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福州新闻网10月26日讯 昨日来自省卫计委的消息称,上个月全省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11708例,死亡11例;丙类传染病发病13735例,死亡1例。其中,登革热病例全省共报告132例,无死亡病例。

据统计,9月份全省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甲、乙类传染病为:病毒性肝炎、梅毒、肺结核、淋病、登革热,占发病总数的97.50%;报告死亡的传染病为: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9月,全省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32例,无死亡病例。其中外省输入性病例3例、境外输入性病例1例,本地感染病例128例。

丙类传染病中,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分别是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占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9.93%;报告死亡的传染病是手足口病。

(福州日报记者 黄璐聪)

东南网10月1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章微)关注理由 近日,我省建瓯和莆田先后报告了登革热病例,不少市民担心,登革热会不会在全省蔓延?什么人容易感染登革热?“十一”长假到了,带来的大量出行人员,政府部门目前如何防止登革热疫情进一步扩散?

对于大家关注的登革热的几个焦点问题,昨日下午4:00—5:00,省卫计委邀请到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处置与疫情管理所所长、主任医师洪荣涛与网友们进行了在线交流,同时介绍了不少登革热预防常识。

问题1:登革热的危害性大吗?为什么会出现本地登革热流行?

洪所长: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000万到1亿登革热病例发生,其中有50万例病人发展成为更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已成为全球性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登革热的起源与流行已形成全球性的公害。我国各省均有输入病例报告,广东、云南、福建、浙江、海南等南方省份可引发本地登革热流行,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居家待业和离退休人员高发。

问题2:去过流行区的人,如何判断是否已被登革热感染?

洪所长:登革热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无论在登革热流行地区长期居住还是短期逗留,都有可能被携带登革病毒的蚊虫叮咬而患登革热。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

人们可以这样分析判断,如果自身具备以下3个条件,也许已被登革热感染:1.发病前15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2.发病前15天内有可疑蚊虫叮咬史;3.出现上述登革热样症状、体征。

当然,假如怀疑登革热感染,也不必紧张,立即采取3项措施:1.立即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取得联系;2.进行有关登革热的实验室检查以便尽快确诊;3.做好居住环境防蚊灭蚊措施,以防他人感染和进一步传播。

问题3:如果人们居住在有登革热病情发生的地方,该怎样预防感染呢?

洪所长:流行地区的公众就应多注意,首先是翻盘倒罐,清除室内外积水;二是整治环境卫生,杀灭成蚊;三是做好防蚊措施,避免蚊虫叮咬。

主要灭蚊措施:1.水缸加盖:每隔3~5天清、刷、洗、烫一次,以清除、杀灭水缸内壁幼虫及蚊卵。2.生物灭蚊幼:在水缸中放3~5条吞食蚊虫的鱼类;或在水缸中投放苏云杠菌H-14制剂。3.翻盆倒罐,填塞竹、树洞,处理室内外各种小积水。4.对难于清除的非饮用水容器积水,可投洒废机油类或缓释杀虫剂。5.室内成蚊可用敌敌畏喷洒消灭,室外成蚊可用50%马拉硫磷、杀螟松等作超低容量喷雾,或在重点区域进行广泛的药物喷洒。6.紧急灭蚊:疫区内带病毒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必须统一行动紧急杀灭室内外伊蚊。针对不同蚊种特点,选择最优时机和方法。室外环境针对伊蚊栖息场所进行大面积喷洒。灭蚊在白天进行,注意防止食品污染及人、畜中毒,室内喷药前要关好窗,喷完药关门,经1小时后再打开门窗。必要时可对交通工具实施灭蚊。


居民防蚊什么方法较靠谱?

实验道具分别是花露水、驱蚊手环、驱风油、手机驱蚊软件

手机驱蚊软件测试,几乎没效果

用驱蚊手环测试,十五分钟后记者手上还是被蚊子叮了

涂花露水的部位没有被叮,但没涂的部位还是被咬

涂抹驱风油 驱蚊效果明显

东南网10月1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廖庆升 林新榕 吕蕴岚 包华 实习生 高晓雯 文/图) 关注理由 入秋后,蚊虫孳生进入高峰期,从源头防蚊、灭蚊,成为预防登革热疾病传播的重要办法之一,为此,海峡都市报联合海都义工、福州邦恒白蚁四害防治有限公司,共同为多个小区灭蚊。不过蚊子的繁殖力强大,作为个人,又要如何尽可能避免被蚊虫叮咬?昨日,记者选取了网上流传的多种防蚊方式,进行实验,寻找既安全又有效的防蚊办法,并请专家给予解释。

准备的实验道具:手机、驱蚊软件、驱蚊手环、驱风油、驱蚊花露水

实验地点:五四北一小区绿化带内,边上有景观池,蚊子比较多

实验过程一:使用手机驱蚊软件驱蚊

结果:失败

专家:驱蚊软件不靠谱

记者打开手机上的驱蚊软件,开启了全部驱赶模式,但1分钟后,蚊子还是盯上了记者的脚,在随后的几分钟时间里,驱蚊软件始终没有发挥作用。

福州市卫生有害生物防治协会副会长林奕辰表示,通过超声波来驱蚊从医学角度来说是可行的。但是目前想通过电脑或手机产生出让蚊子难受的超声波,根本行不通,因为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不超过20KHz,而蝙蝠、雄蚊子等发出的声音都是超声波,要起到驱蚊的效果,就一定要有特殊的放音设备播出超声波才行。

实验过程二:戴上驱蚊手环

结果:有一定效果

专家:手环上有化学物质,不建议用

记者随后戴上儿童用驱蚊手环,在几分钟时间里,蚊子确实不靠近,但等手环上散发出的药味逐渐驱散后,蚊子便开始围绕在记者手边,做出叮咬状,不过在15分钟内,记者没有被咬。

林奕辰表示,驱蚊手环含有化学物品,和盘式蚊香、电热蚊香等都属于化学驱蚊产品,经常使用,对人体有一定危害。虽然现在市场上化学驱蚊产品都号称无毒或者低毒,但它对人体的副作用是慢性,一旦发作将对神经造成损害,导致头晕、头昏。所以,小孩、孕妇及高过敏性体质者最好远离化学驱蚊产品。


实验过程三:涂抹驱蚊花露水

结果:驱蚊效果明显

专家:也含有少量化学物质,敏感人士不建议使用,也不可和防晒霜共用

脱掉手环并对手部进行清洗,在确定蚊虫会叮咬后,记者在两只手臂都涂抹上某品牌的驱蚊花露水,在20分钟时间里,没有任何蚊子靠近。

“驱蚊花露水起作用,一方面是花露水有味道,蚊子不喜欢,它同时含有少量化学品。”林奕辰表示,皮肤容易过敏人士、孕妇不建议使用这种产品,而且不能和防晒霜同用,两者混用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皮肤炎症。

实验过程四:涂抹驱风油

结果:驱蚊效果明显

专家:是有效的物理驱蚊法,只要皮肤不对其过敏,就可以使用

再把手臂用洗手液洗干净后,记者又涂抹上了驱风油,同样没有蚊子靠近。

在林奕辰看来,蚊子害怕驱风油、风油精之类挥发的气味,卧室里放置几盒揭盖的清凉油、风油精,蚊子就会逃之夭夭。如果市民不会对这些产品过敏,又可以接受其味道,可以涂抹用来防蚊。

林奕辰同时建议,可以买盆蚊子不喜欢的花草带回家,如薰衣草、猪笼草、除虫菊、野菊花、紫茉莉、柠檬等,驱蚊效果都不错。此外,林奕辰认为,电子灭蚊器效果也不错,但一定要购买正品。

 

东南网莆田10月1日讯 在接到上级防控登革热工作部署之后,仙游榜头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防控登革热工作,立即召开镇党委会议贯彻落实上级防控登革热会议精神,精心部署全镇医疗救治、蚊虫消杀、宣传教育和社会救助等各项防控工作。

一是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对辖区内的群众广泛进行灭蚊防控登革热知识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宣传栏,宣传普及预防登革热知识,在各村(居)主要路口粘贴宣传海报500张,分发宣传单20000张,并通过LED平台滚动播放登革热预防措施,进一步提高群众对预防登革热的认识,呼吁人人积极参与清洁家园、灭蚊除害行动。

二是开展统一灭蚊行动。发动群众,清理门前屋后,疏通沟渠,清除积水,不留卫生死角。对喷药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要求同一时间在全镇范围内派发灭蚊药水,向水沟、垃圾池、花池等蚊虫滋生地喷洒灭蚊药物,控制幼蚊滋生,切断登革热传播途径。

三是召开全镇工作会议。召集全镇乡村医疗所人员召开紧急防控工作会议,要求乡村医生勿收治持续低烧病人,如有发现动员其前往县医院诊治。

四是加大监控防控力度。组织督查小队,到各村(社区)、各单位检查指导,要求各村(居)如有发现疑似病例,需立即上报,如若确诊,需隔离处理。

厦门日报讯(记者 刘蓉 通讯员 陈赟)根据近期厦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国际国内传染病疫情动态,经过市疾控中心专家会商评估,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厦门本地需特别关注的传染病为: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重点关注的传染病为: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重点预防输入的传染病:登革热、疟疾、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

疾控工作人员特别提醒,2014年截至目前厦门共报告2例来自东南亚的输入性病例,无本地病例发生。今年厦门在集美、思明、海沧三区开展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监测,结果显示布雷图指数介于13到36.5之间,成蚊密度1.7只/人工小时,每月采集100只白纹伊蚊检测登革热病毒携带情况,未发现阳性结果。由于厦门临近广东省和东南亚国家,人员往来密切,输入性风险较高。谨提醒赴疫区旅行的人员做好防蚊措施,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东南网莆田9月30日讯(记者 陈淑霞 通讯员 李溪 陈伟亮)为了防控登革热在辖区内出现,强化疫情预防、登记、就诊以及普及药械安全知识,29日,莆田市食药监管局北岸分局联合区卫生局组织辖区内所有乡村医生在忠门卫生院进行药械安全知识培训。

全区卫生院、疾控中心、乡村卫生所室50多人参加培训。培训会上,北岸分局工作人员组织学习了新版《医疗器械管理条例》、《福建省药品医疗器械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重点介绍“全国安全用药月”意义及要求,同时就卫生经营场所内的药械安全管理从“购、销、存、人”四方面重点做了详细解读。

会后,还现场检查观摩忠门卫生院的药房、B超室、检验室,让参会人员有个身临其境的感触,真正让培训不走过场、不流形式,切实强化从业人员的药械安全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培训取得了良好反响。

 

厦门日报讯(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黄光华李喜瑞)昨天,市卫生计生委召开登革热防控会议。记者获悉,近几年厦门几乎每年都有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至今尚未出现本土病例。

市卫生计生委孙卫副主任说,今年以来广东、云南等地相继暴发登革热疫情,近期福建输入性病例不断增多,并在建瓯、涵江等地出现本土聚集性疫情。厦门将通过爱国卫生运动集中灭蚊,清除伊蚊幼虫孳生地。

会议要求,疾控部门要做好监测工作,对发热病例要主动筛查,及早发现可疑病例,及时上报。各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医务人员登革热诊疗技术培训,提高诊疗能力和敏感性。接诊医生要对发热病人询问流行病学史,尤其对具有发热,头痛,肌肉痛,皮疹和面、颈、胸部潮红(即三红征)的病人,必须询问流行病学史。对疑似病例要采集标本,及时送疾控部门检测,对确诊的病例要及时报告并进行严格的防蚊隔离处理。

据了解,厦门常年对登革热疫情进行检测,近年来厦门几乎每年都有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多来自东南亚,其中,去年共发现6例,今年截至目前已发现2例,分别来自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均已治愈出院。至今厦门尚未出现本土病例。

今年6月-9月的监测结果显示,全市伊蚊幼虫密度呈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警戒水平,防蚊灭蚊工作不能放松。  

东南网9月30日讯(海峡导报见习记者 李方芳)近期,毗邻福建省的广东省登革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我省部分地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此次疫情的波及。昨日厦门市卫生计生委对外透露,今年截至9月28日,厦门市一共收到51份疑似登革热病例报告。经检测,仅有两例确认为输入性登革热。患者为在印尼务工的晋江人,在回国途经厦门时发病。经过严格隔离治疗,两位患者目前已经痊愈出院,未发生本地聚集性感染。

据厦门市原卫生局副局长孙卫介绍,厦门近几年检测显示每年均有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去年共确诊6例,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确诊2例,但都未发生本地感染。“现在临近国庆假期,国内外人员来往增多,提高了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发生的可能性。”孙卫说,不过,厦门市民也无须恐慌,只要避开一些“雷区”,厦门发生类似广东省登革热区域流行的可能性极小。预防登革热的关键在于防蚊和灭蚊,只要没有蚊子叮咬就没有登革热。

因此厦门卫生计生委特别提醒,长假市民如果选择出行,应尽量避免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在出发前,要注意及时清理家中积水、垃圾,消除蚊虫孳生地。

厦门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

预防登革热 要做到五个“早”

针对登革热防控,厦门市疾控中心已经制定了相关方案,将对辖区报告的发热病例进行主动筛查,尽早发现可疑病例。一旦接到登革热疑似病例报告,将严格按照《登革热疫情调查处理工作规范》开展流行病调查和疫点、疫区的卫生处理。

市疾控中心并提醒市民,尽管未发生本地感染,但广大群众仍应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处理病例,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如在登革热流行季节中到过登革热疫区(疫点)旅行、工作或是生活的人,半个月内出现相关症状时,都应想到本病,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到过登革热疫区。

东南网9月29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近日福建南平建瓯、莆田等地出现了多例登革热病例。登革热会不会传染,市民该如何预防,明日下午将有专家进行解答。

记者从省卫计委获悉, 9月30日下午4:00——5:00,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处置与疫情管理所所长,主任医师洪荣涛将接受福建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的专访,就登革热预防常识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洪荣涛所长是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专家,长期从事传染病防控、卫生应急等工作。欢迎网民踊跃提问,积极参与!

配图:图片来源网络

东南网漳州9月29日讯(本网记者 黄章富 通讯员 傅小彬)今年从6月份发生登革热病例以来,截止9月26日零时,广东全省共有登革热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9161例,福建建瓯、莆田等地也相继出现登革热病例。昨日,东南网记者从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目前漳州未发生登革热病例,已加强对登革热的防控措施。

漳州有疫情风险 多项措施防登革热

“我市具备登革热疫情传播的媒介条件,目前进入秋季,我市温度适合蚊虫繁殖,近期监测的蚊虫密度指标布雷图指数在20—45,超过20的界限,意味着一旦有外部病例输入,就可能造成登革热的流行。”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蔡茂荣接受东南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漳州还没有发生登革热病例,但是疫情风险等级较高,加上目前又值国庆黄金周,人员流动大,有可能发生输入性病例。

据蔡茂荣主任介绍,登革热疫情有很多隐性感染者,加上秋季是蚊虫的繁殖高峰期,给防控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目前对登革热尚无确切有效的病原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也没有批发生产的疫苗。

随着登革热疫情的蔓延,加上国庆黄金周马上就要来临,对此漳州市对登革热采取多项防控措施,据蔡茂荣主任介绍,市爱卫办近期针对登革热疫情,已开展环境整治,消除蚊虫孳生水体,开展灭蚊为主的秋季“除四害”。漳州市疾控中心正开展蚊虫孳生地及媒介密度监测,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加强与检验检疫部门的疫情信息沟通及共享,并对医务人员的登革热诊疗知识及防控知识的培训等举措。

提醒:加强自身的防护意识

去年,漳州市曾发生4例输入性病例。对此,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外出旅游、出差的市民,特别是到东南亚国家或到目前有疫情流行的广东、云南等地旅游,有发生发热、头疼、全身肌肉痛、皮疹、三红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向医生交代有到过疫区。

蚊虫活动时间段主要在白天日出后2小时及日落前2小时,市民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的高峰期到森林、阴暗潮湿等地蚊虫活动的重点场所。另外,市民应加强个人防护,天气开始逐渐转凉,外出野外时可以穿长袖的衣服,涂抹防蚊胺油,在蚊虫密度较高的场所休息,使用蚊帐。对蚊虫密度较高的室内及居家周围使用灭蚊剂喷杀。

蚊虫滋生地在积水、破水桶、沟渠等地,应做好家庭生活周边的环境卫生,消除蚊虫的滋生地。

相关链接: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传染性疾病,其特征为发热、头痛、肌肉痛、皮疹和面、颈、胸部潮红(即三红征)等症状及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体征。发热可达39~40℃。严重者可因出血、休克、脑病及多脏器衰竭而死亡,潜伏期为3—15天。

东南网9月29日讯(记者 吴杨珠 通讯员 许昕)针对当前登革热防控的严峻形势,日前,肖家坊镇党委政府及时启动登革热防控预警机制,并采取多项措施,安排部署防控工作。

一、及时部署,制定防控应急方案。我镇召开防控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明确要求防控领导小组要对全镇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统一的指挥、协调。

二、强化监测,认真执行报告制度。我镇卫计、防疫等部门认真做好医疗机构发热病人监测的管理,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制定和完善防控措施,高效处置疫情,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积极行动,切实做好防控工作。我镇卫生院科学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指导医疗人员开展疑似病人监测报告和排查等工作,落实疫情处置经费和应急处置药品、器械和诊断试剂的采购,保障药品质量,确保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四、强化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导向。我镇积极开展卫生健康知识、登革热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教育群众搞好环境卫生,清除蚊虫孳生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用蚊帐、驱避剂、蚊香等减少人与蚊接触机会,做好个人防护;教育群众出现发热、眼眶痛、肌肉关节痛、皮疹等症状体征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预防和减少登革热的暴发流行。

福州新闻网9月28日讯 近日,莆田发现登革热病例,如何驱蚊灭虫、切断传染源,成了市民关心的问题。除了使用灭蚊剂等产品外,一些植物也有驱蚊效果,记者在此归纳了网友们推荐的4种花卉。

茉莉花:清雅宜人,置于室内能使蚊虫避而远之。

七里香:花期可到11月,开五瓣的小白花,具有不错的驱蚊效果。

夜来香:于夏秋的傍晚、夜里开花,如满天繁星,飘出阵阵扑鼻浓香,可达到驱蚊的效果。不过,夜来香花香浓烈,置于室内易引起身体不适,建议植于窗户下面或者门口。

逐蝇梅:有“驱蚊七变花”美誉,花朵初开时常为黄色或粉红色,随后逐渐变为橘黄色或橘红色,最后呈红色。其枝叶与花朵会挥发出蚊蝇敏感的气味,具有很强的驱逐蚊蝇功效,而对人体无害。

不过,专家也提醒,花卉夜里会排放二氧化碳,不宜置于卧室,建议植于窗外、阳台或庭院处,花香过敏者也要特别注意。另外,预防登革热除了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外,应保持室内环境卫生,以及通过饮食均衡、锻炼身体、劳逸结合等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尤其是儿童和老人。

(福州晚报记者郑瑞洋)

东南网9月2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 陈荣富 实习生 纪玉屏)省卫计委26日发布消息称,截至9月25日,莆田市共报告33例登革热病例,其中涵江区31例,荔城区2例。均无重症病例,目前已治愈出院6例。

疫情发生后,当地卫生等部门密切协作,发动群众开展以清除蚊虫滋生地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落实疫情主动监测、疫点消杀、对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隔离治疗等措施。

专家提醒,预防登革热重要的措施是防蚊灭蚊,大家要立即行动起来,彻底清除居家环境的积水容器,以防止病媒蚊滋生;居住于山区的民众,更需特别注意住家周边的天然滋生源,例如树洞及竹洞等,务必用土填满,避免积水而滋生蚊虫。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蚊虫叮咬,穿长裤长袖衣服,使用纱窗和蚊帐都是较简单、有效的防护手段。发现自己出现发热、全身酸痛、出疹等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东南网9月23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李熙慧 章微) 昨日,记者从福州市卫生局疾控处获悉,今年以来福州并未发现本土性登革热病例,有关部门正密切关注登革热疫情,做好监测工作,市民不必恐慌。市卫生局疾控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福州每年从5月—10月持续对蚊媒密度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通报爱卫办。

记者也从福州市爱卫办获悉,今年8月起,福州就已购买了一批灭蚊幼虫的药,同时配合翻盆倒罐等对户外环境的治理,来防治蚊虫害。据悉,广东今年已报告了4800例登革热,为20年来之最。我省南平建殴东峰镇近日出现了登革热聚集性病例,确诊17例,均为轻症,目前已治愈出院5例。省疾控中心等专家均赴疫地参与防治。

  登革热症状

东南网9月23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章微) 登革热是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防控登革热,关键是防蚊。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促进中心提醒:国庆长假将至,计划出游的人们,特别是准备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的人们,要尽量避免蚊虫叮咬。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或怀疑患传染性疾病时,应推迟、取消或及时中止旅行,及时就诊。

靠“花蚊子”传播 不会人传人

记者获悉,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这种蚊子有黑白相间的花纹,就是我们俗称的“花蚊子”。伊蚊在叮咬登革热病人后,病毒就可在其体内存在。当带毒的蚊子再去叮咬健康人时,就将疾病传播给健康人。无论是在登革热流行地区长期居住还是短期逗留,都可能被叮咬而患上登革热。

“三痛”和“三红” 速查登革热

记者从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促进中心获悉,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4天,即病人一般在蚊虫叮咬后3~14天内发病。

患上登革热后,患者会出现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可达39℃以上;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三红:面、颈、胸部潮红(三红征),还可结膜充血;皮肤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白斑样、荨麻疹样等皮疹;皮肤、齿龈、鼻腔少量出血及乏力和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如果您具备以下3个条件:发病前14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发病前14天内有可疑蚊虫叮咬史,出现上述症状,请立即就诊。确诊后需隔离,以防进一步传播。


  伊蚊(俗称“花蚊子”)是登革热的传播媒介

防蚊七大措施

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为此,防蚊灭蚊成为防控登革热最重要的手段。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促进中心提醒:

1.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

2.如果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3.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

4.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传播登革热的蚊子一般是白天活动,日出后及日落前的两小时是其叮咬高峰时间)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5.防止积水,清除伊蚊滋生地;

6.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殖植物;

7.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


相关新闻:

今年福州暂未发现登革热病例 灭蚊防蚊是关键

东快讯(记者林雅)近日,广东发生登革热病疫情,9月19日官方通报数据显示4800人感染,引起人们广泛关注。21日,我省建瓯市也发现17例登革热病例。

对于福州市民关注的登革热几个焦点问题,昨日,东南快报记者咨询了有关部门,相关专家给出了详细解答。专家呼吁,要想预防登革热,关键是杀灭传播登革热的元凶——白纹伊蚊(花斑蚊)。

1.福州目前有出现本地登革热病例吗?

福州市卫生局:今年以来福州并未发现本土性登革热病例,相关部门正密切关注登革热疫情,做好监测工作,市民不必恐慌。

据福州市卫生局疾控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福州每年从5月-10月持续对蚊媒密度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通报市爱卫办。

另外,东南快报记者从福州市爱卫办获悉,今年8月末起,福州就已购买了一批灭蚊幼虫的药,同时配合翻盆倒罐等户外环境的治理,来防治蚊虫害。

2.登革热会人传人吗?

省健康教育促进中心: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伊蚊雌蚊叮咬了登革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吸血感染病毒后,病毒在蚊体内繁殖,至少可存活30天甚至终生,再经蚊叮咬传染给另外一个人。


3.感染了登革热有哪些症状?

省健康教育促进中心:人类对登革热不分种族、年龄、性别普遍易感,但被带毒的花斑蚊叮咬后,并非人人都会发病。

病人一般在蚊虫叮咬后3-14天内发病,表现为突然起病,畏寒、迅速发热(24-36小时内达39-40℃),伴有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有皮疹、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等)和淋巴结肿大,面、颈、胸部潮红,结膜出血等症状。但有部分轻型登革热病人表现不典型或表现轻微且病程短、痊愈快(其中有些可自愈)。

目前,登革热没有特效药,但症状一般较轻,可治愈。如果发现以上症状,及时就医,可以避免延误病情或通过蚊子传染给家人。疾病死亡率不高,死亡病例绝大多数属于重型登革热。

4.如何预防登革热?

省健康教育促进中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登革热: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如果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

日常生活中,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阴、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植物;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

福州市爱卫办的有关人士介绍,家庭中容易有蚊虫孳生的场所有废弃的易拉罐、瓶、盆、泡菜缸(腌制缸)、浇水壶、盆景、花瓶、冰箱接水盘等小型容器积水。这些积水就是家中蚊虫的主要来源地,要及时清除。如果一时不能清除的可放入少许食盐。

东南网9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 省卫计委21日晚间发布消息,近日,建瓯市东峰镇发生登革热聚集性病例,截至21日18时,共发现确诊17例登革热病例,均为轻症病例,目前已治愈出院5例。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肌肉痛、皮疹等。该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症状一般较轻,可治愈。疫情发生后,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按照登革热防控方案要求,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疾病监测,主动排查病例,落实隔离治疗措施;加强健康宣教,发动和指导群众开展以清除滋生地为重点的防蚊灭蚊工作,严防疫情扩散流行。目前,各项防控措施正在有序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