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福州新闻网讯 29日下午,福州市液化石油气管理处组织开展安全使用燃气知识普及活动。同时管理处向全市餐饮业商家发出警示,近期将对餐饮场所燃气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整治。

我市近期连续发生餐饮场所燃气爆燃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据市液化石油气管理处副处长陈国云介绍,本次专项整治将依据安全生产、公安消防以及燃气、餐饮行业等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对存在燃气使用安全隐患的餐饮场所,责令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将采取停产停业整顿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据了解,使用燃气的餐饮场所存在以下情形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一律予以取缔:相关证照不全的;使用可重复充装的燃气钢瓶(含灶具与气瓶一体的可充装燃气钢瓶)作为火锅热源的;当灶具等用气设备设置在地下室、半地下室时,未安装机械通风、燃气泄漏报警仪、自动切换等连锁控制装置和泄爆装置的;液化石油气瓶组气化站的瓶装间设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内的。

陈国云副处长建议,一些实在无法整改的餐饮商家,可以选择相对安全的管道燃气,或者其他清洁能源,比如电力。

活动现场,陈副处长介绍了处理燃气险情的办法,他介绍说,现在使用的燃气中都添加了臭味剂,一旦泄漏便能闻到。燃气泄漏时不要触动任何电器开关,应迅速关闭管道、钢瓶阀门,打开所有门窗通风,立即到屋外拨打火警电话及燃气公司抢修服务电话。一旦着火,应先迅速关闭管道、钢瓶阀门。若火势较大,要立即将湿布盖住着火点或使用灭火器灭火,到屋外拨打火警电话及燃气公司抢修服务电话。

陈国云希望广大市民都能行动起来,一旦发现任何单位、个人不符合以上安全规定的场所存放液化气钢瓶的,或发现违法经营液化气的行为,可向当地有关部门举报,一起维护安全用气环境。

(福州新闻网记者 林少斌)

福州新闻网讯 28日,记者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获悉,我市从6月初开始对全市餐饮场所燃气使用情况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

我市最近连续发生3起餐饮场所燃气爆燃事故,市餐饮场所燃气安全专项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随后召开会议,决定对全市所有餐饮场所的燃气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排查过程中如发现安全隐患,由各县(市)区责令餐饮场所改正,整改不到位的将取缔关闭。此外,市安监局和行业主管部门还对事故相关的供气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

据介绍,我市自即日起将对餐饮场所燃气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各县(市)区汇总本辖区使用燃气的餐饮场所情况,并根据国家相关整治标准进行督促整改;6月初开始对全市餐饮场所燃气使用情况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供气企业要加强燃气安全管理,结合入户安检等上门服务,加强安全用气的宣传培训。

(福州日报记者 曾建兵)

东南网5月29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昨日上午7点半左右,福州市仓山区仓前街道透湖支路的一家餐饮店发生爆燃事故,造成一人死亡。这是五天来,福州发生的第三起液化气爆燃事故,经有关部门初步分析,这三起事故均是液化气泄漏遇火源引发爆燃的,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

三起事故暴露餐饮场所燃气安全问题严重

省安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三起事故的发生,暴露出餐饮场所燃气安全问题严重。部分燃气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对用户用气设施检查不到位,有的甚至委托无燃气经营、供应许可的配送机构代为更换气瓶;部分餐饮场所安全投入不到位,营业场所现场防火、防爆、泄漏报警及强制排风等安全设备设施不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不及时;部分供气企业对工商业用户的安全培训工作不力,从业人员缺乏燃气使用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另外也暴露出个别地方餐饮场所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落实不到位,存在薄弱环节和漏洞,打击和取缔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措施不力。

记者近日走访了福州街头的多家小吃店,发现不少餐饮小店使用的液化气罐已经锈迹斑斑,有的店家为了达到液化气最大使用限度,还在使用过程中剧烈晃动罐身。一位餐饮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改动液化气的管线装置是常有的事。

省政府安办已在全省部署开展餐饮场所燃气安全大检查

省政府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立即组织开展燃气企业、餐饮场所燃气安全大检查,进一步深化餐饮场所燃气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对存在燃气使用事故隐患的燃气企业、餐饮场所,要责令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采取停产停业整顿措施,消除事故隐患。

省政府安办还要求各地要进一步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把餐饮场所非法经营和违规违章行为作为“打非治违”的重点内容,组织建设和市政管理等燃气管理部门以及消防、质监、商贸、工商、卫生等相关部门,建立健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强化餐饮行业燃气安全监管。从燃气的生产、储存、运输、配送、使用以及钢瓶的生产、检测、检验、回收、报废等各个环节,严厉打击非法制售、使用、运输、配送燃气行为,及时查处各种违规改装使用行为,严禁超期、超装液化气钢瓶混入餐饮场所,坚决依法取缔淘汰一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和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餐饮场所。

相关报道

榕餐馆液化气又爆一路人身亡 5天来第3起液化气事故

福州学生街一餐饮店燃气爆燃 一路人被炸身亡

福州一小吃店煤气爆燃 掀起顶棚砸伤两人

福州中亭街一家餐馆发生爆燃 事故致9人受伤

事故现场一片狼籍

东南网5月28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 实习生 陈玮铭)“福州仓山区学生街城市广场一家店面爆炸啦!我躺在床上心脏都被震了一下,太可怕了!”今日上午8时许,不少网友陆续在微博报料称,福州仓山程埔头学生街附近的一家餐饮店发生燃气爆燃。记者随后赶赴现场了解到,事故已造成1名路人身亡,多人受伤。

今日上午9点30分许,记者赶到位于仓山区程埔头透湖支路的事故现场,只见现场已拉起了警戒线,救援人员已在进行施救。发生事故的餐饮店周围玻璃碎片遍地,空调外机、架子、户外招牌等杂物散落一地,遍地狼藉。

因燃气爆燃产生的强大冲击力,附近商铺的天花板掉落,铁闸门变形,玻璃门爆裂,停在路边的汽车玻璃未能幸免。在事故餐饮店正对面,一辆电动车倒地,周围一滩血迹。据悉,该电动车就是遇难路人当时所骑的交通工具。


一名骑电动车路过的市民经抢救无效死亡。图为现场还留下的血迹。

现场目击者江先生说,自己在附近的广告公司上班,发生事故的时候正走在透湖支路上,准备回家,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巨响,自己就倒在了地上。爬起来时,看到事故餐饮店冒出一阵阵烟来,还有一个骑电动车的中年人倒地流血不止,江先生立刻报警。随后公安、消防等部门陆续到达现场,他与相关救援人员一起挨家敲门,检查附近商铺是否还有人员受伤。

江先生的手机显示,他于上午7点49分拨出了第一个110报警电话。回忆起事发一幕,江先生仍然心有余悸:“受伤的人离我10米不到,要是自己再走几步,就有可能受伤。”

另一位事发时在附近买菜的程阿姨告诉记者,当时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原以为只是汽车的轮胎爆胎,顺着声音的方向看去,只见前面烟雾阵阵,碎玻璃像雨一样落了满地,事后才知道原来是煤气爆炸。“还好这个时间比较早,没有什么路人,要是中午或晚上爆炸,那后果可不堪设想。”程阿姨说。


 

发生爆炸的餐饮店

事发餐饮店隔壁的一理发店的店员说,他当时正在店里的阁楼上睡觉,突然被巨响惊醒,就像地震一样,立即爬起来,发现理发店的铁闸门已经变形,玻璃门也碎了一地,“因为我睡在阁楼上,没有受伤”。

居住在附近的另一位张阿姨说,自己认识其中一名约40岁出头的伤者,几乎每天的这个时间都会把货物送到事故发生地附近的商铺。“如果爆燃发生在早晨7点30分之前,后果会更严重,周边学校的学生通常在这个时间段经过这里往学校上课。”张阿姨说。附近居民担扰小区楼下的餐饮店的安全问题,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排查。

据福州市仓山区政府发布的通报,事故发生在今日上午7点45分左右,系仓山区透湖支路一餐饮店阿华美食园发生燃气爆燃。事发时店内无人,事故造成一名路人受伤,送往福州市第二医院进行救治,经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公安、消防、安监等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处置。经初步判断,爆燃原因系该店店主整夜未关紧液化气阀门,造成液化气泄漏引发爆燃。事故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之中。


相邻店面的卷帘门被震损环


事故现场(吴琪敏 摄)


消防官兵从该店铺内抬出的液化气罐(吴琪敏 摄)


事故现场(吴琪敏 摄)


附近的店铺玻璃门被震碎


楼上的玻璃窗被震碎


 

路边停放的小车被震得“面目全非”

福州新闻网讯 24日晚,台江区“达道美食城”厨房煤气泄漏爆炸,致多人受伤。26日上午,台江区铺前顶巷一家小吃店煤气爆炸,2名员工受伤。3天内,接连发生2起餐饮场所煤气爆炸的事故,引发人们对餐饮场所用气安全的担忧。

事故发生后,安监等部门高度重视。27日,福州市安监局检查人员前往福州广发液化气公司检查。据悉,相关部门下一步或针对餐饮场所用气安全展开专项整治行动。

事故发生后,台江区“达道美食城”、铺前顶巷的小吃店都暂停了营业。记者从警方了解到,这两家餐饮店用的煤气罐均来自福州广发液化气公司。两起事故的起因有些类似,均是在通风条件差的情况下,室内可燃气体达到一定浓度发生爆燃。

街头大排档 几乎都用煤气罐

接连发生的的煤气爆炸事故,这两天在微博上引发了网友的关注。不少网友表示,其实不光是餐馆饭店使用瓶装煤气,街头的小吃摊点、大排档也在使用瓶装煤气。有些煤气罐还放在炉子旁,实在危险。网友建议,整治餐饮场所的用气安全,不光要对餐饮场所加强监管,还要从瓶装煤气的产运销和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等方面加强监管。

27日,记者从台江区委宣传部了解到,事故发生之前,台江区政府就抽调建设局、市容局、公安分局、安监局、工商局、消防大队以及街道分管领导等组成专项整治协调小组,对违法存放钢瓶、使用不合格钢瓶、超期未检测钢瓶等违法行为进行专项整治。

家用煤气罐胶管 两年就得换

那么该如何减少罐装煤气安全事故的发生呢?27日,消防部门提供了几点参考意见。

消防人员介绍,胶管老化开裂、钢瓶角阀损坏、胶管接口固定不牢固、烹饪时火焰被汤料或水浇灭等,都会引起燃气泄漏。一旦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到电火花或其他微量的火星就会引起爆炸或火灾。

“尤其是餐馆要注意排查这方面的隐患,这些店铺相较于普通家庭更容易出现燃气泄漏的情况。”市消防支队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消防人员提醒,由于高温等原因,胶皮管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变硬,出现老化开裂。消防人员提醒:“餐饮业用户使用胶皮管最多不能超过半年,普通家庭使用期限为两年。”

同时,液化气钢瓶与灶具的距离不能少于1米,多个钢瓶同时使用,瓶间距不可低于1米。消防人员还提醒,应尽量避免阳光照射煤气瓶。

消防人员建议市民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钢瓶和燃气用具,并定期检查灶具以及与其相连的胶皮管。

使用液化气时,若闻到异味,应关闭灶具,同时关闭钢瓶角阀。发现异常时,不可随意拆装灶具,应请燃气部门专业人士处理。

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棉被捂盖火焰,同时立即关闭角阀,开窗通风。若火焰较大或气体泄漏严重,应立即拨打119报警,不可擅自处理。

另外,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高层建筑内使用可燃气体燃料,应采用管道供气。根据这一规定,在高层住宅楼内经营餐饮,不得使用罐装液化气为燃料,不然危险性极大,易引发伤亡事故。

(福州晚报记者 陈曦 王威 张剑锋)

榕餐馆煤气罐三天两爆”后续

三天两爆 爆出液化气安全漏洞

按规定,液化气公司应现场核查用气场所、燃气器具并建档,为用户提供安装、安检服务,但福州广发液化气公司对气罐被送到了哪里都不知道

广发液化气公司人员挡在厂区门口,拒记者和质监人员进入调查

东南网5月28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张志宏 张硕 实习生 陈杰文/图)

关注理由

26日上午,福州台江铺前顶巷的一家小吃店液化气发生爆燃,致两名员工受伤。24日,在不远处的“达道美食城”也发生液化气爆炸,致5人重伤、2人轻伤。

警方说,两起爆燃,所用液化气均来自福州广发液化气公司(下称“广发液化气”)。据消防部门初步调查,两起爆燃主要原因是液化气泄漏。据“广发液化气”负责人黄明称,有关部门正调查事故具体原因,该公司仍正常运营。

餐馆是人群密集场所,三天两起液化气爆燃,为罐装液化气安全敲响了警钟。事故背后,存在哪些使用、管理上的漏洞?


事件进展

安监、质监等部门介入调查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福州铜盘路的广发液化气公司,公司负责人黄明不在。据公司人员介绍,爆燃事故发生后,市政府有关部门就成立了调查组,要求公司配合调查。

公司内,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的三名工作人员也在场,正等候“广发液化气”负责人回来,以便对公司内的液化气钢瓶的使用情况进行核查。此外,现场还有福州市安监局的几名人员,他们正对公司内的设备进行安全检查。

记者想进入公司内的生产厂区采访,工厂人员应允后又反悔,“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人员也在等候,你们更不要进去了。”

福州市质监局人员介绍,此行目的是检查“广发液化气”所用钢瓶有没有问题,液化气是不是在这里充装的。根据规定,液化气公司所用钢瓶须有产权,每四年检验一次,最长使用年限为15年。

下午4时许,“广发液化气”负责人黄明回到公司,记者看到他走进工厂后,一个人上前和他说话,并告知“福州技术质量监督局的人和记者在厂内”,黄明随后走出了厂门,过了一会,一名司机将厂内的一辆车开出厂外,并载其离去。

记者拨通了黄明的电话,他表示,现在是福州市建委找他开会调查,因此要赶去,并不是有意躲开记者和质监局。

下午5时许,记者和质监局人员等候数小时无果,离开了该公司。


幕后调查

液化气掺二甲醚致泄漏?

去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在液化石油气中掺混二甲醚已成为行业内半公开的秘密。而根据央视记者当时的调查,福建有4家液化气公司送检的罐装液化气中含有二甲醚。

二甲醚是一种化工原料,可用于推进剂、发破剂、溶剂,对液化气罐的密封配件有腐蚀性,可造成泄漏,严重时会造成爆炸。国家质检总局2008年通知规定,不准在民用液化气罐充装二甲醚。而由于二甲醚价格要比液化气便宜三分之一,因此仍有一些灌装企业往液化气中混入二甲醚。

福州的这两起爆燃,都是液化气泄漏导致。那么,这来自同一公司的液化气是否因为添加了二甲醚,导致密封圈被腐蚀而泄漏呢?

对此,黄明在电话中表示,自己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好像每批进货回来的液化气都有经过二甲醚检测,应该不存在掺入二甲醚的情况。

据福州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的人员介绍,在央视3·15晚会曝光后,他们每年对福州5家液化气公司进行定期检查,查其储气罐有无充装二甲醚的接头。按充装规定,如有另外接头,就有添加二甲醚的嫌疑,充装站就要被吊销充装许可证。此外,还检查运送液化气的槽车有没有加装安全阀。从之前的检查情况来看,基本排除市场上有私自充装二甲醚的现象。

质监部门还要求每家液化气充装公司配备二甲醚检测仪,检测每一辆进出的槽罐车,并把检测结果附在槽罐车上,保留每一批次的二甲醚检测报告。质监部门表示,在充装站私加二甲醚基本是不可能的。


对终端用户 液化气公司应负责安装、检查

福州一位从事液化气工作的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规范使用瓶装液化气,其实是很安全的。

据他了解,前天液化气产生爆炸,可能是液化气的安装员没有对餐馆的气罐做调试。按规定,在液化气送给用户后,还要测试液化气罐会不会漏气。

据业内透露,目前,福州政府部门对液化气市场管理的规定比较细致,但仍有一些公司为抢占市场,无序竞争,与一些无资质的“批发中介”合作,直接将液化气卖给餐馆和个人,不规范安装,甚至不核实使用单位将如何使用液化气,因此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福州市区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要求,瓶装燃气经营企业应定期开展对下属瓶装供应站(点)的安全检查;对新用户用气场所和燃气器具等方面进行现场核查,建立检查档案,对符合使用条件的,才能与用户签订供用气协议。

福州市建委也要求,燃气经营企业每年要对燃气用户进行安全检查,对用户的燃气设施(包括灶具、钢瓶、连接管、调压器等)、钢瓶储存、使用燃气场所等事项是否符合要求逐一核查,对违反安全用气规定的单位燃气用户,应立即发出隐患整改书面通知单,乃至停气并报备。

气罐被送到哪 “广发”称不知

在两起爆燃事件中,负责送气和安装的均为“邦利德”公司。“广发液化气”是否按规定对“邦利德”进行安全检查,是否对“邦利德”开辟的客户的用气场所和燃气器具等方面进行现场核查,并建立相关的用户档案呢?

“广发液化气”负责人黄明表示,“邦利德”公司只是他们合作的配送公司,至于“邦利德”公司如何运营,把液化气送到哪里,“广发液化气”都不知道。

显然,“广发液化气”供销链分立,监管存在薄弱环节,未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终端用户进行安装、调试和安检服务,为此次液化气泄漏和爆燃事故埋下隐患。

目前,福州市相关部门仍在对两起爆燃事故进行调查,具体原因和各方责任在进一步查实认定中。福州技术监督部门称,福州市区5家液化气企业正全面启用气瓶条形码管理系统,以实现气瓶使用登记、充装记录、气瓶流向、定期送检等安全用气环节的过程控制和动态管理。

“有人像火球一样跑出来”

昨晚八点半,福州中亭街达道美食城煤气爆炸,9人受伤,其中3人重伤

消防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到存放煤气罐的房间,将每个煤气罐的阀门全部关闭

餐馆内一片狼藉,消防人员用水枪稀释屋内煤气

东南网5月25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张硕 周德庆 江方方 肖春道 通讯员 容肖 文/图) 昨晚8时30分许,福州中亭街和达道路附近,一家名为“达道美食城”的餐饮店厨房内,煤气泄漏发生爆炸。事故造成美食城员工、顾客和路人共9人受伤,其中厨房内3名员工被烧伤,伤情较重。截至昨晚11时许,3名伤者还在ICU重症室进行抢救。


达道美食城后门附近一卷帘门被炸飞

现场 三人浑身都被烧黑

昨晚正值周末,来福州中亭街逛街的市民特别多。

记者赶到现场时,火已被扑灭,达道美食城内的员工和食客都被疏散出来,消防人员封锁了现场。发生爆炸的厨房一片漆黑,隐约可以看见几个一米多高的煤气罐摆在里面。

目击者王先生说,当时他正和朋友在达道美食城里用餐,8点30分左右,他听到餐馆内“轰”的一声巨响,地板震动。“煤气爆炸了,快跑出去。”他跟着店内几十个食客和员工惊慌失措地跑了出去。他看到餐馆厨房上层的位置,火光冲天。

“厨房内一个男子像火球一样跑了出来。”王先生说,当时众人看到这一幕感到十分惊恐,有人上去帮忙灭火。120急救人员赶到后,将受伤较重的3名厨房员工送到附近的福州市一医院治疗,后又转院到福州协和医院。“3个人浑身都是黑的,面部也黑漆漆的。其中一人身上还挂着面条。”餐饮店一名女员工告诉记者。


发生爆炸的餐馆(网友供图)

原因 煤气泄漏遇到明火

爆炸发生在达道美食城后面的厨房内,该厨房靠近“桥亭活鱼小镇”餐饮店。桥亭活鱼小镇的员工告诉记者,事发之前,一名客人告诉他们店门口有股臭臭的煤气味。员工排查发现,煤气味是从旁边的达道美食城厨房内发出的。他们还派人去告诉对方,然而对方并没有采取紧急防范措施,几十分钟后,爆炸发生。

现场消防人员分析,初步判定厨房内堆放的几个煤气罐的管道接口出现老化松动,造成煤气泄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遇到明火,发生爆炸。

福州消防部门初步统计,事故共造成9人受伤,其中5名员工、2名顾客、2名路人。昨晚11时30分许,受伤人员仍在进一步治疗中。


□逃生者讲述

孕妇闻到异味及时出逃

昨天晚上10时许,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烧伤科,接受了简单治疗的温女士是这场爆炸的幸运者之一。

她的脸上和手臂上,有许多蚂蚁般大小的黑点,事情发生快两个小时了,她还是能感觉到脸上火辣辣的。当时,怀有身孕的她正和表妹在店中吃饭。买完单后,原本想再坐坐,乘乘凉,聊着聊着,一股刺鼻的味道在店中弥漫。“是煤气的味道,快走。”表妹说。

两人还没走出5米远,“轰”的一声巨响,两人吓得下意识地蹲在地上尖叫,脸上、手上、腿上,感觉皮肤火辣辣的。马上,她们看到一名男子全身带着火从店中的厨房里冲出来,“就像是一团火球一样,太吓人了。”

专家初判,其中一个带半截橡胶管的大液化气罐泄漏引发爆燃

东南网5月29日讯(海峡都市报 记者张志宏 陈文浩 关铭荣 实习生 林矗林 文/图) 关注理由:5天3起爆燃,密集的事故让人震惊,也绷紧了市民的神经。福州餐馆的液化气到底怎么了?

3起事故,初判都祸起液化气泄漏。有业内人士报料,福州正规液化气公司不多,总体规范,但难挡“黑气”搅局。便宜、利润高、充装简单,引诱一些用户、黑气站把安全抛诸脑后。而这些黑气,很可能掺杂了低价二甲醚,二甲醚会腐蚀密封圈、橡胶管,导致泄漏。

有业内人士指出,要燃气安全,不仅要管住正规气站,更要清除“黑气站”。这些“黑气站”技术门槛低,往往藏身偏僻之所,如何清查,如何堵住这个安全漏洞,是摆在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大考题。

第三起爆燃,液化气源从哪来?

初判发生泄漏的“畅光903874”气罐,究竟是不是福州畅光燃气有限公司灌装的呢?

该公司负责人陈先生说,公司由于股东纠纷停业了两年,半年前才刚恢复营业,客户比较少。公司最近一个月的充装记录和客户登记表显示,并无“阿华美食园”的记录,也未发现“畅光903874”钢瓶的充装记录。

陈先生说,经查证,此次发生爆燃的液化气并不是他们出厂的。

陈先生说,公司停业两年间,以前配送的钢瓶很多都没有收回,目前仍有不少散落在市面上,他们也不知道具体去向。

陈先生还提供了目前使用的液化气气罐标签,其边缘有一圈黑边,而事故气罐标签则无黑边。陈先生说,事故气罐可能是早期散落在市面的,而畅光商标也可能是伪造的。

这个发生泄漏爆燃的液化气罐出自何方,目前不得而知,有关部门还在追查中。


榕燃气市场,“黑气”搅局

陈先生表示,公司停业前,一些送气工和业务员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利用手上积累的客户资源另起门户,继续使用“畅光”气罐和标签配送燃气,但未在畅光公司充装,很可能在更有价格优势的“黑气站”充气销售。

陈先生说,这种情况在福州市场上挺普遍,很多正规公司的液化气瓶也流落在市面上,被充装“黑气”销售。

“同样一瓶14.5公斤装的液化气,我们售价为100元,而‘黑气’要便宜10多元。”福州一家液化气公司人员说,虽然价格便宜,但“黑气”利润还是比正规气高很多,因为“黑气”普遍短斤少两,掺杂其他气体,没有对钢瓶进行检测和维护,成本低廉。

这位人士所说的其他气体就是二甲醚。据介绍,目前纯正液化气的进货价为每吨6000多元,而二甲醚每吨只要4000多元,价格便宜近三分之一。

“很多客户因为贪便宜而选择‘黑气’。”该液化气公司人员说,甚至一些原本正规气站的中间商,也去找“黑气站”充液化气,还有配送员利用与客户建立的信赖关系,私自将公司的钢瓶拿到“黑气”点充装卖给客户,赚取中间利润。

“黑气”或掺二甲醚,易泄漏

据有关部门初步调查,昨日的液化气爆燃原因系该店主整夜未关紧液化气阀门,造成液化气泄漏引发爆燃。但记者在现场看到,发生爆燃的液化气罐,罐身没有明显烧灼痕迹,而连接的皮管已断裂。据现场安监部门人员分析,爆燃原因可能是罐身阀门未关,皮管破裂导致泄漏,引发爆燃。

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按规定,供气企业不仅要现场核查用户的用气场所和燃气器具等,并且每次送气上门还要现场调试、检测,以避免因为橡胶件老化造成的泄漏问题。但“黑气”送气员根本不会提供这样的服务。而“黑气”中很可能添加的二甲醚,会腐蚀液化气罐的密封圈、软管。这两方面的原因,应该是此次爆燃的主要因素。

据介绍,往罐装液化气中添加二甲醚其实非常简单。“我们原来估计两年前就要发生这样的爆燃事故了!”一名液化气上游产业人员表示,在液化气中掺入二甲醚成为行业中公开的秘密,他们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只不过没想到发生得这么密集。


“黑气”亟待铲除

目前,福州共有5家正规注册的液化气充装点,记者随机走访了其中的几家,一些正规液化气公司的人员表示,有关部门对福州5家正规的液化气公司管理比较严格,定期抽检和巡查,而正规的公司为了保证其合法的经营权,不敢乱来,除了个别的公司,总体相对比较规范。

两家燃气公司还当记者面,对厂内罐体中的液化气取样抽查,通过仪器分析,抽检的液化气中二甲醚成分均为零。

据了解,在2011年福州多个部门联合成立了福州市瓶装液化气市场专项整治协调工作小组,制定了《福州市区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管理暂行规定》,对福州液化气的供应链进行了规范,但其中并未对用户做相关规定,因此也造成对“黑气”整治缺乏有效的手段。

一液化气行业人士表示,液化气公司不是执法机构,没有任何执法权,对用气安全提出的整改意见,并不被一些用户所接受,很多用户干脆使用更廉价也没有任何要求的“黑气”。

他们表示,“黑气站”很多都躲在居民区,有的甚至躲在郊县偏僻处,要彻查确实有困难,但使用液化气的用户大部分都在明处,有关部门应对用气的用户,特别是人群聚集的餐厅进行排查,收缴来历不明的液化气瓶,并给使用非法液化气的用户一定的处罚,需求没了,“黑气”自然就没了市场。

记者采访遭警察阻挠

本报摄影记者采访此次爆燃事故时,遭多名警察阻挠。昨日早上8时左右,本报摄影记者来到透湖支路。见记者举起相机拍照,一名戴白色头盔的警察冲过来,二话没说,就掐住记者脖子,将记者逼向墙边,此时又有几名警察过来,要求记者删除照片。记者未依从,一警察将相机抢去。随后,多名警察将记者围在中间,强令记者自行删除照片。

此后,记者和同城其他媒体记者试图到居民二楼拍摄。“不要拍!”多名不明身份的男子将多位记者堵在楼梯口上。

10时许,本报摄影记者第三次试图拍摄,仍遭阻挠。记者亮明身份,并欲出示采访证,一警察却大声喝斥“这里不需要你”,并掐住记者后脖颈,试图将记者推离现场。

见记者采访遭阻挠,死者家属上前和警察理论,坚持“正当采访是记者的权利”。

东南网5月29日讯(本网记者 颜财斌)记者从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获悉,28日,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杨益民主持召开会议,专题听取市安监局、市建委关于近期几起安全生产事故及其处理情况的汇报,分析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做好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燃气及道路交通安全生产进行部署。

杨益民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坚决杜绝麻痹大意思想,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尤其对容易引发群死群伤安全生产事故的燃气、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要持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活动,坚决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要认真分析这几起燃气、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找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对症下药,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在举一反三中加强对其他领域安全隐患的整治,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要对全市安全生产开展全面检查,重点对燃气、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开展拉网式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立整立改,决不留下一丝安全隐患;要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明确工作职责,对整治工作部署不认真、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整改不力的,要严肃追究相关单位、人员的责任;要用铁的手腕整治安全生产中的违法、违章、违规行为,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要责令其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要坚决予以关闭。

同时,杨益民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工作要求,细化工作举措,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通过报纸、电视等各种媒体,加大对燃气防爆、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要加强教育,切实做好燃气、交通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

目击者称,该男子骑电动车路过时,被店内飞出的物件砸中殒命;另有1人受伤

福州拉网式检查燃气、交通安全生产,市长杨益民要求铁腕整治违法违规行为

气罐爆燃时,餐馆许多物件飞到街上;路对面小车玻璃受波及破碎,身亡男子的电动车倒在路中

东南网5月29日讯(海峡都市报 记者张志宏 陈文浩 阙文龙 关铭荣 文/图)“轰”一声巨响,店面卷帘门飞到路对面,路边车子车窗玻璃破碎。昨晨7:45左右,福州仓山区透湖支路一家小吃店“阿华美食园”发生液化气爆燃,事发时店内无人;一名骑电动车经过的男子,被店内飞出的物件砸中,经抢救无效身亡。另据仓山警方消息,事故中还有1人手臂擦伤。

经有关部门初步判断,事故原因系该店主整夜未关紧液化气阀门,造成液化气泄漏引发爆燃。事故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

这已是福州市区5天以来的第3起餐馆液化气爆燃事故。


昨日,福州市市长杨益民主持召开会议,专题听取市安监局、市建委关于近期几起安全生产事故及其处理情况的汇报,分析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做好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燃气及道路交通安全生产进行部署,决定立即对全市安全生产开展全面检查,重点对燃气、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开展拉网式检查。

杨益民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全面排查,决不留下一丝安全隐患。要用铁的手腕整治安全生产中的违法、违章、违规行为,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要责令其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要坚决予以关闭。

目击者:店内飞物砸中路人后脑

受巨大冲击波的冲击,“阿华美食园”店面的卷帘门飞到路对面。店面招牌倒了,空调散架,玻璃碎片洒了一地。

路两边停放着的汽车的玻璃,也被碎片砸出斑斑点点,车身像中了枪弹一般。相邻两三间店面的卷帘门也都膨胀往外鼓出。附近居民说,因为爆燃的冲击力过大,店面楼上多家住户的窗户已变形,电梯运转也不正常了。

路边躺着一辆红白相间的电动车,旁边一摊血触目惊心。被砸中的车主被送往医院,但不幸不治身亡。

“当时一声巨响,店内许多东西都飞了出来,这名送货人骑着电动车恰巧路过,后脑不幸被飞出的物体砸中。”一目击者说。

离爆燃点不远的一个角落,一老人捶胸顿足,号啕大哭。旁边亲人一边流泪,一边轻拍他的后背试图安慰他。记者了解到,这名悲痛的老人姓陈,今年68岁,死者是他的大儿子,今年才43岁。平时老人在市场里卖鸡爪,大儿子主要负责送货。昨日上午,儿子骑电动车送货,刚出市场就遭此飞来横祸。


专家初判:一个大气罐发生泄漏

警察在现场拉起了警戒线。店内3个液化气罐,两大一小,被抬了出来。记者从罐身上的标识了解到,大瓶重量为50千克,罐体为杭州余杭獐山钢瓶有限公司制造,气罐上贴着的一张标签落款是“福州畅光燃气有限公司”,旁边还印着畅光公司的气罐编号。

小气罐罐体破旧,从罐顶的标识看,有效使用期是2007年到2011年,按规定要重新检验,但过期两年却还在使用。

现场的安监部门专家告诉记者,初步判定,是一个带着半截煤气管的大气罐发生燃气泄漏,其编号为“畅光903874”。

安监专家认为,仅仅从标签的落款,还不能判断大气罐的燃气就是在畅光公司灌装的,因为不能排除店家或经销商用畅光的气罐到别的地方加气。“具体是在哪加气的,只能问店家自己。”该安监专家无奈地表示。

据了解,店家姓林,事发后被警方控制,目前正接受有关部门的调查。

  爆炸气浪炸碎米粉店吊顶

本报讯(记者黄妍文/图)昨天上午10点左右,福州台江铺前顶路附近,一家手工米粉店厨房发生煤气爆炸,强大的气浪将餐厅内的吊顶炸开,碎块砸到两名员工,所幸伤势并不严重。民警表示,此次事故和24日晚中亭街“达道美食城”发生的煤气爆炸事故类似。

昨天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发生爆炸后的米粉店内一片狼藉,吊顶顶棚几乎被炸得粉碎,碎块砸下来遍地都是,而厨房内更是被炸得乱七八糟,几个煤气罐就摆在灶台下。此外,隔壁的一家店也被爆炸波及,店里的吊顶受到冲击掉下来好几块。

据米粉店老板娘介绍,店铺开了这么久,一直都很安全,也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而昨天的这起事故恰好就发生在液化气公司的人换了煤气罐之后,因此她认为煤气泄漏爆炸与换气工人的操作不当有关。

据店里的员工说,昨天上午液化气公司的人来换煤气罐,从厨房走出来,刚走到店门口,里面就炸了。“厨房砰一声巨响,整个餐厅顿时一片慌乱。”他说,当时店里没有客人,员工拼命往外跑,但还是有两名员工被掉下的吊顶板砸到,所幸伤势并不严重,之后被送往附近的医院。

“最万幸的是当时厨房里面没有人,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一名员工说。

据了解,当天前来换气的是“福州广发液化气公司”的工人,事后,这名工人已被带到洋中派出所接受调查。

民警介绍,这次事故和24日晚上中亭街“达道美食城”发生的煤气爆炸事故类似,专业说法叫“煤气轰燃”,即在通风条件差的情况下,燃烧形成的可燃气体在房内大量聚集,并弥漫到其他可燃物周围或表面,可燃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并会发生爆燃。

目前该事件的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

餐厅吊顶被炸坏

福州新闻网讯 26日上午10时许,八一七中路与铺前顶巷路口附近,一家手工米粉店的厨房发生煤气爆炸,强大的冲击波将餐厅炸得面目全非。幸运的是,事发时厨房无人,但被炸开的餐厅吊顶砸伤了2名员工。

“煤气公司的人从厨房换了煤气罐出来,刚走到店门口,厨房就‘砰’的一声炸了。”突如其来的一幕,将米粉店的老板娘吓得不轻。她介绍,当时厨房“砰”的一声巨响,整个餐厅都炸开了,在餐厅的几个员工赶紧跑了出来。不过还是有2个人被砸下的吊顶砸到了。

老板娘表示,店铺开这么久了从来没出过事,偏偏煤气公司的人换了煤气罐之后发生了爆炸。她认为,是换气工人操作不当,导致煤气泄漏爆炸。记者从警方了解到,换气工人是“福州广发液化气公司”的员工。事发后,该员工已前往台江区洋中派出所接受调查。

幸运的是,被砸的2个员工伤情并不重,事发后就立即送往了附近的医院。未被砸伤的其他几个店员站在店门外,仍然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记者在现场看到,餐厅的吊顶顶棚被炸得粉碎,砸得遍地都是,桌椅东倒西歪,厨房内一片狼藉,几个煤气罐摆放在灶台下。隔壁的一家修脚店也受到殃及,店内吊顶也掉下了好几块。

据民警介绍,这次事故按专业的说法叫“煤气轰燃”,就是在通风条件差的情况下,燃烧形成的可燃气体在厨房内大量聚集,并弥漫到其他可燃物周围或表面,可燃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发生爆炸。

(福州晚报记者 陈曦 张剑锋 文/摄)

这是三天内福州发生的第二起餐馆煤气爆燃伤人事故;煤气罐都来自福州广发液化气公司

  爆炸发生后,餐饮店内一片狼藉

  餐馆用煤气罐比民用煤气罐大,警方带走调查

东南网5月27日讯(海峡都市报 记者张硕 毛朝青 文/图) 昨日上午10时许,福州八一七路和铺前顶巷路口附近,一家小吃店厨房内,煤气泄漏爆炸,冲击波将餐馆顶棚炸开,店内桌椅被冲倒。所幸厨房无人,但坠下的天花板将餐厅两名员工砸伤,伤情并无大碍。

记者从警方获悉,3天之内,连发两起餐馆煤气爆燃伤人事故,使用的都是福州广发液化气公司提供的煤气罐,煤气罐提供商也表示,煤气罐产运销不是一家完成,确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现场

泄漏煤气爆燃 两员工被坠物砸伤

昨日10时20分,记者赶到现场时,受伤的两名员工已被送往附近医院治疗。出事的餐馆是一家米粉小吃店。记者看到,餐馆顶棚被炸开,十余块天花板吊在半空中,有几块掉到了地上,桌椅被冲击得七零八落。厨房内一片狼藉,几瓶煤气罐摆放在下面。旁边的修脚店顶棚也被殃及,坠下了几块天花板。

餐馆老板说,上午液化气公司的员工到餐馆厨房换煤气罐,换气工才走到店门口,就“轰”的一声巨响。店内两名员工被天花板砸伤。

民警解释,这次事故和24日晚上“达道美食城”事故性质类似,在通风条件差的情况下,可燃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发生爆燃。

调查

三天两起煤气爆燃事故 煤气罐来自同一家企业

记者从警方了解到,煤气罐所属公司为福州广发液化气公司。警方调查得知,达道美食城所用的煤气罐也属于该公司。

昨日,记者联系到福州广发液化气公司。一刘姓负责人告诉记者,煤气罐虽属该公司,但两家店的装换气人员都不是该公司员工。两家装换气公司只是业务关系,并非直营。他介绍,达道美食城的煤气罐是由一家叫“邦利德”的运输公司负责装卸换修的。

“目前,福州液化气市场,运作模式有一部分属于挂靠性质,液化气公司生产出装有煤气的煤气罐后,由其他私营或个体负责运输、推销,送至千家万户。”刘先生说,这种挂靠模式的确会存在安全隐患以及责任不清等问题。

该餐馆所在小区铺设了管道燃气,但餐馆并没使用。一家餐饮店负责人告诉记者,煤气罐用起来更方便,可自行调节火力供应。此外,使用煤气罐成本会低一些,管道燃气要交初装费、工程费等。

□提示

发现煤气泄漏 关闭阀门开门窗散气

昨日,福州一家大型液化气公司安检人员告诉记者,如果察觉到煤气泄漏,首先应打开所有门窗,通风散气,同时关闭室内燃气管道的总阀门或钢瓶的角阀。不要触动室内任何电器开关,不要引发任何火源和在室内使用通讯工具。随后,离开现场,拨打燃气公司热线,由专业人员处理。

普通用户如果怀疑家中液化石油气管道漏气时,不可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火测试,应以肥皂泡检查有无泄漏。


工人换煤气罐刚出门就爆炸 吊顶被炸开砸伤2员工

餐厅吊顶被炸坏

福州新闻网讯 26日上午10时许,八一七中路与铺前顶巷路口附近,一家手工米粉店的厨房发生煤气爆炸,强大的冲击波将餐厅炸得面目全非。幸运的是,事发时厨房无人,但被炸开的餐厅吊顶砸伤了2名员工。

“煤气公司的人从厨房换了煤气罐出来,刚走到店门口,厨房就‘砰’的一声炸了。”突如其来的一幕,将米粉店的老板娘吓得不轻。她介绍,当时厨房“砰”的一声巨响,整个餐厅都炸开了,在餐厅的几个员工赶紧跑了出来。不过还是有2个人被砸下的吊顶砸到了。

老板娘表示,店铺开这么久了从来没出过事,偏偏煤气公司的人换了煤气罐之后发生了爆炸。她认为,是换气工人操作不当,导致煤气泄漏爆炸。记者从警方了解到,换气工人是“福州广发液化气公司”的员工。事发后,该员工已前往台江区洋中派出所接受调查。

幸运的是,被砸的2个员工伤情并不重,事发后就立即送往了附近的医院。未被砸伤的其他几个店员站在店门外,仍然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记者在现场看到,餐厅的吊顶顶棚被炸得粉碎,砸得遍地都是,桌椅东倒西歪,厨房内一片狼藉,几个煤气罐摆放在灶台下。隔壁的一家修脚店也受到殃及,店内吊顶也掉下了好几块。

据民警介绍,这次事故按专业的说法叫“煤气轰燃”,就是在通风条件差的情况下,燃烧形成的可燃气体在厨房内大量聚集,并弥漫到其他可燃物周围或表面,可燃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发生爆炸。

(福州晚报记者 陈曦 张剑锋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