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8月9日讯(记者 陈洪亮 陈聪文
郭子豪)8月9日,以“海丝起点·青春起航”为主题的第二届海峡青年节于在福州开幕。其中,在当天上午举行的船政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第六届中国(福州)船政文化研讨会更是一大亮点,两岸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研讨船政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为福州发展建言献策。
江定涛:用船政文化教育好当代青年学生
9日上午,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江定涛做了《船政文化对人才培养的启迪和思考》演讲。
在演讲中,他指出,当今世界,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没有与职业教育发展程度相匹配的文化,是中国职业教育文化的现实困境。而对船政文化的重新审视将有助于提供高职教育大学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当前,对高职院校来说,用船政文化影响和教育好当代青年学生,要让使命感成为高职教育文化的核心。要让优秀的职业教育理论成为高职教育文化的灵魂。要让职业文化成为高职教育文化的特性。
“船政文化是福州的,福建的,更是中国的。船政文化以其丰富的积淀、深厚的根基和独特的魅力,昭示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手足情深的历史渊源,福州做为福建省会城市,对台先行,应充分发挥船政文化作为联系海峡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作用,开发利用船政文化资源,打造船政文化品牌。”江定涛说。
陆芸:构建海运走廊 推出海上丝绸之路游
“福建港口的发展史与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密切相关。福建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闽人持续低出洋谋生,使它在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史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我认为今后,可构建海运走廊,推出海上丝绸之路游,提升福建在国际上的知名度。”福建社会科学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所副研究员陆芸在接受福州新闻网记者专访时说。
陆芸表示,福建作为沿海省份,要加快港口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使港口的功能从单一向综合性多功能拓展,积极参与国家海运走廊建设,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的一些港口城市建立友好关系,鼓励福建企业走出去。
在专访中,陆芸更希望福建可以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产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已着手致力将“海上丝绸之路”打造成旅游路线,对此应抓住机遇,积极融入。
“福建可以仿照汪大渊的航行路线,推出海上丝绸之路精品游路线,可以选择从福州、泉州、厦门出发,依据旅游时间的长短而有不同的组合。同时,海上丝绸之路游可以和福建的‘生态文明示范区’结合起来,吸引外地、外国游客来福建旅游,提升福建在国际上的知名度。”陆芸说。
刘焕云:希望台湾办研讨会 挖掘更多历史篇章
“我已经连续参加了多次这样的研讨会,每次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感受,船政文化有很深渊的历史,它应该传承下去,特别是对于两岸交流起到一个很好的平台作用。但是纵观前几届研讨会,基本在大陆内举办,所以我还是希望台湾能主动办研讨会,挖掘船政文化背后更多的历史篇章。”台湾联合大学教授刘焕云在接受福州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说。
本次研讨会也吸引了多位台湾专家学者来福州交流。刘焕云过去长期从事着客家文化研究。因为多次参加船政文化研讨会,对船政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每年都带着船政研究的新论文来福州交流。
在接受采访时,刘焕云表示,两岸之间就是要继续深化交流,文化、经贸等方面继续下去,两岸关系真正落实,两岸加亲,最后变成一家人。但是最终要回归到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事实上,除了延续六届的船政文化研讨会之外,我觉得台湾也应该主动来办一场这样的船政文化研讨会,两岸互相交流,挖掘出更多关于船政的历史篇章。
“台湾目前像这种研讨会很少,像今年就是很好的一个时机,因为甲午海战120年纪念。沈葆桢、丁日昌等多位出自福建船政的福建巡抚驻台督办台湾防务,由此带动了台湾的近代化建设,在台湾近代建设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未来希望通过一些民间交流的方式促进两岸之间的了解。比如船政文化是两岸人民共同的文化资产,所以要省思船政文化之传承与创新,对两岸和谐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刘焕云说。
刘传标:船政文化是建设新海丝的重要精神滋养
“船政文化是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产物,更是福建千年的海洋文化积淀的产物。船政的开放意识和务实精神,是建设新海丝的重要精神滋养。”福建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主任刘传标说。
研讨会上,刘传标在其《船政与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东南亚的关系》中提到,船政文化是开放的文化、自强的文化、创新的文化,是近代中国人探索民族复兴的文化。同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实施新一轮全方位开放战略的一环,旨在于转变国家发展战略,即从单纯引资专项引智,从追求GDP和对外贸易增长,又追求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