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台湾夜市将“移居”海沧

东南网6月9日讯(导报记者 林靖东)“没看过台湾夜市,就不算到过台湾”。到台湾必看的景点不是101,也不是海角七号,而是台湾夜市。据台当局统计资料显示,100个赴台游客中,有74个人会去夜市,夜市成为台湾重要的观光胜地,烫金名片。

然而,三天后,只要人在厦门,就可以到海沧领略台湾七大夜市的风采,来一次“虚拟台湾游”。因为,13日,海峡论坛两岸庙会正式开市,台湾七大夜市部分业者首次在大陆一起秀美食,让您不用跨越海峡,也能一次尝遍七大夜市金牌美食。

往届效果惊人 商家都想进庙会

“去年,我们在庙会几天的营业额,就赶上了我们在台湾一年的收入。”去年曾来庙会摆摊卖冰的陈姓业者,提到当时人挤人的盛况,仍然感叹不已。他说,虽然卖东西站到脚软,但一天忙下来,晚上盘点营业额时,“数钱数到手软”。

回到台湾后,他逢人就发表“大陆奇遇记”。很多同业惊叹之余,纷纷表示,明年还有机会不?我们也去试试看!“这次我们到台湾招展,商家报名十分踊跃。”负责此次庙会招展工作的是海沧区经贸局和海旅集团。

海旅集团会展部副经理吴纹凯告诉导报记者,3月份入台招展,他们把士林夜市、宁夏夜市、饶河夜市、庙口夜市、逢甲夜市、六合夜市、花园夜市“从北到南一次走透透”,不但领略了七大夜市的传统美食,拜访了商贩自治委员会,还现场感受了台湾小吃业者的热情。“特别是高雄那边的业者,参展积极性很高。”吴纹凯说,因为对厦门的商业氛围有期待,也希望借参加庙会的机会试水“登陆”途径,业者们不但当场表达意愿,还在过后经常打电话询问布展情况,联络食材运送事宜。

7天的行程走下来,七大夜市集体海沧秀的方案也底定。

大家都有预感,这一次的盛会,将会是一场台湾美食的风情盛宴。

借鉴“台湾经验”庙会呈现高水准

在走访台湾七大夜市的过程中,让大家惊叹的是,台湾夜市规模很大、摊位集中,而且干净有序,卫生处理到位,体现了良好的管理水平。“他们的商贩自治委员会发挥了强大的管理功能,呈现出国际化的夜市水准。”吴纹凯感叹道。

为了让此次的两岸庙会原汁原味地呈现“台湾水平”,海沧区对参展的两岸小吃业者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从台湾来参会的,必须是正宗的原材料,正宗的师傅,以保证口味正宗;一周的时间,必须准备足够的食材,不能在最后几天断档;卫生必须保证,海沧方面免费提供240个污水桶,340个垃圾桶,以及水电和保洁服务;此外,在相隔摊位的通道处,都设置有遮阴的大阳伞和桌椅,方便饕客随时就餐。“这次通关,比往年多一个货柜的食材,大家都很有信心。”吴纹凯透露,由于大多数台湾小吃都是私人家庭作坊,如果派人来大陆参展,就很快面临人手不够的问题,但业主们没有犹豫,都选择了到大陆来参展,“他们都很期待”。

可以想见,来到这里,你将零距离感受“舌尖上的台湾”。

两岸民间嘉年华 庙会乐翻天

除了有美食,海沧区还在庙会设置了“玩”和“秀”的娱乐项目,让你一次“嗨”个够。

从13日开始,每天都有一场具有深厚两岸特色的“秀”,炒热庙会气氛。它们依次是两岸民俗大拼盘、两岸精品文艺秀、闽台风情大汇演、青春活力时尚秀及两岸达人大秀场,一直到17日,海沧市民文化广场上都不会缺少欢声笑语。“还有游园区,有我们海沧特色的快乐单车出现,你可以参加单车慢骑等活动。”吴纹凯说,游园活动也是海沧区的设计,为了提高民众的参与性,体现欢乐互动。

据悉,在此次庙会上,海沧区政府备有40000张夜市消费券向民众免费发放。民众在单车慢骑、猜谜大赛、电音三太子、博饼、两岸景区图片竞猜、两岸不倒翁互动大赛、卡通明星两岸同胞运动会、暖场高跷气球人、乒乓球搬家等互动游戏中,也可赢取“两岸特色庙会游园券”,获得价值不等的夜市消费券。“上午10点进场,晚上11点结束,两岸民众在庙会上有吃、有看,还有玩。”海沧区此举志在将整个庙会打造成为一场盛大的两岸民间嘉年华。

厦门日报讯(记者 吴晓菁)下周,一场海峡两岸设计界的盛会将在厦门登场。记者昨日获悉,作为今年海峡论坛的配套活动之一,2014首届海峡两岸设计活动周将于6月12日在海峡两岸龙山文创园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周由中国照明学会、中国照明网、厦门市思明区政府、厦门龙山文创园、厦门市工业设计中心(学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活动周主题是“设计·价值·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国际大学生手表设计大赛的决赛和颁奖仪式,国家照明设计师培训、认证活动及毕业典礼,工业设计高峰论坛,两岸优秀设计作品展览等四大活动板块,并展现出海峡两岸独特的设计魅力。

据厦门市工业设计中心主任张宏勋先生介绍,本次活动周高峰论坛将邀请“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教授、台湾设计泰斗杨奉琛教授等重量级嘉宾到场助阵。

东南网6月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靖东)14日,第六届海峡论坛将亮丽登场。相比往届,本次论坛更关注民生议题,注重向下扎根,推动民间“和谐发展、幸福两岸”,成本届论坛一大特色。

导报记者昨日从厦门市政府举办的海峡论坛筹备通气会上获悉,目前,第六届海峡论坛的各项筹备及保障工作进展顺利,五大亮点活动将进一步发扬海峡论坛的草根性,让两岸民众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增进友谊,促进交流和共谋福祉。

庙会全面升级

特色庙会是海峡论坛的品牌活动。今年,它将全面升级:地点改在更为宽阔的海沧市民广场,能吸纳厦、漳、泉周边腹地更多人流;台湾士林、宁夏、饶河、庙口等七大知名夜市共120家小吃业主参与,多种美食引领“舌尖上的台湾”;同时,结合文艺大舞台、趣味大游园等22项活动,打造一场两岸民间庙会的嘉年华。

活动期间将有上万人次前往。

主办方透露,论坛结束后,还将常态化“台湾美食一条街”,把来自台湾的夜市文化长留海沧,让大家随时都可以到海沧来找寻“舌尖上的台湾”。

两岸社区融合

今年,海峡两岸社区治理论坛将首次举办,主题为“多元参与、多彩社区”。

论坛期间,两岸嘉宾将考察厦门市社区治理和创新服务试点社区,推动两岸百姓生活社区的融合及社区治理、社区营造经验的交流。

打通“金流”不遗余力

打通两岸“金流”的工作,一直是民生议题的重点。

本届海峡金融论坛,主题内涵、演讲嘉宾在层次上都较往届有所提升。论坛拟研究两岸在人民币业务、大宗商品交易与国际定价、互联网金融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探讨两岸携手共谋金融业未来的新可能。

关注现代人健康

以“发挥中医药特色,关注糖尿病防治”为主题的中医药论坛,将有近100名台湾代表参与。此次论坛旨在搭建两岸中医药交流平台,弘扬中医药文化,通过交流两岸中医药研究新技术、新方法、新进展,促进两岸中医药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

推动两岸品质合作

两岸货品质量检验等议题,在两岸货品交流中不可或缺。

本届质量论坛主题为“以质量推动两岸经济共赢”,邀请了两岸多位重量级专家与会,通过加强两岸质量管理交流和检验检测技术合作,推动两岸品质紧密合作、竞争力共同提升。

厦门日报讯(记者 王元晖)海峡论坛即将开锣,记者昨日获悉,今年系列活动期间,厦门部分道路将交通管制。

根据已经出炉的方案,6月14日零时至6月21日24时,全市禁止爆炸物品、剧毒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上路行驶。

此外,6月14日12:00-22:00,6月15日7:30-14:00,除持有第六届海峡论坛《车辆通行证》的车辆外,会展北路全路段,展鸿路前埔北路路口至会展北路路口和前埔北路展鸿路路口至环岛东路路口路段,会展路会展南路路口至会展北路路口路段,环岛东路前埔北路路口至会展北路路口西侧辅道,禁止车辆通行。

厦门日报讯(记者 蓝碧霞)海峡两岸年度盛会——第六届海峡论坛6月14日将在厦门开幕。论坛由两岸73家单位共同主办,筹备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

厦门是海峡论坛主会场。在为期一周的活动时间里,将有论坛大会、两岸同名村联谊等27项活动在厦门举办,内容涉及大会活动、基层交流、文化交流、经贸交流等。除了做好服务保障之外,厦门市将主办两岸特色庙会、海峡两岸社区治理论坛、海峡金融论坛和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海峡两岸质量论坛等活动。

海峡两岸社区治理论坛首次举办就被纳入第六届海峡论坛配套活动。社区治理作为两岸共同关注的民生议题,专家、学者和两岸基层代表将以“多元参与、多彩社区”为主题,探讨“社区治理和营造中的政府角色”、“社区治理和营造中的居民自治”、“社区治理和营造中的社会组织”。

海峡金融论坛将以“海峡两岸金融合作的机遇与展望”为主题,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将重点关注糖尿病的中医防治,两岸质量论坛将进一步深化两岸质量交流合作,共享质量领域经验和成果。从活动筹备和邀请嘉宾情况看,三个活动都比往届更加务实,研讨将更加深入,合作将更为具体。

厦门日报讯(记者 陈镌娟)第六届海峡论坛开幕在即,昨日下午,由台湾中南部媒体组成的“清新福建”采访团抵厦,应邀对海峡论坛筹备情况及特色活动进行采访“热身”,为参加本届论坛采访报道做好准备。

采访团一行在市会展局听取了本届论坛筹备工作进展、海峡两岸社区治理论坛等情况介绍,前往海沧走进兴旺社区、首个两岸共谋共建的信息消费综合体验馆,实地感受“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为基层民众带来的各种实惠,以及两岸信息产业交流的新进展。

本届论坛两岸特色庙会厦门举办地在海沧市民文化广场。这场被称为两岸民间特色的“嘉年华”,活动内容有22项,来自台湾地区的六大夜市120家店,将与40个闽南风味美食街摊位、50个两岸文创精品特产广场摊位等同台竞技。这一信息引起采访团成员的极大兴趣,大家纷纷关注庙会招商招展情况。

据悉,该采访团还将赴漳州、莆田采访。

  海峡论坛6月14日起在闽举办,为期一周

 

海峡论坛成为海峡两岸民众深化交流的嘉年华。(资料图)

海峡论坛在厦21项活动

厦门日报讯(福州站记者 张珺)作为海峡两岸民众深化交流的嘉年华,第六届海峡论坛将于6月14日至20日在我省各地举办。作为主会场的厦门,届时将上演13项精彩的交流活动(共包括21项子活动),涉及大会活动、基层交流、文化交流和经贸交流等四大板块。

注重青年群体互动

据海峡论坛组委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本届海峡论坛充分考虑广大民众特点需求,围绕两岸交流新动态和共同高度关注的民生议题设计活动主题和内容。创新设计论坛大会、同名村联谊活动的举办形式,将台湾特色庙会提升为两岸特色庙会,邀请台湾“七大夜市”和福建的精品特色美食共同进驻,组织两岸民间文艺献演和游园等活动,在厦门市海沧区安排“海峡论坛之夜”活动,营造两岸民间嘉年华的氛围。

更为重要的是,论坛将突出两岸青年的交流,包括海峡青年论坛、海峡两岸青少年微电影大赛主题峰会、海峡两岸关心下一代成长论坛等届时都将在厦门上演。同时,结合海峡两岸青少年喜爱新媒体的时代特点,海峡论坛还将运用和发挥微信等新媒体的优势,发布最新的活动讯息,吸引两岸青年广泛关注参与。

两岸社区治理互学经验

除了往届固有的活动之外,今年海峡论坛将新增三项活动,包括海峡论坛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海峡两岸社区治理论坛、海峡茶会。前两项活动在厦门举行,海峡茶会安排在泉州安溪县举行。

其中,首届海峡两岸社区治理论坛,将于6月14日到16日在厦门举办,活动以“多元参与、多彩社区”为主题,通过邀请两岸专家学者作社区治理主旨演讲、交流等方式探讨两岸社区治理问题,构建起两岸基层合作化的常态机制。海峡论坛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将通过活动交流提高两岸青少年的新媒体创业水平和文化创新能力,同时推动两岸青少年文化创新的交流与合作。

庙会活动由7项增至22项

今年台湾特色庙会提升为两岸特色庙会,邀请台湾“七大夜市”和福建的精品特色美食共同进驻,组织两岸民间文艺献演和游园等活动。

据介绍,今年两岸特色庙会将在厦门和泉州举行,厦门庙会承办方是厦门市海沧区政府,主题是味道中华、香飘两岸。届时,大约有120家的美食商户参加本届论坛的庙会,其中台北的士林夜市、高雄的六合夜市等都鼎鼎有名。

不仅如此,厦门庙会活动内容由第五届7项增至22项。以两岸美食大夜市、两岸文艺大舞台、两岸趣味大游园等三大项目为核心,海沧文创产业精品联展为辅助,全程包括庙会开市仪式、两岸精品文艺汇演等七大项活动。

海峡论坛作为两岸经贸交流、文化旅游、三通等政策发布的重要平台,每届都会有一批便利措施公布。据组委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的五届海峡论坛,共发布政策措施118条。在每一届海峡论坛发布了政策措施之后,我省相关部门,都会根据论坛发布的政策措施,加以落实和运用。

东南网5月30日讯(海峡导报驻福州记者 杨文)昨日上午,福建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第六届海峡论坛将于6月14日至20日在我省举办,主会场设在厦门,相关设区市、平潭分别举办活动。今年海峡论坛活动由去年的28项精减压缩到18项,新增举办“两岸民生交流活动”,同时还将发布新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政策措施。

两岸特色庙会 好吃好玩

据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陈玲介绍,今年海峡论坛安排大会活动、基层交流、文化交流、经贸交流共4大板块18项活动,将充分考虑广大民众特点需求,围绕两岸交流新动态和共同高度关注的民生议题设计活动主题和内容。创新设计论坛大会、同名村联谊活动的举办形式,将台湾特色庙会提升为两岸特色庙会,邀请台湾著名夜市和福建的精品特色美食共同进驻,组织两岸民间文艺献演和游园等活动,在厦门市海沧区安排“海峡论坛之夜”活动,营造两岸民间嘉年华的氛围。

争取发布新的交流合作政策

今年论坛注重经贸合作实效,如将于平潭举办的共同家园论坛突出安排平潭特殊功能区与台湾“六海一空”的合作互动,海峡金融论坛突出两岸金融业的深度合作与发展。此外,新增举办海峡茶会、“东山、金门、澎湖”三岛论坛和特色乡镇产业对接等活动,争取发布新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政策措施,推动两岸经贸深入实质合作。

论坛新增举办的“两岸民生交流活动”,重点推动两岸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的互动合作,首次邀请台湾民间四大公益社团组织(狮子会、青商会、同济会、扶轮社)参与,扩大两岸基层交流,增进亲情和乡情。

    东南网5月15日讯(海峡导报驻京记者 缪欣芸文/图)昨日上午,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马晓光表示,海峡论坛今年将从6月14日开始举办,为期一周,安排大会活动、基层交流、文化交流、经贸交流四大板块,共18项活动,目前筹备工作已经启动。主会场将设在厦门,并在福建省其他地方举办一些分会场的活动。

据马晓光介绍,本届海峡论坛由两岸73家单位共同主办,将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继续围绕“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论坛主题,以及“和谐发展、幸福两岸”的论坛大会的主议题,着力强化“面向基层、面向民间、突出民生”,体现论坛的民间性、草根性和广泛性。

据马晓光强调,本次论坛将突出四大特点,马晓光表示,一是品牌活动设计创新,将举办两岸的特色庙会,“同名村、心连心”联谊等民间交流活动,增进乡情和亲情。二是加强基层社团联谊和青年群体的互动,新增加举办两岸民生交流系列活动,推动两岸社区、社工、社会、青年组织广泛参与和互动合作。三是注重经贸合作实效,将举办两岸共同家园论坛、海峡金融论坛,还有东山、金门、澎湖三岛发展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四是节俭务实办会,本次论坛将精简活动项目,突出论坛实效。马晓光也代表主办方发出邀请,热忱欢迎台湾各界人士,特别是基层民众届时来参与盛会。

此外,在此次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两岸媒体就“习宋会”、歌手陈升言论争议、张志军访台等一系列热点问题进行密集提问。对此马晓光一一给予解答。

发布会实录(节选1)

解读习近平对台讲话:

反“台独”无任何妥协空间

海峡导报记者:习总书记会见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引起岛内各界的高度关注,有舆论认为,“习宋会”说明大陆广纳台湾各界声音,不再只聚焦于单一政党的意见,对此发言人有何看法?

马晓光:我想,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当然是因为两岸双方,因为我们和国民党之间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方面有共同的基础和基本的互信,所以才能够在两岸存在政治分歧的情况下,携手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当然同时,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从来是面向广大台湾民众的,是面向一切反对“台独”、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社会各界人士的。所以,不存在从哪一方面转到另一方面的问题。我们将会在两岸交流中进一步扩大与台湾社会各界的接触面,使更多的台湾同胞参与到两岸交流合作的行列中来。我们过去是这样做的,今后力争还要做得更好。

中央电视台记者:今年5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时候发表讲话,提出了大陆对台政策的“四个不会”原则,请问发言人对习总书记的这一讲话作何解读?

马晓光:首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时代潮流,是两岸同胞的共同选择。事实证明,这是一条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走向民族复兴、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

其次,这些年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务实措施,增进了两岸同胞福祉,维护了民族整体利益,今后我们将继续推行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使更多的台湾各阶层民众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受益。

第三,两岸同胞一家亲。虽然由于不同的历史遭遇和现实状况,难免有隔膜,但我们毕竟是一家人,血脉相连、命运与共,没有解不开的心结。我们将继续扩大两岸社会各界各阶层民众的接触面,加强两岸青少年交流,为两岸同胞加深理解、融洽感情、增进互信创造条件。最后,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妥协的空间。


驳货贸谈判已停:

继续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

福建海峡卫视记者:张志军主任曾经说希望在今年上半年访台,请问发言人目前双方有就张主任访台一事进行磋商吗,目前的进展如何?第二个问题,自4月份延期的两岸货贸谈判,两岸是否有就何时恢复进行磋商,目前的进度如何?

马晓光:关于张志军主任接受邀请访问台湾,是双方经过沟通协商已经确定下来的,这也是落实国台办和陆委会建立的联系沟通机制的重要步骤,来而不往非礼也,我想,肯定是要去的。但是要选一个合适的时间,目前双方还在就此事进行沟通,如有进一步消息,我们会及时发布。

关于第二个问题,有关两岸货贸谈判的进展,应该说一年多来已经进行了多轮谈判。前一段有台湾媒体报道说,我证实了货贸谈判已经停止了,这个消息不确切,是台湾媒体拿台湾方面证实的消息来向我求证,我的表态也很明确,我们将继续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以及推进ECFA后续商谈,有关政策、目标、态度都没有改变。至于某项具体议题的业务性沟通,双方准备好了,就可以进行接触。

发布会实录(节选2)

歌手陈升极端言论不能代表多数人想法

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之前有媒体报道说,台湾老牌歌手陈升日前声称反对服贸协议,并说他“已经把大陆市场封杀”,还认为陆客不需要再去台湾,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看法?

马晓光:我们注意到相关报道,我想,这种极端的言论不能代表台湾大多数民众的想法,也不会为大多数大陆民众所接受。任何人都不能剥夺两岸同胞相互往来和交流的权利。

坚决反对借修法为“台独”打开方便之门

央视海峡两岸记者:最近“台联党”、民进党有人在修改“公投法”的版本中,提出了所谓的“领土变更复决”和“主权让渡复决”条款,大陆对此持什么样的态度?

马晓光: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我们坚决反对借所谓修法塞进某些条款,为“台独”分裂活动打开方便之门。我们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对“台独”势力一再玩弄这种伎俩,企图破坏台海和平稳定,阻挠两岸关系发展,两岸同胞要高度警惕。

大陆资金买下台湾?此种言论是在制造恐吓

厦门卫视记者:台湾有人认为,台湾方面设置自由经济示范区是为大陆的资金、劳工和服务业以及货品进入台湾“大开后门”,大陆的资金因此会买下台湾,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马晓光:很显然,这种言论毫无事实依据,只是从一种特定的政治立场出发,企图通过制造和散布一种恐吓破坏两岸经济合作。事实证明,两岸经济合作是互利双赢的合作,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不存在谁摆布谁,谁吃掉谁的问题,当然也没有谁买下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