不会游泳,他们钻出车外,站在车顶求救。

摩托车司机及时出现,救人有了工具

不久,丁配才一家三口出现了。他们是高林附近的菜农,当晚雨太大,一家人起来要将电器转移到户外。

“就听到外面传来求救声,200米远左右。”丁配才说。他们看到隧道里面,有3个人正扒拉着旁边草地的藤条,大声喊着救命。丁配才估计,他们是等不及救援,跳下车顶想要游到5米外的草地上。

顾不得打伞,丁配才和儿子丁敬坤冲了过去,他们选择从旁边草地绕过去,灯光昏暗,绕过去就用了将近5分钟,浑浊的水又漫了上来,马上就要淹到隧道顶部了。“5分钟,水位差不过上升了1.5米。”

虽然3人就近在眼前,但真要救起来还是有难度,没有工具,站的地方又是斜坡,脚下全是草皮又很滑,丁配才看到旁边有毛竹,想去掰两根下来。

眼尖的儿子拦下了一辆摩托车,司机听闻有人被困水中,找出一段绳子,父子俩就将绳子抛了下去,让那3个人拉住,把他们一个个拽上来。


平时只能拽100斤 救人用了200斤的力气

“平时只能拽100斤,那时候估计用了200斤的力气。”丁配才说,虽然脚下很滑,但他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等把3个人拽上来后,父子俩都精疲力竭了。

3人趴在草皮上开始哭泣,他们说还有一个老年人没救上来,丁配才再往隧道里看,“连车子都看不到了,这么大的雨,我们也不敢往下面跳。”

丁配才说,大家报警后,救援人员赶到现场,但都无法把那位老年人杨先生打捞起来。直到中午11点半左右,东海救助局厦门基地的救援人员赶到现场,才将杨先生打捞起来,但他已经没有生命迹象。

救援人员说,杨先生的遗体就在车边3米处,沉到水底3米深,他们摸到被淹的商务车,发现玻璃是破碎的,估计是汽车熄火后被困人员打碎车窗后,雨水灌了进来。

一把拉开车门拽出女司机 眼睁睁看车滑没

救人期间,有一辆黑色小车要开进隧道,丁敬坤赶紧挥手示意对方停车。但小车并没停下来,丁敬坤跟着小车往隧道方向跑去,“是个女司机,也不知道她怎么还敢往里面开,估计是视线不好。”丁配才说。

就在小车的车头灯快被淹没时,女司机才把车停下,丁敬坤一把拉开车门,把女司机拽了出来。大家就眼睁睁地看着车子被雨水慢慢的推到隧道深处直到沉没。

原标题:地下室电力抢修因积水无法进行 发电车进小区发电

厦门日报讯(记者 刘艳 通讯员 徐福兴)昨天,大暴雨淹没了利海苑小区的地下室,因为积水,地下室电力抢修迟迟无法进行。电业局果断作出决定,把发电车开到小区,到昨天17时20分,发电车成功发电,向小区临时供电。

原标题:厦门市多个在建工地暂停施工 各区建设局排除安全隐患

厦门日报讯(记者 梁辰)记者昨日获悉,市建设与管理局已启动防洪Ⅱ级应急响应,加强对各在建工程,特别是低洼地带、易山体滑坡周边工程的临时工棚、简易宿舍、围栏围墙等部位以及深基坑、高边坡、脚手架、建筑起重机械等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防止发生安全事故。昨日,受强降雨影响,厦门市多个在建工地已暂停施工,各区建设局也派人前往现场进行安全巡查。

原标题:筼筜湖排水腾库容 强降雨来临致水位快速上升

厦门日报讯(记者 殷磊)前天晚上,为了有效应对可能到来的降雨,市筼筜湖管理中心就提前腾空库容,将筼筜湖水位下降到负0.57米。昨日凌晨零时过后,强降雨来临,由于降雨强度异常惊人,导致筼筜湖水位快速上升。到清晨6时19分,筼筜湖水位达到了最高的0.67米,这导致湖滨南路等路段的雨水无法倾泻,出现了积水内涝。为此,管理中心紧急启动排洪泵站的8台水泵,对筼筜湖水进行强排,并利用潮差排空湖水,为周边路段积水的清理创造了条件。

原标题:暴雨考验城市设施 厦交通排水供电等系统还需完善

昨日强降雨使岛内多处交通大拥堵。(记者 陈立新 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殷磊 王元晖 刘艳)

交通、排水、供电……城市的各种系统,就如同人体不同的组织结构,承担不同的功能。一场罕见的强降雨,考验着城市各种系统,同时也在提醒我们哪些部位还需要强化和完善。

【排水】

学西方国家建地下水池来“削峰”

应对豪雨考验最直接的就是城市的排水系统。昨日凌晨至上午,厦门市多处路段、低洼地带出现较为严重的积水,极大影响了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防洪排涝的参数、标准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譬如地下建筑、设施不断增多,对城市防御暴雨洪水的设防能力就比过去要有所提高;地表硬化面积越来越大,导致雨水径流系数越来越大,对行洪能力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一些村庄在城市化之后地面排水系统发生变化,需要构建新的行洪体系……

但是目前,厦门市的很多防洪排涝设施都是早期规划建设的,与城市的发展水平并不适应。以岛内的排洪沟为例,大部分排洪沟都规划设计于上世纪80年代,甚至更早,有的排洪沟已经有七八十岁高龄。

另一方面,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明显增多,特别是降雨的时空分布更加不均。这对城市排水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厦门市应当加大防洪排涝设施的建设力度,要让它的建设标准和规模跟得上城市的发展步伐。

西方国家的一些城市采用了调洪蓄潮的办法,建设一定规模的地下水池,在洪水到来时用来装水,起到“削峰”的作用,可以大大减轻洪水的危害。贮存的雨水资源还能够增加城市可利用水资源的总量。这也许是厦门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来完善自己的防洪排涝系统。


【交通】

亟需建立交通拥堵预防系统

昨天上午及傍晚,厦门岛内多条主干道发生严重拥堵,而根据交警部门发布的信息,昨日他们共出动上千警力,上街疏导停滞的车流。思明交警大队一位民警介绍,一个上午,他们的报警电话就响个不停,无奈从接警到赶往拥堵地点,有些“鞭长莫及”。

记者昨日上午8点40分在龙虎山路与环岛干道的交叉口附近注意到,尽管当时道路堵成“一锅粥”,但是却不见交警的身影。此后,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由于周边拥堵严重,他们赶来的速度“有点慢”,再加上该路段平日车流量并不大,这种程度的拥堵让他们“始料未及”。

据交警内部人士透露,遇到雨天拥堵,他们最主要的工作方式还是首先接受市民的报警及监控设施的提示,然后再赶往拥堵现场。厦门大学信息学院的徐尉凯老师说,昨日上午的“全城大拥堵”,需要厦门市的交警部门对交通流停滞的预防系统进行“重新审视”。

记者了解到,与目前较为完善的道路监控设施相比,目前厦门市对交通拥堵预防体系的建设并未真正起步。徐尉凯认为,这对于交警部门而言,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全新课题,今后一旦遇到暴雨天气,他们不但可以“未雨绸缪”,在疏导拥堵的过程中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供电】

软硬兼施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昨天的暴雨,厦门整个电网设备本身的故障不多,主要是受积水影响和配合抢险需要而进行的停电,企业居民生活用电基本正常。可以说,厦门供电系统经受住了考验。

每年厦门都会遭受台风这样灾害性天气的冲击,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严峻考验。提升电力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能力,需要软硬结合。硬件方面,在电网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广泛使用高可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的GIS组合电器,以及室内变电站,广泛运用地下电缆供电,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建成各种先进技术高度集约的电网调度平台,在应急情况下调度电网、保障电网安全的能力大大增强。软件方面,要建立快速、完善的电网大积极停电应急预案等多个专业性应急预案,并重视应急演练。

据了解,厦门电业局在全省第一家建立了24小时运转的供电服务快速响应体系,并赋予快速响应中心调配全单位所有应急资源、抢修资源的权力,可以第一时间作出响应。

原标题:多个大厦地下车库被改成住房 多名老人险遭不测

筜湖湖水倒灌进富宇大厦车库。

厦门日报讯(文/图 记者 程午鹏 汪长福 通讯员 万里 郑锦沛)昨日凌晨4时许,两名住在五通村田头社的老人报警,说他们家被淹了。五通边防派出所徐警官赶到现场发现,原来老人住在地下车库附近,雨水正不断灌入,民警赶紧把他们先劝了出来。早晨9点多,同一地点又有人报警,说被困在地下车库出不来。民警赶到时,地下车库的积水已齐腰深。民警赶紧将被困老人抱了出来。

昨日,富宇大厦、基金大厦等也都被淹了。据了解,地下车库的面积一般很大,昨日被筼筜湖倒灌的一处地下车库积水足有700多平方米、3米多深,用水泵从中午抽到晚上都还有1米多深。而基金大厦由于地处低洼,晚上7点多的一场大雨,险些导致再次倒灌。因此,私自改变地下车库的用途、甚至在车库里居住,遇上暴雨时大面积灌水,里面的人将极难逃脱。

原标题:厦门未来三天雨势明显减弱 仍要防范山体滑坡   

殷磊观天

土壤含水量较大,仍要防范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厦门日报讯(记者 殷磊 通讯员 小郑)昨日厦门市遭遇强降雨天气过程,部分地区出现了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气象部门为此发布了暴雨橙色预警信号,这也是厦门市有史以来发布的最高级别的暴雨预警信号。根据预测,未来三天,厦门市的雨势明显减弱,以多云到阴有阵雨的天气为主。

根据气象部门的监测,昨日厦门市普降大到暴雨。翔安的大嶝雨量为全市之冠,截至昨晚11时累计雨量为260.1毫米,达到了特大暴雨的量级;岛内的会展中心、黄厝的雨量分居第二、三位。专家介绍,降雨是西南暖湿气流给我们送来的。近期,西南暖湿气流格外旺盛,从南面海上输送来充沛的水汽,孕育出一场大范围的强降雨天气过程。

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三天,厦门市仍在西南暖湿气流的控制下,只不过水汽输送明显减弱,雨势不会再如此狂暴。气象部门提醒,虽然降雨明显减弱,但土壤含水量较大,仍要防范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厦门三天天气

今天

气温:24℃-29℃

白天:多云到阴天,有阵雨

夜间:多云到阴天,有阵雨

风向:偏南风2-3级

空气相对湿度:75%-95%

明天

气温:24-29℃

全天:多云到阴天,有阵雨

风向:偏南风2-3级

后天

气温:24-29℃

全天:多云到阴天,有中阵雨或雷阵雨

风向:偏南风2-3级

原标题:雨夜里一对男女车顶避险 女主角讲述当时险情和温情

别人眼中的他们

雨夜里小黄和朋友一起爬上车顶避险。

厦门日报讯 豪雨突袭,昨日凌晨一辆小车在莲花三村铁路桥涵洞,被水流包围。黑暗中,车顶成了生命之舟,一男一女在上面相互鼓励。这一幕被刚刚下班的本报记者“阿福”用手机拍下,随后被同事“@匪夷所思xm”发到微博上。昨日这条微博在网上热传,有网友调侃说:“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在暴雨中的车顶谈心”。

昨日中午12点13分,自称是照片中女主角的网友“@黄太后后后后后后”突然跳入公众视线,澄清说:“我们不是情侣,我们是涉险爬上车顶的。”随后,本报记者联系上这名黄姓女子,并听她讲述了当晚的惊险历程。

【途中遇险】

没几分钟 水流一下子涌进车里

昨日午夜1点多,小黄一行驾车从泰和花园开往吕厝方向。窗外雨势很大,小黄急着赶路没留意不远处的铁路桥涵洞,雨水早就漫了上来,而数辆小车已然困在其中。

小黄的车头刚浸入水中,就熄了火。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她和朋友毫无预警地被困在水中央。

“开始以为只是普通的雨天淹水,不是很担心,我们打110,想着能很快出来。”小黄焦急地等待,可窗外雨越下越大,车窗被敲得啪啪响。没几分钟,原本还在车窗外打转的水流,一下子涌进了车里。


【爬上车顶】

冷雨中“相依为命” 一个多小时后获救

水漫到脚踝的时候,小黄开始怕了。可膝盖也很快传来湿漉漉的感觉,“完了,水怎么涨这么快!”还未等她从慌乱中反应过来,屁股也一点点发凉,前排座椅随之沦陷。惊慌失措中,小黄记得是朋友,拽着她爬上后座,可水依旧不近人情地继续疯长,很快淹到她胸口。

“好害怕,怕水整个灌进来。”小黄和朋友奋力撬开已经锁起来的车窗,爬了出来。可挣扎着爬上车顶的她,又被眼前景象吓了一跳——“四周都是水,我们的车就像个孤岛,在水中央露出一小块。”小黄还记得,不远处还有一辆小车同样陷在水中,而从车里爬出的一男一女,居然站在车窗边沿。

小黄目睹了那对青年从车窗逃离的全过程。“他们的车离路边较近,那个男的个子高些,他一点点翻过车顶到平地上去了,回头接那个女的。女孩子胆小,跨的时候不小心落了水,被男青年奋力拉上来。”

而离路边较远的小黄和朋友,没敢尝试跨水逃离,他们在冷雨中坐守车顶等待救援。一个多小时后,小黄穿上消防队员递来的救生衣。

他们眼中的别人

小黄在车中拍到另外一对男女站在车窗边沿。

【又有奇遇】

另一帅哥相助 搭上陆虎回家

被消防员带出涵洞,回到能落脚的路面,小黄的故事却并没结束。与在车顶“相依为命”的男子分开,全身湿漉漉的她,又遇上了雨夜里的第二个“王子”。

“在车顶坐了一个多小时后,消防叔叔来了。我被救了后,没伞没车回家,回家的必经之路宝龙转盘也大淹水。下着倾盆大雨,还遇上的士拒载,我只能躲桥下避雨了。我那时全身滴水,冷啊冻啊,准备站到天亮时,一位帅哥停下陆虎车问我要帮忙不,要送我。”小黄就这样遇见了“陆虎哥”,在另一辆车里勇闯水潭。

这次,她成功脱险,不用再在车顶上雨夜长聊了。


没有爱的抱抱

不是情侣关系

“看着雨夜里两个人一起爬上车顶的画面,还有些感动,没想到大半夜一起爬车的一男一女,居然不是情侣。”有网友不肯相信当事人的说辞,非要当众呼喊“在一起啊在一起。”

有网友从小黄微博得知,当时车顶的男子其实会游泳,却陪着不会游泳的女主角淋了一个多小时的雨,感动得哗哗的:“和你一起车顶听雨,是最浪漫的事。”

不少人直接对话女主角,求她不要残忍揭露真相,原本是多浪漫的故事啊。不过,小黄一再表示双方只是朋友,“我没他电话呢,只有QQ。”她还强调对方是初识,只不过顺路送她回家,却意外遇上暴雨。

可部分网友依旧不买账,认准了小黄这些理由苍白牵强。面对质疑,小黄不以为然,:“那么冷淋一小时雨冻得发抖都没爱的抱抱,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换个人。”

文/记者 郭睿

原标题:厦门市全面部署强降雨防御工作 加强值班监测

厦门日报讯(记者 江海苹)昨日下午,全市防汛工作视频会议召开,迅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防御暴雨洪水灾害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并对全市防汛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副市长张灿民出席并讲话。

张灿民说,16日凌晨零点,厦门市遭遇历史罕见的突发性强降雨,面对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市防汛指挥部迅速启动暴雨二级应急预案,各区政府和各级防汛相关单位按照工作部署和预案要求,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特别是公安、武警、消防、边防、东海救助队等部门周密部署,快速救援,及时排除险情,及时转移受困群众,将强降雨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面对未来几天可能的强降雨,张灿民要求,全市各区和各相关单位要继续保持临战状态,加强防汛工作领导,落实防汛责任,各级防汛责任人要在岗在位,严密防范暴雨洪水灾害,并防范其他次生灾害的发生。要加强预测预警预报,气象、防汛、水文、海洋等部门要加强水情、雨情、潮情的监测,及时、准确做出预报。要对城乡低洼地带、城市排水系统、病险水利工程(包括水库、海堤、河道、水闸等),地下通道、地下车库商场、道路桥梁、道路深基坑、围墙、地质灾害隐患点、山地公园景点等可能因洪涝造成影响的部位和区域进行全面排查,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备足抢险物资,落实抢险队伍。要及时组织对受淹地区进行全面消毒,对浸泡过的房屋进行安全性检查。要加强水利工程巡查值守,严密防范地质灾害,及时转移可能受灾的群众,在降雨未结束前,严禁被转移人员擅自返回,妥善安排被转移人员的基本生活。要加强应急值守,确保信息畅通,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千方百计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链接】

省防汛办各地要加强值班监测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福州站记者 张小燕)昨日,省防汛办召开会议分析会商近期汛情态势指出,后期我省仍有较强降雨,要求各地加强值班监测,及时修订完善各类防灾预案。

省防指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防御暴雨洪水灾害工作的通知》指出,5、6月份是我省降雨集中期,近期我省降雨较强,后期仍有较强降雨。省防汛办要求各地加强值班监测。气象部门预报要及时,省防汛办对于预报雨量超50毫米的地方,要实行电话提醒;超100毫米的地方,要及时发出明电部署。

原标题:暴雨影响多架次航班 厦门机场:出行前应查询航班情况

厦门日报讯(记者 徐景明)昨日的暴雨影响厦门机场空中航班运行,主要方向的出港航班均有1至3小时的延误。厦门机场提醒,旅客出行前可拨打96363查询航班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暴雨影响市内交通,旅客一定要提前到达办理手续,以免漏乘。

昨日厦门机场计划进出港航班456架次。受天气、流量控制双重因素影响,从早上7时许,航班就出现短时延误,至中午延误时间扩大,上海、北京等主要方向航班均延误1至3小时。

此外,昨日上午,受岛内道路严重拥堵影响,公路长途客车出岛受阻,部分班次运行时间变长。铁路方面,始发列车一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