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讯 

2017年终回眸:清新

即时 | 2017-12-29 11:29

东山县以全国企业家帆船赛为契机,积极打造海洋运动特色旅游目的地,让游客全方位体验海洋休闲旅游的魅力。 郭斌 摄

东南网12月29日讯(福建日报 郭斌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 林辉 摄)八山一水一分田,好山好水好空气。福建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且独特,拥有武夷山、土楼、泰宁丹霞三处世界遗产;泰宁、宁德两处世界地质公园;还有众多闻名遐迩的黄金海岸、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绿意盎然的福建,是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海画卷”。

福建是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生态旅游先行区、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合作先行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核心区。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境内重峦叠嶂,丘陵起伏,河谷和盆地错综其间。作为祖国大陆最绿意盎然的省份,福建森林覆盖率达65.95%,连续38年居全国第一;12条域内主要河流水质保持全优;9个设区城市空气平均达标天数占比超过98%;27微克/立方米的PM2.5年均浓度更让人引以为傲——“在我们福建,‘PM2.5’的含义仅表示下午两点半”。

在罗源湾滨海新城松山湖水面,30多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与鸬鹚一起嬉戏觅食。

遇见清新福建,享受好山好水好空气

行走八闽大地,草木馥郁,青绿满眼,花香扑鼻,清新的空气,让人时常忍不住深呼吸。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作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的福建,依托自身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放眼世界版图,对接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挖掘生态旅游内涵,形成了系统化的“清新福建”旅游品牌形象推广体系。以生态文明引领全省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在全国的省级旅游品牌中确立了独树一帜的“清新福建”旅游金字品牌,让福建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扎实迈进。

“清新”不仅仅指自然环境。神奇的福建土楼、清纯的福建茶香、浪漫的海滨城市厦门、连接两岸的台湾海峡、一条联通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是福建最核心的5个国际旅游元素,构成了“清新福建”的美丽画卷。据统计,2016年,福建全省接待游客达到3.1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4000亿元,入境旅客数量保持全国第五位的高水准。日益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健全的旅游产品体系以及闽台旅游产业合作都在稳步推进,福建的大旅游产业时代已经到来,“清新福建”的形象也已经深入人心。

《旅游》版面以“清新福建”为主题,围绕福山福水、福天福地,突出宣传生态福建、绿色福建、蓝色福建,以及海丝休闲、世遗探秘、红色经典、客家文化等具有鲜明福建特色的旅游产品,并融合福建特有的“8T1M”(世界茶乡Tea,神奇土楼Tulou,绿色生态Trees,庙宇朝圣Temple,海丝纽带Ties,台湾元素Taiwan,梦幻海洋Tide,温泉养生Therma以及多元文化的交融Multi culture)旅游特色元素,加大福建旅游新成效、新亮点、新突破的宣传,增进境内外旅游业界人士和广大游客对“清新福建”旅游品牌的了解和认识,提升“清新福建”旅游品牌在境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唐朝诗人王维的这首诗,原本是用来描述画作的逼真——远看高山色彩鲜明,走近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可是依旧有许多花在争妍斗艳;人来了,可是鸟却没有被惊飞。其实,这样的场景,用来描述“清新福建”的原生态旅游——观鸟游是最合适不过的。7月28日,《旅游》版用大半个版的篇幅刊发本报记者吴恩儿采写的《观鸟游,以旅游的名义保护生态》,并配发相关链接《观鸟游的注意事项》,把观鸟游这一全新旅游方式推介给读者,引起省内外观鸟爱好者和普通游客的极大兴趣。

随着沙发客、背包客、穷游族等旅行方式的发展,近年来,一种叫作“打工换宿”的旅行方式在年轻人中颇受热捧。到客栈或青年旅馆做义工换取免费食宿,工作的同时既可以完成一段奇妙旅程,享受旅游乐趣,又能开阔自身视野和提升社会实践能力,而民宿也可以通过录用义工降低经营成本。本报记者王凤山和通讯员王为、江信恒敏锐捕捉到“打工换宿”这种新兴的旅行方式在平潭悄然兴起。通讯《打工换宿,玩出别样精彩》刊发于8月25日《旅游》版,为感慨“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奈何钱包小,哪都去不了”的年轻人行走“清新福建”提供了一种不花钱,甚至还能赚钱的旅行方式。

如果看腻了陆地上的景色,你最想去哪儿?天上,还是水下?相比起点更高的天空探险,参与度强、与大众旅游可以无缝对接的潜水越来越被广大游客喜爱、认可。《潜水,去欣赏那难得一见的美景》为您呈现“清新福建”沿海水下的精彩世界。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罗源凤梅林荫游步道风景如画,引得不少游人驻足自拍。

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生态旅游强省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的一场变革,是区域旅游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代表现代旅游发展的新方向。我省依托生态优势,在全域旅游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国创意提出要发展全域生态旅游,建设全域生态旅游省,这既是推进全域旅游工作的不断深化,也是我省优质生态旅游资源的良好体现。

去年3月,省政府印发了《福建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全省要围绕全域生态旅游省建设,以优势生态资源为核心,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福建全省作为一个景区来打造,实现“省域即景区,景区即省域”。力争到2018年,全域生态旅游省建设初见成效,部分重点市、县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建成15家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5个国家级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全域生态旅游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30家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10个国家级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在全域旅游建设和生态旅游发展方面创造一批典型经验,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既定的各项任务,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在全域旅游建设和生态旅游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7月7日,《旅游》版创刊的第一期,就刊发本报记者张辉、通讯员游雪慧采写的《乡梦计划,为全域旅游赋予新动能》,报道省级全域旅游试点县南靖面对全域旅游这一全新课题,通过乡梦计划导入更多外部资源,在内部同频共振中,做大做强全域旅游这块“蛋糕”。

德化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世界陶瓷之都、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陶瓷文化底蕴深厚,“瓷光山色”概括了德化独特的旅游资源。为升级全域旅游,德化县在推进“瓷光山色”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中,努力实现由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由单一业态向融合业态,由初级开发向深度开发“三个转变”。8月11日,《旅游》版刊发本报记者周明太、通讯员李宏图采写的《“瓷光山色”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推介德化县“旅游+工业+文化”推进产业融合的新路径。

霍童溪,是宁德市蕉城区的母亲河,有“百里画廊”之美称,沿线风景如画,文化资源丰富。近年,随着乡村游、生态游的兴起,蕉城区以“水韵”为特点,着力打造霍童溪全域旅游。11月初,本报记者吴旭涛和通讯员颜凑、张中尧踏访霍童溪沿岸的九都镇,采写的《“水韵”之旅的深度挖掘》刊发于11月10日的《旅游》版。

浯屿岛,坐落于厦门岛东南方向约6海里的海域,隶属于漳州龙海市港尾镇。这座面积不足1平方千米的村级海岛,曾作为厦门的门户,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浯屿人世代以讨海为生,远洋捕捞船最远行至南海诸岛海域。渔业兴盛,曾让浯屿岛成为显赫的明星村,但随着渔业资源日益匮乏,加之政策收紧,捕捞业遭遇产业滑坡,这个海岛渔村进入了产业转型的十字路口。12月8日,《旅游》版以接近整版篇幅刊发《浯屿岛:渔歌唱罢唱游歌》,报道浯屿人探索依托海岛资源与闽南渔村风情,发展海岛旅游与休闲渔业的故事,并配发记者手记《海岛旅游如何行稳致远》。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德化县水口镇湖坂村坐落于国家森林公园石牛山脚下。穿村而过的国家水利风景区岱仙湖,水光潋滟,波光粼粼,白鹭在湖上盘旋,构成一幅风光旖旎的山水画。

八闽乡村旅游,点燃投资新激情

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在近年来逐步形成了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城郊集约型、资源整合型、高效农业型、休闲旅游型和文化传承型七种模式。当前,全国旅游产业进入了一个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根据国家旅游局投资项目库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乡村旅游类产品实际完成投资3856亿元,同比增长47.6%,主要集中在民宿、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综合体等领域;乡村旅游游客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4%;乡村旅游营业总收入达4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2%。据预计,今年将实现乡村旅游投资5000亿元,乡村旅游消费达到1万亿元以上。预计到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超40亿人次,实现总收入2.3万亿元。

我省八山一水一分田,森林覆盖率达65.95%,连续38年居全国第一。八闽大地广袤乡村,大多拥有青山秀水的美丽资源,古村、石厝、古楼,为乡村旅游添加独特的韵味。早在2014年,福建提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全省已有300多个村庄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形成130条美丽乡村特色景观带。根据《福建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福建将深度发展乡村旅游,在全省扶持建设一批中国乡村旅游示范基地。

乡村旅游已然成为投资的蓝海,不少资本纷纷进入。7月14日,《旅游》版刊发《民宿酒店化:“老板娘文化”的标准化延伸》长篇通讯,从《“老板娘文化”还是企业化》《乡村意象与现代元素》《用民宿撬动乡建新路径》三部分剖析当前民宿业投资的不同模式。

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76个全国特色小镇名单,其中福建占9个。早在去年10月,住建部便公布了首批127个全国特色小镇。按照规划,这一数字将在三年内达到1000个。所谓特色小镇,普遍的理解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兼具旅游和社区功能的空间。它既区别于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建制镇,又不同于传统产业园区与旅游景区。本报记者张辉、通讯员谢威以入选福建首批特色小镇名单的漳州市南靖县兰谷特色小镇为例,采写《兰谷特色小镇的探索之路》,探讨特色小镇的培育路径。同一天,《旅游》版配发《避免脱离实际的“造镇运动”》,提醒特色小镇作为一个平台与载体,必须有足够优质的内容作为支撑,而非大拆大建徒有物理空间。

漳州市芗城区的古村落,最迷人的莫过于洪坑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话用来形容洪坑古村,再合适不过了。9月15日,《旅游》版刊发本报摄影记者林辉的组照《穿越时空,邂逅最美古村落》,让你穿越时空看到洪坑古村曾经的繁华。

2017年终回眸:升级

即时 | 2017-12-29 11:03

曾经并非稀罕物的中国鲎,现在已踪迹难觅,濒临灭绝。《两岸专家呼吁拒食“海洋鸳鸯”》倡议餐饮业者拒售中国鲎。

东南网12月29日讯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

《消费》版从2017年7月改版后,侧重从消费升级、民生话题、共享经济等方面入手,紧跟消费潮流,呼应百姓日常生活,解读“共享+”背景下的消费新模式。

设在福州部分商圈内的招商银行ATM机,通过“刷脸”就能便捷取款。“靠脸吃饭”的时代真的来了。

消费升级经济增长新引擎

本轮消费升级是随着收入提高和产出结构改善而发生的。在经济运行中,原来的“重投资、轻消费”的模式已经起了根本变化,尤其是在我国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消费涨势明显,消费需求对GDP的贡献由此前的45%左右提升至64.5%(2017年前三季度统计数据)。消费占比和增速持续上升,在经济增长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消费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消费结构也出现了积极变化,新的消费热点不断释放出新的消费潜力。

近来,消费升级成为各行各业讨论的热门词汇。回顾上世纪我国出现的消费升级热潮,从以自行车、手表、收音机为代表的“老三件”,到以冰箱、彩电、洗衣机为代表“新三件”,两次消费升级还能概括出流行的消费品类,而此次消费升级已远远不止消费品的升级,消费观成为升级的主角。

“从价格敏感到品质敏感,从追求稀缺到追求体验,从财富区隔到能力区隔,从注重实用到追求精神。”在业内人士看来,新的消费升级本质上折射出社会结构和思想的变化。

“中国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不是跑步前进,而是直接跨越前进。”有媒体评论认为,中国消费人群的消费心理得到了重新整合,消费升级很大程度上是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被重置,产业链上的企业会基于全新的消费欲望构建新的产品、新的服务。

如今,在消费市场上,新的消费模式和消费形态正日臻成熟,新旧之间的融合转化也更加自如。

前三季度,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9.1%,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更快,达到52.8%。与此同时,线下消费也持续回暖。商务部重点监测的专业店、百货店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和1.6%;专卖店、便利店销售额也实现了较高同比增速,分别达到8.4%和7.1%。

消费总量快速增长、消费结构积极变化,消费将继续发挥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已经成为各界共识。与投资、出口相比,消费是一台更稳定和更具韧性的经济增长引擎。未来消费增长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加强。

《消费》版面从今年7月起,持续关注消费升级话题。

7月8日,阿里的无人超市“淘咖啡”,在“2017淘宝造物节”上高调亮相。这个200平方米左右的超市,可同时容纳约50人购物,是一家“自动识别、即走即付”购物与餐饮相结合的无人零售店。一时间,各种相关新闻、分析刷爆了市民的朋友圈。在沸腾的舆论话题之后,“无人超市”是否真的将开启消费新时代?7月14日,《消费》版面刊发本报记者陈旻采写的《无人超市冲击波》,从《舆论热点还是“新风口”》《自助+人工,传统商超升级》《无人商店,畅想零售新时代》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深入解读,并配发专家访谈《“无人超市”的惑与解》。

8月2日,《移动支付上演“三国演义”》;8月11日,《绿色外卖风乍起》;9月8日,《“刷脸”时代来了》;10月27日,《传统零售行业的抉择之路》;11月10日,《“双十一”将至,优惠套路多,“剁手”需谨慎》;12月8日,《早教机器人方兴未艾》……《消费》版面紧跟消费潮流,持续不断推出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新动向的报道。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9月初,一款通体橙色的共享电动自行车进驻福州大学城内部分高校。大学生们表示“它很萌、很实用,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

聚焦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消费升级、新消费之外,《消费》版面也不遗余力关注民生话题。

7月21日,《福建省食品安全条例》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8日,《消费》版面刊出本报记者林智岚采写的《〈福建省食品安全条例〉:为百姓健康撑起保护伞》,为您解读食品安全监管难题,整治餐桌污染,保障百姓得到绿色、放心的食品,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同样在7月,本报记者程枝文发现,在我国,大多数家庭都会储备常用药以应急,但过期药品如何处理一直是个难题。过期药品不同于一般垃圾,不能直接丢进垃圾桶,其中含有化学成分、重金属,属于重要环境污染源,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一旦过期药品被非法收集包装重新上市,还会极大威胁市民的健康安全。带着这个报道题目,程枝文和三个实习生黄柳洁、杨小燕、林梦琳冒着酷暑走街串巷,调查了福州市30家定点药店的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点,寻找过期药品回收处置链条上的“堵点”,采写的《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究竟难在哪?》刊发于7月21日《消费》版。文章从过期药品回收现状着手,既分析目前出现的过期药品回收率低的原因,也给出相应的解决之道,还配发一组《他山之石》,归纳整理欧美一些国家针对过期药品回收的做法。文章刊出后,不少药店纷纷行动起来,又设立了定点的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点。

7月31日,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宣布,首批进口的HPV疫苗(宫颈癌疫苗)通过中国相关部门的检验,正式供应中国市场,中国适龄女性可通过疫苗接种预防宫颈癌。8月8日,泉州一名女生接种了HPV疫苗,成为我省首位接种者。随着疫苗陆续到货,宫颈癌疫苗的适用人群、接种费用以及接种效果究竟如何,成为许多人关心的问题。8月18日,《消费》版面刊发《家门口可打宫颈癌疫苗了》,详尽回答了上述问题。

8月28日,是中国传统的“七夕”情人节。这是一个象征爱情的节日,但对于海峡两岸湿地保护、生物保护的专家们而言,每年的这个节日却不仅仅是谈情说爱那么简单,因为这一天也是“海峡两岸鲎保育日”。中国鲎——已在地球上生活、繁育了四亿五千万年的物种,如今处于濒临灭绝境地。“七夕”情人节前3天,《消费》版面刊发了本报记者郭斌采写的《中国鲎数量急剧减少,保护迫在眉睫——两岸专家呼吁拒食“海洋鸳鸯”》,得到海峡两岸200余位湿地研究专家、海洋生物专家及热心保护海洋环境的各界人士的强烈关注,他们联名向两岸餐饮业发出呼吁,恳请商家们结盟拒售、拒食濒危“海洋鸳鸯”——中国鲎。

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然后上传心仪的照片,很快就能拿到免费打印的照片,而且画面清晰,打印纸也不错。今年初以来,这样的“好事”在我省各地不断上演,颇受年轻人欢迎。同时,由于这种打印照片的机器,既可以减少等位顾客的枯燥感,还能为商家聚集人气,也受到众多商家欢迎。然而,细心的市民发现,他们扫描二维码后关注的公众号中,有些需要实名注册,有的还要获取地理位置等敏感信息。不少市民表示担忧:免费打印照片的机器安全吗?会不会泄漏个人隐私?信息安全谁来保障?9月1日,《消费》版刊发《受热捧的免费印照安全吗?》,提醒广大消费者谨慎使用这种免费印照以防信息被盗。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阿里的无人超市在上海首度亮相后仅两个月时间,福州首家无人超市9月也正式开张迎客。

共享经济行稳致远正当时

共享经济,是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有的也说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

共享概念早已有之。传统社会,朋友之间借书或共享一条信息、包括邻里之间互借东西,都是一种形式的共享,但这种共享受制于空间、关系等要素,一方面,信息或实物的共享要受制于空间的限制,仅限于个人所能触达的空间之内;另一方面,共享需要有双方的信任关系才能达成。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共享开始从纯粹的无偿分享、信息分享,走向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共享经济”。

时下,我们身边的共享产品越来越多,各路资本逐鹿共享经济。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衣橱等“共享+”消费模式相继进入人们的视野。7月7日,《消费》版刊发本报记者吴洪撰写的《“共享+”,这把火能烧多久》,从《从“我”变成“我们”颠覆传统消费模式》《物品需求不同“共享+”冷热不均》《推广绿色理念 避免过度共享》三个方面深入剖析共享经济。接受采访的专家学者们指出,虽然尚存在诸多问题,但资本大举布局共享产品的时代已经来临,在这种大背景下,物品所有权的重要性将不断降低,“拥有”反而意味着要花费更多时间、金钱、人力去维修、保养和升级。共享的生活方式提升了物品使用效率与使用价值,在市场经济及相关政策引导下,“共享+”的消费模式必将逐渐规范、成熟。

进入第四季度,关于共享汽车的新闻不断。省内的,一些共享汽车运营商借助资金实力,在部分城市实现异地借还车了;全国性的,国家有关部委发文,明确支持和推动共享汽车行业健康发展。有研究表明,一辆正常使用的共享汽车,其利用率相当于10~12辆私家车,因此共享汽车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拥堵,提高道路和停车资源的利用率。从使用成本来看,租赁共享汽车也比养私家车更合算。当共享汽车足够便利的时候,你是否会放弃私家车,成为共享汽车的“铁杆粉”?12月初,《消费》版面刊发《共享汽车越来越方便,你还买车吗?》,为读者朋友们算了一笔经济账——按照一周开车2~3次,每次行驶1~2小时来算,租赁共享汽车,每周总的费用也就100元左右,而养一辆私家车,购车的资金投入,加上例行保养、保险、维修费还有油费、停车费等,一年少说也要万把块钱。

受共享单车冲击,不少城市公共自行车遭遇滑铁卢,或被搁置无人问津,或主动退出市场。沙县却扬长避短,重新定位目标群体,找准特色拼服务,通过改进车型、优化服务、增设站点等方式,走出了一条发展的新路子。本报记者程枝文的《公共自行车,如何便民更利民》,对城市公共自行车这一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如何做得更好做了解读。

2017年终回眸:探索

即时 | 2017-12-29 10:29

晋江围头村

东南网12月29日讯 家园是什么?家园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居所,是魂牵梦萦的精神依托、心中永远的圣地。“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住有所居、心有所栖。家园建设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和谐社会的期待,凝聚着社会发展的共识。

2017年7月福建日报改版后新增的家园版,在继承此前政文版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侧重绿色家园建设和环境治理,在城市化进程中关注人文情怀,传承文化根脉,寻找诗意栖居,留住美丽乡愁。

2017年,在城市的喧闹处,在偏远的乡村里,记者见证了变迁、汗水和欢笑,为此而谱写出一曲曲和谐的乐章。承载着梦想、奋斗、幸福、未来,我们共同的目标是——守望温馨美丽的家园。

永泰仁和庄

福州油纸伞与菊花相映成趣。

活在当下,非遗传承老树开新花

□ 树红霞

从象园木雕到福州剪纸再到福建漆艺,从千年油纸伞到永春纸织画再到闽菜博物馆,重拾采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心里依旧是暖暖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在于活的精神,在于技艺背后人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仰。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你能看到,他们为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事实上,正是有了这群最可爱的人,散落在八闽大地的非遗才得以活起来传下去。

保护非遗,重点是保护好非遗中的古老技艺。我们把非遗传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就是希望非遗为闽文化创造注入灵魂和活力。

在第二届亚洲漆艺展上,不论是黄时中、黄文华父子分别创作的脱胎漆器《梅花》《空》,还是蔡水况、蔡士东父子分别创作的漆线雕《四方至尊》《宝相金花瓶》,都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漆艺在途,传承有序。同样,一大批象园木雕艺人至今仍保留着对传统手艺的敬畏和热爱,坚守艺术性、思想性和创造性相统一,不给粗制滥造产品留土壤。

非遗,不仅存在于浩如烟海的典籍里,也贯穿在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之中。因此,重视非遗,最终要落到人上,通过尊重人的价值、情感和习惯,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非遗保护的最终目的。

为寻回福州茉莉香,续写“灯下美人月中狮”的美谈,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示范基地负责人翁文峰,坚持古法窨制,重塑茶摊文化,6年免费向市民赠送茉莉花苗110万株。他心里有个愿望——让家乡重现“小时候的味道”,把福州种成中国最香的城市。

创新是激活非遗的永恒指向。当85后“理工男”严磊,意外接触到走在消失边缘的油纸伞,他毅然辞掉火力发电厂的工作,一门心思复兴这项传统技艺。为了让千年油纸伞优雅地走进现代生活,他痴迷于改良与创新,从淡化桐油的异味到改制成油纸伞灯,不断发掘油纸伞的艺术价值。

非遗传承,就是与时间赛跑,亟待扩大传承人群体系。我们欣喜地看到,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闽菜文化,今年9月底,福州市闽菜博物馆投用,专门设置了佛跳墙制作体验区。更重要的是,聚春园有专门的厨师团队与院校合作,开设闽菜烹饪班,做好闽菜传承。

非遗,还需现代淬火。文化遗产正逐步融入当代文化生活中,并转化为今天的文化产品、文化追求和文化向往。实践证明,唯有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以发展的眼光全链条审视,以改革的思维整体统筹,非遗才能老树开新花。

2017年12月15日家园版

相关报道

★8月11日 《织纸成画,民艺瑰宝待逢春》

★8月18日 《北艺南传,鲜为人知的莆田景泰蓝》

★9月22日 《象园木雕,雕出别样精彩》

★10月20日 《守住文化根脉 剪出别样味道》

★11月24日 《大漆文化,值得期待的复兴》

★12月1日 《以文化为滋养,闽菜味更浓》

★12月8日 《一株茉莉花,香飘千万家》

★12月15日 《千年油纸伞,焕发新生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永春蓬壶镇

南安市蓬华镇华美村

书香相伴,阅读推广永远在路上

□ 树红霞

从读书日到读书会,从书展到沙龙,在八闽大地,阅读推广活动风生水起,阅读之风越来越浓。我们欣喜地看到,各级政府、各类文化机构、民间组织和阅读推广人都不遗余力地为读书的梦想付出切实的行动。

印象最深的是,在我们身边活跃着一支阅读推广人队伍,他们撒花播种,将一本本好书带到孩子们身边,传递阅读乐趣,分享智慧光芒,换来缕缕书香。

在第十三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上,福州教育研究院教研员雷劲荣获“年度点灯人”称号,儿童阅读推广之路上的她,沉稳而执着,温柔而坚定。如今,像她这样的热心阅读推广人越来越多,我们的城市阅读风气也渐渐浓厚。

阅读既是个人的事,也是国家的事。没有全民阅读作为根基,全民素养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所幸,全民阅读,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阅读是一项和心灵塑造、人文培育有关的活动,有魅力的校园,首先是散发着书香的。

因着这个理念,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独创鳌峰亭读书会,创新开展课堂引读、师生共读、家校齐读、社区助读,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今年5月,2017华夏阅读论坛在三明学院举行。论坛上,构建学习型家庭、书香校园、图书馆阅读推广“三位一体”全民阅读推广方略首次被正式提出。

读者也是由读者造就的。想要家里有个小读者,就少不了一个大读者。在福建省少儿图书馆,每个周末都有亲子类的公益讲座,前去陪伴孩子一起聆听的,多半是年轻的父母。在山区大田县的图书馆,每到周末,很多家长习惯性地陪孩子在公共阅览室悦读,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

阅读改变人生,也改变城市的气质,城市因阅读而高贵。我们看到,尽管实体书店的日子仍不好过,但市场开始向好。

“梦,是最真的现实”,这是大梦书屋的标语,也是其逆袭的最好注解。有了让书店成为都市文化地标的梦想,图书经营者就会多一分责任担当,多一些创新精神,努力拉回读者,重拾阅读带来的美好体验。

进入自媒体时代,阅读推广的展开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我省很多阅读出版机构都开通了微信公众号,还出现了一些阅读新媒体联盟、读书会新媒体联盟,其核心就是要在阅读和新媒体之间搭建有效的匹配,以期实现阅读推广效果最大化。

文化自觉,不妨始于自觉的阅读。如何引导更多人把阅读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如何加快城乡公共服务资源整合,提供便利的阅读条件?这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因为,阅读推广永远在路上。这也是我们推出“阅读推广在路上”专栏的初衷。

2017年5月4日政文版

相关报道

★5月3日 《用阅读温暖孩子的童年》

★5月4日 《让阅读直抵孩子内心》

★5月19日 《阅读推广,如何播下“读书的种子”》

★5月25日 《网络时代,用什么滋养孩子的心灵》

★6月7日 《我们一起“悦读”吧》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龙岩市小池镇汪洋村

内外兼修,家园建设美丽更宜居

□洪东妹

都说天生丽质难自弃,但再美的容貌,也要精心呵护才能保持。

保护绿水青山,建设宜居环境,延续传统文脉,守望美丽家园,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最朴素的愿望,他们齐心建设美丽家园,各自找到适合的发展路径。记者关注这些宜居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剖析它们生态宜居、清新富饶的背后,究竟有多少的付出和投入。

建设美丽乡村,考量着各级政府对美丽的认识能力,如何避免“见木不见林、好看不中用”现象?光泽县寨里镇的答案是,一个规划抓到底,以点促片,N村共创品牌,培育发展新动能。

华安县官畲村的生活生产用水全赖于一股发源于山顶的细泉。300多年前畲族先民迁居至此,就划出水源涵养林,任何人不许入林砍伐。一代代官畲人谨守规矩,立下严格的保护措施,如今,那片山林依旧葱郁,“生命之水”潺潺流淌。

沉寂600多年的永泰县巫洋村,仰赖天恩祖德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村民们同心协力建成美丽乡村后,又开始了“幸福家园”建设,一步一个脚印,把家乡建设得更美、更宜居。

传统建筑物是悠久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应当认真保护传承。在福安坂中乡松潭村,70后郑华秉持这样的理念,自己动手修补老厝,20多年来用心坚守百年古宅。

惠安县小岞半岛被称为“原生态惠女保育区”,吸引了大批画家、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小岞人在保护原生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设生活艺术岛,让生活融入艺术,以艺术滋养生活。

……

每一次编读这些稿件,我总是被深深打动。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等待着记者去挖掘。我们期待,只要每人都多一点付出和投入,未来会有更多幸福家园春暖花开。

2017年7月14日家园版

相关报道

★3月30日 《畲寨,三百年传承护林“公约”》

★7月14日 《巫洋 天赐祖恩600年“世外桃源”展新姿》

★7月28日 《坚守老宅20多年,演绎别样人生》

★8月25日 《村民自治,共建“最美三江源”》

★9月8日  《小岞,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

★11月3日 《复兴古村落古庄寨,永泰在行动》

 

2017年终回眸:探索

即时 | 2017-12-29 10:21

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

东南网12月29日讯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号召大家“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样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也让生态版的采编人员充满了担当和使命。在这个朝气蓬勃的时代,我们有责任做好记录者和监督者的工作。无论是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还是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对于推动文明的主动作为、点滴探索,我们都大声地鼓与呼。

2017年,我们不是站在路边拍手的人,而是躬身到一线、到基层、到实践和创新的发生地,深入采访和调查,用八闽大地正在发生的精彩故事,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漳平永福镇樱花茶园

足迹,见证绿色发展行动力

福建日报记者 黄雪梅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日益完善,十九大进一步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制度与机制不断完善,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也很明了。

谋定之后是行动。我省各级政府、各类企业、各方民众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力行生态文明建设。政府层面,在观念引导、体制构建、制度完善、系统推进、行动落地等方面,各地各部门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企业方面,因企制宜,因地制宜,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消费者方面,绿色消费意识逐渐增强,绿色生活方式开始流行,从需求端为绿色发展提供动能。

聚焦“践行能力”,就成为生态版的报道重点,各方践行的“足迹”,就是记者采写的“事迹”。对于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重点,在观察解读之后,以述评的方式传达给读者;对于各地各部门和企业的新理念、新探索,则以典型性深度报道,讲述“生态美的福建故事”。

报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就是抓住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这个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的课题,引起省里及相关部门的高度肯定。刊登该作品的福建日报生态版因此被选送进京,参加9月26日中央对外联络部与福建省委联合举办的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宣介会的图片展。

“生态产品”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提出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先行区”,并作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定位。如何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这是值得思考与实践的课题。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需要一个价值实现的过程,要保护、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同时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最大化。这个过程需要理念创新、制度建设、科技应用、绿色发展来支持。

对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的科研进步与科技创新,记者进行了深入的采访调查。

我省生态资源丰富,造林及森林经营、湿地和矿区生态修复的碳汇潜力巨大,发展林业碳汇是森林产品价值实现的一大路径,没有数据就没有交易,那么,怎么获取基础数据呢?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科研人员近30年来致力于研发碳汇计量技术。记者深入到三明野外研究站,在那里住了两昼夜,观察了解科研人员是如何掌握原位监测数据的,并就此采写报道《让林木在“数据”中增值》,引起广泛好评。

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如火如荼,党报新闻报道也要与时俱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今后在生态文明建设报道中,记者将重点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关注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情况、关注绿色技术与绿色金融的创新动态,从制度到实践,从理念到成效,继续为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鼓与呼!

2017年9月15日生态版,主打稿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因抓住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这个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的课题,引起省里及相关部门的高度肯定。该版被选送进京,参加9月26日中央对外联络部与福建省委联合举办的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宣介会的图片展。

相关报道

★7月21日 《谢祥财教授的“实验田”》

★7月28日 《换个方式,给生活做做减法》

★8月25日 《“雪人”打造技术翅膀 放飞绿色梦想》

★9月15日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

★10月20日 《黄川:一个矢志生态护岸的“砖家”》

★11月10日 《绿色建筑,如何真正“绿”起来》

★11月17日 《泉州物流业:从供给侧践行绿色发展》

★12月1日 《让林木在“数据”中增值》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采集森林碳汇数据

跟进,迎接垃圾分类开局年

福建日报记者 陈旻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却是体现一个地方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2017年,对于全国乃至我省的垃圾分类事业来说,是个重要的起始。

2016年12月21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2017年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据此,包括我省福州、厦门在内的46个城市将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虽然目标明确,但垃圾分类工作究竟如何开展,采取什么技术路线、什么管理方法,并没有一定之规,而且时间紧、任务重,相关部门、有关人士都在上下求索。

在对环保志愿组织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在政策下达之前早已有人在默默尝试、探索,甚至长期实验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之道,其中有从自家做起、辐射全小区的普通市民,也有尝试厨余垃圾生物降解方法的居民小区,还有一批专注垃圾后端利用的企业,在垃圾分类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有人在贡献力量。媒体要做的,就是把他们的经历挖掘出来,总结出一些可行且有效、适用的做法,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发,给决策者一点借鉴。

2017年4月20日,生态版推出“关注垃圾分类”栏目,持续深入地刊发记者的系列深度报道,并及时反映报道我省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进展。2017年6月福州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2017年9月10日《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我们都及时跟进,深入报道。

在政府的重视、社会各界的不断探索和媒体不懈的鼓与呼下,我省特别是厦门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发展飞快,获得各界好评。11月30日,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在厦门市召开。

垃圾分类的开局之年,我省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11月28日,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福建省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明确厦门、福州城市建成区分别于2018年、2019年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其他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城市建成区于2020年前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来年的垃圾分类工作更加明确而坚定,而艰难探索仍在路上,因为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攻坚战。我们媒体人的脚步,也将更加匆忙。

2017年7月14日生态版

相关报道

★4月20日 《一个居民小区的垃圾分类探索》

★5月11日 《第三方服务助力垃圾分类》

★6月1日 《从农药瓶开始,向有害垃圾宣战》

★7月14日 《福州试点生活垃圾分类 你准备好了吗》

★9月8日 《“环保屋”开启资源回收之路》

★9月22日 《塑料循环再生高值利用——从“白色污染”到“绿色财富”》

★11月24日 《利乐包回收,利小也可大作为》

★12月15日 《福建探索“众心细分类,资源再循环”》

★12月22日 《洋垃圾禁令之下的挑战与机遇》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戴云山动植物资源丰富

记录,期待水清河畅新愿景

福建日报记者 陈旻

水是生态之基,防治水污染成为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要举措。

2017年初,我省出台《2017年全省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加快58条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

2017年3月1日,《福建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施行,我省迈入全面治水时代。截至12月份,全省4973名河长和13231名河道专管员上岗履职。全覆盖、全域化、全周期推行河长制,包河治水、强制治水,让八闽大地的每一条大河小溪焕发生机活力。我们用文字记录下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改变。

在河长之外,社会上还有一批热心水体保护的“百姓河长”,他们义务为河道保驾护航,对污染问题进行监督管理,成为官方河长的有益补充。

在生活污水治理方面,我省2017年也加大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扶持力度。省住建厅将管网建设与改造列入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全省农村生活污水乡镇处理设施2017年建成任务100个,目前宁德、福州、南平已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我们也关注、挖掘了一些污水处理企业,他们通过优秀的处理技术,把污水转化为再生水资源,给城市增添了一张“生态水处理”的名片。

当然,河水治理特别是内河治理是个系统工程,任重道远,绝非短期能奏效。我们相信,有关方面将直面污染,以刮骨疗毒的勇气,下决心下力气全面实施治水大战。我们也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并记录,给读者带去最美的期待。

2017年12月8日生态版

相关报道

★4月6日 《深化“河长制”,让源头绿水长流》

★5月18日 《龙文内河整治,且听“老船长”说》

★5月25日 《南安河长,守护泉州“大水缸”》

★6月15日 《不信水乡唤不回》

★6月22日 《六水同治,“桃源”美景今又现》

★8月18日 《懂得“舍弃”,这个水源地收获了更多》

★10月27日 《生活污水的分布式解决方案》

★12月8日 《光泽县司前乡:追着问题治河道》

年终回眸:他们,带来新变革

即时 | 2017-12-28 11:34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东南网12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游笑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角已经吹响2年有余。

号角之下,创业创新不再是少数人的专业,而是多数人的机会。各种新兴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让普通人有了更多创新创业的可能。

他们之中,有追求卓越的技术创新者,有怀抱梦想的草根创业者,也有充满情怀的社会创新者。用创新创业,他们成为了推动经济变革的生力军。

在我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让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双创”支撑平台快速发展,量增质升。截至目前,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备案总数达165家,其中在孵企业4549家,创造岗位7.86万个。全省各类众创空间达500多家,省级众创空间达178家,常驻创业团队或初创企业达6360个。福建的创客们,有了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舞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关注创新创业,《双创》版从2017年7月起,观察、记录发生在福建的创新创业热潮。以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目的,《双创》版融合版面+移动端宣传资源,把脉双创趋势,剖析双创政策,记录双创成果,传播双创资讯。我们和读者们一起,守望经济新动能,助力双创在福建。

本期《回眸》,将为大家呈现我们的记录。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新政策

  三明学院学生在众创空间里设计陶艺产品。福建日报记者 周明太 摄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7月,我省发布《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十条措施的通知》(创十条),立足于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改革创新、注重实效,从营造氛围、构建空间、培育主体、强化服务等方面为全省创业创新提供支持。

两年后的11月9日,我省发布“创十条”升级版——《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进一步系统性优化我省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拓展创新创业覆盖广度,提升创新创业科技内涵,增强创新创业发展实效。《双创》版对此进行了重点关注。

实施意见共32条,从七方面提出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措施,分别是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拓宽“双创”企业融资渠道,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激励各类人才流动发展,打造创新创业平台载体,推动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创新,创新政府部门服务机制等。

顶层设计,带动各地各部门密集推出对“双创”的政策扶持。其中,形式多样的政府创新补助,让高校、科研机构,尤其是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呈现出积极的态度,也激发了创新创业者的热情。

2017年7月6日,《双创》版推出《普惠创新 十亿元企业研发补助在路上》,重点报道了省科技厅、财政厅推出的《福建省企业研发经费分段补助实施细则(试行)》。这项具有普惠性的政策,在影响范围、实施力度等方面全国领先。其最大红利在于补助上不封顶,与其他优惠政策可以叠加享受。截至目前,全省已有431家企业获得2017年度企业年中及单项研发经费预补助共1.1亿多元。

新媒体

第二届海峡两岸新媒体创业大赛启动现场

分析显示,2016—2020年,中国新媒体产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高达13.9%。面对迅猛发展的新媒体,传媒媒体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作为省级媒体龙头,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正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媒体资源,大力向新媒体进军,并率先搭建起新媒体创业服务平台。其中,新媒体创业大赛就是其中之一。

11月15日,第二届海峡两岸新媒体创业大赛在福州拉开序幕。大赛由福建省委宣传部指导,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主办,东南网、福建报业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承办,面向两岸新媒体创业者发出召集令,邀请他们一起加入新媒体创业生态圈,共同展示、交流、合作、成长。

大赛启动后,《双创》版借助大赛平台,持续报道大赛举办的沙龙、论坛等活动,为新媒体创业者提供有关新媒体行业变革的最新资讯,同时,为创业者提供有关信息,帮助他们对接新媒体创业服务平台。

这些内容包括《在这里,透视新媒体——第二届海峡两岸新媒体创业大赛启动》《新媒体创业如何保护版权》《内容创业如何变现》《行业大咖热议出海掘金之路》等。

《双创》版的报道,聚焦新时期的媒体之变,不仅彰显福建新媒体创业者的强劲实力,也让福建本土新媒体创业生态圈更加活跃。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新职业

福建青创的导师们在一起。

“2018年1月18日,全国投资界大咖将云集厦门,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的100多名天使投资人将在此组成中国天使投资人联盟。福建的投资人快来报名,在我们自己家门口结交来自全国各地投资界精英们。”

12月25日,福建天使投资人黄可可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段话。作为将天使投资人社群引入福建的实践者,黄可可推动了首届中国天使投资节在福建落地。这场由中国创投委、厦门市人民政府、清华海峡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活动,将给福建的天使投资环境增加亮色。

天使投资人,是《双创》版重点关注的群体之一。2017年10月11日,《双创》版刊登《孵化创业梦的新职业人》,关注双创热潮下的三类具有代表性的新职业人,包括天使投资人、股权架构师、敏捷教练。这些新职业往往不为人熟知,但却常常出现于各类创业基地、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服务创新创业,他们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创业导师,是《双创》版关注的另一个群体。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创业导师成为稀缺资源。然而,创业导师对创新创业者来说不可或缺。在我省登记在册的2000多名创业导师中,身兼多职现象严重。此外,各部门导师认证标准不一,导师库专业类别不均衡,有关部门对导师职业化倾向提升应变不足等,成为我省创业导师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2017年11月30日《双创》版刊登《创业导师:职业化之路在哪?》,关注这一新职业的现状。

新平台

在闽清创客小镇,创业培训活动正在进行。

助力农村创新创业,2016年底,科技部公布首批638家“星创天地”名单,我省20家单位入选。2017年12月,国家科技部公布的第二批“星创天地”名单里,我省又有22家入选。

这是一种全新的创业平台。作为“农村版”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是推动农业农村创新创业的主阵地,它能为科技特派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职业农民等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服务平台,进而促进农村创新创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助推科技扶贫和精准脱贫。

我省搭建“星创天地”有何经验?对此《双创》版重点报道了泉州农业科技园区,试图找到答案。2017年8月3日,《双创》版推出《万亩创业热土,“星创天地”的泉州实践》,报道了泉州农业科技园区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农村,转变为不断扩大的农业创业热土。在农业技术、资金、政策的助力下,25家高科技农业项目入驻于此,创造出60多亿元的年产值。

在闽清,一个普普通通的库区小镇,也试图搭建创业平台,打造“农村万达”。11月2日,《双创》版推出《创客小镇,一个“农村万达”设想》,报道闽清雄江镇以闲置的房产为媒介,聚集了一大批建筑师、设计师、创客、天使投资人。这个新的创业平台以活化当地产业为思路,吸引许多当地农民正紧随其后,参与小镇的改造。一个以创新创业为内核的乡村振兴样本,呼之欲出。

青年,创新思维活跃,创业动力强烈。在近几年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下,扶持青年创业为目标的平台正涌现。它们正借助资源优势,紧贴青年创新创业要求,为他们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舞台。

为推介这些平台的做法,《双创》版相继推出《创业孵化,为青年撑起一片天》《创新驱动,一个县城的众创号角》,报道了石狮狮城青年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和永春青年创业园两个平台,揭示他们是如何为青年创业服务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新业态

市民何先生在体验VR产品。 汤永巍摄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新经济”概念,以期培育中国经济新动能,这引领了中国创新创业的新方向。

数据显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实施的近两年来,平均每天有4万个以上市场主体在国内注册登记,相当于年增1500万个左右。这其中,不断涌现的经济新领域让人目不暇接。

双创在福建,也吹响了“新经济”变革的前奏曲。从2017年7月开始,《双创》版陆续报道了共享绘本、出海服务、洗衣机租赁等创业新领域,揭示我省在双创热潮中涌现的新生事物。

地方传统产业,如何借新经济的力量转型升级?《双创》版将选取的样本用报道的方式呈现。如9月28日刊发的《德化陶瓷发力“机器代工”》,关注瓷都德化如何借助科技创新破解产业发展的瓶颈;11月9日的刊发的《站上风口,南安打造泛家居产业联盟》,关注南安家居行业如何借助互联网,探索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11月23日刊发的《数字创意之城,平潭创想》,关注平潭如何追赶风口,推动数字创意产业在平潭落地生根。

实业品牌如何拓展生存空间?在福建,基业深厚的实业家们走到了家族传承的十字路口。“企二代”们有的子承父业,有的则选择了与父辈截然不同的道路——投身如火如荼的“双创”事业,成为福建创新、创业、创投的一股新生力量。

从“企二代”到“创二代”,《双创》版持续关注这个群体,报道踌躇满志的他们如何大胆实践,助力福建经济转型升级。如9月14日刊发的《周士渊:吹响“创二代”集结号》,关注七匹狼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士渊创立启诚资本,并集结多名福建“创二代”共同发起创投基金。10月26日刊发的《“企二代”要敢创未来》,关注厦门银鹭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清渊之子陈朝宗的创业故事。他们正以创投为媒介,整合传统行业的资源优势,为家族企业寻找新的成长点。

年终回眸:2017温暖你我的平凡人

即时 | 2017-12-28 11:15

东南网12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文图)

他们也许很平凡,很普通,甚至可以说很草根。

然而,正是他们,用最朴实的感情和举动,在2017年的年历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年,记者回顾起采访他们的点点滴滴,有一种感动在心头。

这一年,因为他们,我们伴随着温暖与感动走过。

省助困公益协会:让支持更有温度

每个参加联欢会的孩子都能拿到省助困公益协会志愿者精心包扎的礼物。

夜幕降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童血液科病房里欢声笑语一片。科室李健主任、陈再生主任,桥亭冰清玉洁基金的代表林冰清带领着福建省助困公益协会的志愿者们,给躺在病床上的白血病儿童送去祝福和礼物。

当小朋友们领到节日礼物,无法参加联欢的遗憾和低落情绪立刻被惊喜淹没。一个小朋友还拉着林冰清的手说:“姐姐,你好漂亮,你明天还会来看我么?”

林冰清十年前也曾是白血病患者,幸运的是,她康复了。

“我在住院时候,也曾有一个惊喜‘老爷爷’出现在病房里,给我和病友们送来礼物。我也想给其他孩子带去和我当时一样的快乐!”怀着这样的梦想,林冰清八年来一直坚持公益,“我希望有更多人能关注到这群特殊的小朋友们,知道社会上还有很多关心他们的群体!”

24日下午,在协和医院的学术报告厅还举办了病房教室“联欢会”。联欢会得到了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福州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桥亭冰清玉洁基金、北京轻松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鼓楼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支持。当天到场了100组白血病儿童家庭,倾情献上了歌曲独唱、家庭合唱、钢琴独奏、讲故事、滑稽剧等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同时穿插了多种游戏互动环节,气氛热烈,“暖”意十足。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看到礼物,孩子们可开心了。

“我们希望小朋友们平平安安,早日康复,也要感谢所有一起努力的爱心人士!”省助困公益协会秘书长林斌说道。

2016年5月,福建省助困公益协会、福建日报社经济文教部联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童血液科舒缓治疗团队发起针对白血病患儿家庭的“病房教室”公益项目。经过一年多的运营,作为爱心和资源汇聚的平台,“病房教室”项目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今年3月,省委统战部机关团委携手福建日报社经济文教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发动新社会阶层人士读书班学员、省直统战系统青年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企业,联合发起的“关爱白血病儿童公益骑行活动”。通过骑行募捐、实地募捐和网络募捐相结合的形式,本次活动共募得善款42488元,全部捐赠给 “病房教室”公益项目。

4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在福州设立了“919(福州)儿童舒缓疗护项目”,为病房教室的持续运营发展注入了更强大的支持。8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省助困公益协会还共同发起“百童计划”公益项目。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向该项目捐赠100万元,计划救助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治疗的100名贫困白血病患儿,每名患儿可根据项目规则申请1万元医疗补助。

目前“病房教室”不仅有了新家,而且配备了专业医务社工,课程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中,临终关怀的探索正在起步。(详见本报2017年11月23日10版《给小白们提供更有温度的专业支持》)。

不仅是欢乐和祝愿,更是信心和支持,来年我们的爱还会继续。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小善公益:让公共设施更有善意

地铁工作人员帮助残疾人进车厢。

24日,福州市小善公益服务中心志愿者带领两名残障人士坐着轮椅对福州地铁一号线进行第二次无障碍出行测评,希望通过切身体验给福州地铁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今年年初福州地铁一号线正式通车,本报记者跟随福州小善公益志愿者带着一对盲人夫妇乘坐福州地铁,发现无障碍设施目前还有不少“障碍”,并且提出了盲道设计、盲文提示和语音播报等方面的改进建议。(详见本报2017年1月10日5版《盲人独自坐地铁,目前有点难》)。

小善公益负责人郭兵表示,无障碍测评只是一种文明倡导方式,旨在通过轮椅体验老人、伤者、残障者、孩子、孕妇、携重行李者等行动不便者在使用公共设施的场景,并客观记录,提醒设计与决策者,方便弱势群体使用的公共环境,更适用健全人。

第二次测评,他们选择了东街口、三叉街、上滕、树兜4个地铁站。他们发现上滕站没有无障碍电梯,最后只能通过114求助工作人员。经询问了解,福州地铁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均未接受过助残助老培训,于是小善公益志愿服务培训师现场指导地铁工作人员用安全省力的实用技巧帮助两位轮椅使用者顺利上车。

根据体验观察结果,他们对地铁公共设施建设提出了建议:每个站点的卫生间应按比例配置一些低位小便器,以方便小孩及不同身高者。增设婴儿护理台,方便年轻妈妈为孩子换尿布等;目前地铁每站仅设置一台升降电梯,建议今后开通的地铁站增设电梯、升降平台以服务不同人群;盲文指示牌须经盲文专业人士核对确认后再投入使用,尽量不要成为摆设,如在楼梯扶手处可以注明盲文,对照说明此梯通往某某地标……

郭兵表示:“大家都已看到福州地铁对无障碍设施的投入,既已投入,那设施是否能用、好用,更应该不断通过实践检验并加以改进,我们的测评希望能提供有用的参考。如果需要,小善公益服务中心还愿意免费为福州地铁培训1000名工作人员及志愿者。”

作为助残公益组织,福州小善公益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实现真正的无障碍。面向盲人群体,他们大胆发声,让社会大众了解盲人,更好地帮助他们融入主流社会。他们推出全国第一份盲文菜单,第一部盲人志愿服务培训短片,举办交换“视”界社区棋王争霸赛,让明眼象棋爱好者戴上眼罩,和盲人朋友一起开展中国象棋比赛;他们还带领志愿者一起上街调研绘制无障碍爱心地图,目前2017友善空间无障碍地图银行窗口版正在最后的内部测试中,即将面世;有感于老年人容易走失孤立无援的情况,他们制作“小善平安福”二维码防走失身份牌,向智障人士和失智老人免费发放,倡议大家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简单助学:让爱更有持续度

临近年末,福建省简单助学公益协会的志愿者们按照原计划下乡。12月23日—24日,各组人马分别到闽侯、福清、永泰、柘荣、建瓯、屏南、福安、浦城和寿宁等地走访了65户贫困户,发放生活补助款。

截至12月中旬,仅仅基本生活补助项目,简单助学志愿者超过1000人次下乡182次,在全省各地150个乡镇走访看望1205人,直接入户发款139.46万元。

这一年来,这些志愿者的总服务时间约1.6万小时。

除了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家庭的孩子们进行资助之外,他们还对高中生(含中职生)和大学生进行资助。“今年有288人次的高中阶段学生获得了68.65万元的资助,61名大学生获得33.6万元的资助。

福建省简单助学公益协会明年将走入第15个年头,2017年度协会的募款下降40万元。”今年我们调整运作模式,特别是放弃了传统型‘结对捐助’。”会长郑斌对于收缩心中有数,“人手也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开展。”

除了传统的资助,今年简单助学也对医疗救助项目投入了一定的精力,截至目前,简单助学医疗救助共资助10人12万元。7月,他们启动了针对脊柱弯曲的两名女童舒怡和陈敏的救助,为她们募集手术款,希望帮助她们直立行走。两个女孩的境况甚至引起了省外爱心人士的关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联系了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博士,亲自主刀为舒怡做矫正手术。(详见本报2017年7月6日10版《用爱,为她们撑起挺直的人生》)

随着受资助的孩子日渐长大,初三后孩子的跟踪支持怎么做。目前简单助学正在进行相关数据收集整理。“我们在完善所有受助孩子及其家庭资讯,建档立卡,精准识别,也能保持更好的沟通和追踪。初三后的教育保障会是明年的工作重心之一。”郑斌说道,“如果我们做不到‘进球者’,那就扮演好‘传球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福大助残创业中心:让创业更有力度

邀请盲人朋友体验智能导盲杖,提出改进意见。

2017年底,福州大学公益助残创业实践中心开通了“创业百问”微信公众号,主要受众对象是大学生群体和高校教师,还有一些创业刚刚起步的人士。就在12月23日,中心度过了一周岁生日。“创业百问”微信公众号的诞生,正是他们面向大众的公益回馈之举。

福州大学公益助残创业实践中心是依托在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成立的大学生创业平台,继2016年发明能让听障语障人士“能听能说”的社交手套之后,2017年他们再度研发出方便盲人朋友出行的新型智能导盲杖,在福建高校公益助残创新创业领域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本报对他们的创业故事进行了报道(详见本报2017年1月25日5版《公益小创业,社会大担当》)。

在文章见报后,福州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主动上门商谈合作。2017年6月,他们与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在包含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专业培训、辅具研发成果转化、技术交流等诸多方面开展合作。他们的合作开创了残疾人辅具工作政府与高校合作的先河,打开一扇门,集合各方力量,探索合作机制,以便更好地提升残疾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对于这次的合作,本报也进行了追踪报道(详见本报2017年6月6日5版《社会参与,一起打通“最后一公里”》)。

一年来,福州大学公益助残创业实践中心在社会企业人士的爱心帮助与资金支持下,继续专注研发帮扶残疾人、孤寡(空巢)老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智能辅具产品,形成能满足帮扶对象基本需求的系列产品。与此同时,根据帮扶对象的需求开展个性定制业务,推进产品高度集成,更加轻便化、多功能化,也是他们助推残疾人辅具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切实之举。

问起开设“创业百问”的初衷,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的陈俊老师坦言,这是他和他指导的创业团队——“Forever Young”团队的创业心得。“近20年来,我一直在亲身实践和思考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创业尝试,与学生的朝夕相处,我对大学生创业有更深的领悟,更了解大学生在创业中可能遇到的困惑。希望通过这个公号能帮助学生解决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

没有一大段创业导师或者成功人士等大咖的抽象难懂的理论,而是先让大家消化能听懂的东西。陈俊老师和他的团队在“创业百问”晒出了“干货”。截至目前,“创业百问”公号已经做了22问,针对创业者初期可能遇到的困惑,设想了一些问题并进行解答。

引导鼓励广大有志投身创业的青年,帮助他们理性思考创业之路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应对创业初期亟待克服的瓶颈。“与此同时依托中心,我们还希望带动创业的弄潮儿们将创业精神应用和服务于社会领域,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陈俊对未来充满希望。

年终回眸:圈点2017年“助村”关键词

即时 | 2017-12-28 11:00

东南网12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淑霞 图为福建日报资料图片)

“助村”又一年了。

这一年,我们怀着关心农村、关注农业、关怀农民的赤诚之心,一如既往,汇集多方力量,用心地守望乡土,合力助村。

梳理2017年近50期的报道,不难发现,精准帮扶、乡村振兴、农技创新,成为这一年的重要主题。我们以此圈点,和大家一起回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返乡,他们对家乡有使命感、有行动力、有发展潜力,但是还需要各种支持,包括资金支持、能力提升、媒体宣传、技术指导等。为此,2017年,福建日报助村栏目联合林文镜慈善基金会、滋农游学共同发起“大地之子”乡村人才培养计划,5年内在福建寻找30名愿意扎根乡土的有志之士,给予资金扶持、资源对接、培训服务、媒体宣传等全方位的跨界联合支持。(详见本报2017年7月13日9版、10版报道)

首批10名2017“大地之子”是从156位申请人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他们有的曾经是担任上市公司高管的IT精英,有的曾经是事业有成的商界人士,有的是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有的是城市白领回到农村,有的是基层村干部,有的是普通村民。无论是怀抱着梦想和情感,带着在城市里打拼积累的资本、技术、现代经营理念回归家乡的“城归”一族,还是居于垄亩,守望邻里,心系桑梓,带领乡亲们一起打拼的基层村干和普通村民,他们尽管身份各异,年龄阅历不同,但都捧着赤子之心,用自己的力量去追逐梦想、开创事业,在乡村努力探索人生的方向。

乡村振兴

“大地之子”为乡村振兴培养生力军

2017“大地之子”正式亮相。

年终之际,看看几位给“助村”发来心声的“大地之子”写些什么吧。

浦城县莲塘镇东源村黄灵武:这一年因为“大地之子”的入围,以及后期一系列的系统培训,认识了非常多优秀乡建伙伴和在乡建路上的优秀导师,让自己的乡建情怀愈发浓厚,可这条路并不好走,但是我们会努力奉献自己之力。2017年是自己创业七年多来转型的关键年,这一年的重心是把团队建设放在首位,要把团队的每一位伙伴培养起来,让他们都能独当一面。2018年,我们将把种植水稻、养殖鸡鸭羊等项目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短生物链体系进行生产。2019年,我们将带动村民开启整村农田统一标准的稻鸭模式统一生产模式,力争带动更多村民参与。

南靖县南坑镇高竹点王静辉:返乡创业三年,今年的挑战最大。对自己而言,最幸福的莫过于儿子的出生,他的到来给家里增添了无限的欢乐,同时对自我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大的收获是自我认知的逐渐提升。在面对复杂情形与各种矛盾时,慢慢学会跳出自我思维定式,站在更高的层次或者更大的系统来思考与解决,这点得益于“大地之子”乡村人才培养计划提供的各种学习机会,让自己的视野不断开拓,思路更加清晰。对团队而言,最大的挑战与历练来自团队的裂变。当我们由助力产业升级到逐渐推进整个乡村建设,这个过程是由单一产业向平台转型的过程,这个过程不管是对团队每个人的能力要求还是对各方面的资源需求都大大增加。这个过程很艰难,好在我们在不断试错实践中,慢慢摸索也慢慢成长起来。感恩“大地之子”项目方,还有其他关注支持我们返乡创业的各位爱心人士,感谢你们的陪伴与支持,是你们的陪伴与支持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念,不断攻坚克难,为家乡的改变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

沙县富口镇盖竹村邓享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怀着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我放弃了福州的工作,回到了家乡。很多人不理解,但我知道我的根在这里。其实,回来后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下降,因为光宽带、4G、数字电视配备齐全;反而我觉得提升了不少,家乡的山美、水美、人也美,天天都生活在愉悦之中。回来后有幸竞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身上的担子重了不少。随着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发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有点跟不上乡村的发展。幸运的是,在2017年7月份,入选了“大地之子”这个项目,在这里学习和收获了很多。我认为:“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不光是要靠政府的政策支持,还要发动乡村的内生力量和社会各类组织共同参与。”

建瓯市水源乡桃源村张云波: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像一股浩荡东风,更像一把火炬,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大地之子”厉行一年来,一路艰辛,一路风景。目光所及,好庆幸,一路有太多的同行人相互鼓励,相互扶持,共同前行!乡村的问题单靠个体还远远不够,需要更多的乡村带头人为纽带,连接村庄内外的资源和力量,进而推动乡村的发展。通过五年十年,通过大家不断的努力,你慢慢会成长成一棵大树,会为更多的人遮阴挡雨,发挥更多的光和热。感谢我敬爱的老知青,感谢省农科院,感谢各级领导和帮助过的朋友和团队,感谢“大地之子”的伙伴们一起成长和进步。相信我们一起“植根乡村 造福桑梓”,乡村就会越来越好!

希望伙伴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我们是一群能够回馈大地,懂农业,爱农民和农村,有格局有原则底线的“大地之子”,坚持一条可持续、科学的乡村振兴道路,就一定能成为有所作为的“大地之子”!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农技创新

创新引擎发展的新动能

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农业科技创新是关键支撑。未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更多地要通过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增产增收、提质增收、节本增收。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端牢饭碗的关键力量,须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根本出路。2017年年初,稻米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措施落地。政府在执行托底政策13年后,首次调低各类稻谷的最低收购价,其主要目的是刺激优质品种的种植。作为全国水稻育种的重要力量,福建省农科院的水稻育种团队近年来一直在探索提质增效的新路径,以绿色、高效为目标,以分子技术辅助育种, 致力于培育出高效益、低风险的超级稻品种。从传统田间地头的杂交育种到现代实验室的分子育种,另一层面上的“精准革命”正在水稻育种领域发生。我省的水稻专家,正利用现代信息和生物技术,通过杂交、分子标记选择和对基因遗传机理的了解,实现从传统“经验育种”到定向、高效“精确育种”的跃升。(详见福建日报2017年5月10日5版相关报道)

当前,绿色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旋律和最强音。我国畜禽养殖每年产生的粪污量约38亿吨,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福清市星源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福建省农科院进行科企合作,探索生猪粪污无害化处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构建“零排放”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现代循环农业“星源模式”,不仅让“星源的猪场赛花园”,更让星源发展成为一家集生猪养殖、无公害蔬菜、水果、食用菌种植以及有机肥生产与销售的大型综合农业产业化企业。(详见福建日报2017年8月3日9版相关报道)

作为我国对虾养殖的主力品种,南美白对虾已经引进中国大陆近30年。由于具有肉多且鲜嫩、生长快速、适盐度范围广(海水、半咸水、淡水均可生长)等特点,养殖面积和单位产量从2005年开始迅速提升。但是近年来,福建的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成功率只有20%。针对现状,福建省农科院科研团队与福建元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益生菌加循环水养殖南美白对虾中试实验,目前已经摸索出一套“益生菌+循环水”绿色健康模式,攻克南美白对虾养殖难题。(详见福建日报2017年11月30日9版相关报道)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精准帮扶

帮到农民心坎上

给农民贴心的帮扶是媒体人的责任。

今年2月初,原本喜庆的春节,晋江安海镇曾埭村的菜农们,因为花菜滞销,过得有点闹心。

种菜,是曾埭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由于去年冬天气候晴暖,北方花菜产量高涨,供应饱和,以往来收购的客商都不来了,曾埭村种植的花菜出现严重滞销。

“助村”通过融媒体平台,呼吁“500亩花菜滞销,曾埭菜农盼援手”。

很快各方爱心力量集结,助力曾埭菜农渡难关。一周后,曾埭花菜的销售量超5万公斤,成熟花菜的滞销困境得到基本缓解。(详见福建日报2017年2月8日3版相关报道)

前年,仙游盖尾柚农陈建荣种的200多棵白柚树光开花不挂果。他买书看、上网查、四处求教无果,向“助村”求助,“助村”记者联系了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卢新坤上老陈的柚园现场“把脉诊断”。一年多过去,陈建荣的白柚树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而且,他周边的柚农们也面临相同的遭遇。无奈之下,他只好再次向助村求助。“助村”再施援手,5月下旬,在“助村”记者的陪同下,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卢新坤教授再次前往老陈的白柚树林现场细致察看。“白柚这个品种没问题,这里的气候、土壤也完全适合它的生长,主要是管护和种植的技术不到位。”卢新坤教授不仅做出了“诊断”,还开出了“方子”,并让柚农加上他的微信,“有问题就把照片及时传给我,我也好及时给你帮助”。(详见福建日报2017年5月24日3版相关报道)

9月21日, “助村”栏目以《人瘦了,鹅大了,卖难了》为题,报道了回乡养鹅的两位90后年轻人,本钱花了,人瘦了,鹅大了却卖不动。报道推出后,为两位差点发誓“再也不养鹅”的年轻人带来了“峰回路转”的好运。余岚清500多只鹅卖了400多只,留下100只做种,搞自繁自养。邱继全1300只也快卖完了,正准备进鹅苗扩大规模,赶在春节上市。对此,“助村”以“鹅卖了,人笑了,又养了”还推出了追踪报道。(详见福建日报2017年9月21日和10月26日9版相关报道)

“助村”团队觉得,帮扶不在大小,也不在于多少,能帮助解决农民燃眉之急的事就是好。

2017年终回眸:那些事 那些人

即时 | 2017-12-27 09:44

那些事 那些人

□郑腾

一年,很快。

庆幸的是,这一年,我们又记录了一些人、一些事。有的让人欣慰,有的令人鼓舞,当然,也有痛惜与遗憾。

让人欣慰的是,明溪县盖洋镇温庄村贫困户李世雄通过养鸡终于实现脱贫;福安市溪尾镇仙洋村村民众筹2000万元,把村庄建成一个森林公园,如今还成了旅游景点;晋江市罗山街道出现一家爱心早餐点,每天免费向环卫工、园林工和特困群体提供肉包、馒头、豆浆、油条,很多人捐款支持……

令人鼓舞的是,经过媒体监督,福州火车站南广场重新规划停车场,私家车有了临时下客区;永春至德化班车按规定进站候客,车站周边还安排了专职督察员……

建瓯90后小伙张宝立拼尽全力将溺水学生营救上岸,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被急流冲走。事迹传开,感动了全社会,却也令人十分痛惜,痛惜好人的匆匆离去。

还有更多的人、事,如电影般在眼前晃过。

感受着这些人、这些事,沉浸其间,像孩童般捡拾着一年来的零零落落,作为编辑,心绪难平。有遗憾,一些地方没有做好,这里可以补充,那里可以省略,有的报道可以更深入,总有或这或那的不足;也有收获,虽然字里行间只是别人的经历,却能感受到其间的美好与真实,只是忐忑于是否能与读者更好地共同分享。

每个人都在表达自己对外在世界的独特感受。辛苦记录、编发的这些人、这些事,不管能获得多少认同,它们至少都传递了一种情怀,从而让那些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能为人所知,甚至为人所追寻。因为我们共同组成的社会需要更多人关注、关心和参与,社会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大家的努力,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正能量。

新闻易碎,故事易老。这些人、这些事,是一个个真实的发生过的故事,应该趁其新鲜,尽可能完美的呈现。恍然间,有了一些心得,记者负责讲好一个故事,编者则当设法让其圆满。故事纵向、横向延伸,或做足铺垫,或展现背景,或围绕它聚合信息,实现阅读空间的闭合。

时光像沙漏,没有终点,反转过来又是日复一日的流逝。工作自然也是这般日复一日,年终了,才感到一些人、一些事,还没有交代清楚。出现在晋江的那家爱心早餐点还在吗?救人英雄张宝立的父母在悲痛中还经营着那家小食杂店吗?每天都有新闻,每天都有新的故事,可那些发生过的故事,应该尽可能要有一个完整的落幕。于是请当初的采访者再去看一看,走一走。将看到的、听到的呈现在回眸版上,算是有了年终的交代。

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但愿这一年的故事不是流沙,而能固化成为记忆。

新年将至,又是一年美好扑面而来。

1.脱贫攻坚

2月23日,刊发《“鸡司令”换车记》一文,报道明溪县盖洋镇温庄村贫困户李世雄通过养鸡脱贫的故事。

回访

李世雄在离温庄村不远的小蔗坑安置点,分到了一套安置房。他说,这套安置房75平方米,政府有补贴,基本没花什么钱。钥匙前几天就拿到了,他打算花点钱简单装修一下,争取明年春节前搬进新居。李世雄现养有贵妃鸡、乌鸡、土鸡等1000多只,规模扩大了一些,今年卖鸡可收入1万多元。家里种经济作物,还能有2万多元收入。妻子在县城附近的一家电子企业打工,月工资2000多元。“相信明年的生活会更好。”他说。

2.美丽乡村

4月19日,刊登《福安仙洋村:众筹2000万元 扮靓老区基点村》一文,报道福安市溪尾镇仙洋村村民先后捐资投劳2000多万元,把村庄建成一个森林公园。该村被省林业厅评为“生态文化村”。

回访

仙洋村成了当地一个旅游景点。今年7月,看到游客越来越多,村民又众筹30万元,在进村路口及村道中途修建两座仿古凉亭,供来往游客休息。谈到未来发展,村党支部书记刘招祥说:“准备流转村里1000亩山地,用来种植高端特色水果,让农业、旅游业紧密结合、互动发展,并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开发‘海上日出’等观光项目。”

3.爱心早餐

8月21日,以《这里的肉包、豆浆,满满都是爱》为题,报道晋江市罗山街道出现一家爱心早餐点,每天都免费提供肉包、馒头、豆浆、油条等,许多环卫工、园林工和特困群体受益。爱心早餐的发起人张爱民是土生土长的晋江人,从小家境贫寒,现在日子好了,就想帮助一些困难群众。

回访

经媒体报道后,爱心早餐点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很多人捐款支持。为接受各方监督,爱心早餐的发起人建立微信群,群里都是关心和支持爱心早餐点的人。每天都会在群里晒账,公示开支明细。目前,参与的爱心人士已经超过200人次,爱心款达到6万元。

4.一线劳动者

8月4日,刊登《在昏暗、狭窄的沟道里穿行》一文,报道了南平供电公司“女子电缆班”检修女工,在电缆沟道里工作的情景。

回访

寒风刺骨,记者再次跟随“女子电缆班”下到电缆沟道。沟道里,一如夏季,狭窄阴暗、含氧量低,只是比起夏季时多了些阴冷的寒风。班长洪燕认为,比夏天时舒服多了,因为那种难闻的味道会淡很多。虽然冷,但忙起来就不觉得了。果然,忙过一阵,每个人的脸上都冒出细密的汗珠。

5.舍命救人

11月7日,以《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为题,报道了建瓯90后小伙张宝立拼尽全力将一名溺水学生营救上岸,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被急流冲走。

回访

报道刊登后,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纷纷给张家送去温暖。一位北京的匿名人士两次给张宝立父母寄来海参,希望他们多多保重身体;建瓯当地不少市民经常来张宝立父母经营的食杂店探望、照顾生意。建瓯市政府授予张宝立见义勇为模范称号。张宝立在我省“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的评比中,当选见义勇为类“福建好人”。

6.无序停车

6月27日,以《临时落客无去处,无序停车问题谁来解?》为题,反映经过改造后的福州火车站南广场虽然实现火车、公交、的士无缝对接,但是非营运车辆到南广场接送客人变得十分不便。

回访

见报后,福州市政府立即组织召开由市交警、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等部门共同参加的专题会议,在反复协调和论证的基础上,决定由福州市规划院对现有南广场出租车停车场内部进行重新规划设计,由市城乡建设发展总公司组织施工改造,合理安排出租车和私家车的场地使用。如今,该改造项目顺利完工,南广场终于有了临时下客区。社会车辆临时下客区就设置在位于黄金大酒店斜对面的南广场东侧出租车上下客区内,周边区域还新增了多个相关交通引导标识。

7.农村污水

8月8日,以《再偏远的村庄,也有污水处理设施》为题,报道永春县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对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行全面规划,建成集中处理设施180座。

回访

目前,永春县正针对部分农村三格化粪池建设不够标准的问题,将改造重点放在增设三格化粪池清渣口,统一收集尾水,通过管道输入人工湿地或田间湿地进行生态化综合处理。此外,在已投用18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基础上,在农村边远角落又新建了30座处理设施。同时委托福州城建设计研究院完成全县乡镇污水处理调研报告,以便更准确地掌握相关数据,为下一阶段更为专业地管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打好基础。

8.城市垃圾

6月16日,刊发《坡下美景如画 坡上垃圾成堆》一文,反映福州铜盘路马鞍山通往三环路的一条不足3公里长的坡道成了“美”与“丑”的交界线,坡下美景如画,坡上乌烟瘴气、垃圾成堆,道路坑洼不平,事故频发。

回访

报道刊出后,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并组织人力清运该地区的垃圾。近日,记者再次来到该区域,令人遗憾的是坡上再现垃圾成堆景象。市民郑先生说:“这片区域行政管理划分为两个街道分管。新闻见报后,新店镇管辖区域放置了垃圾箱并安装路灯。而分管面积更大、离管辖区域更近的五凤街道除了清理过两次垃圾外,就没有其他动作了。”多次自己掏钱清运垃圾的居民陈传璋说,建立长效日清制度和全面亮灯工程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他多次看到外面的车辆将建筑垃圾倾倒在这里,无法阻止。该区域正在修建步道,如果环境没有改变,人们在“福道”上看到的将不再只是美好。

福建日报经济版2017年终回眸:继续共同前行

即时 | 2017-12-25 08:27

栏目回放

2018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在广大读者一如既往的支持与厚爱下,本报经济版与诸位同仁又携手走过一年。鉴往可知今,亦可开来。在岁月的年轮又将完成最后的弧线之际,我们特此梳理一年来本报经济版对我省经济领域大事小情的关注与思考,牵稳时光的手,牵稳彼此的手,继续共同前行。

《经济观察》透视产业变迁

过去的一年中,本栏目侧重于从微观角度透视产业变迁,分析宏观经济背景和中观产业形势下产业突围的着力点和转型升级的发力点,找准经济发展的命门,以对细部的精深报道,管窥经济动态,找出发展真谛。

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本栏目推出《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铁观音第一股的谋变之道》《安溪:不再唯茶是农》《漳州蘑菇产业,寻找下一条出路》《老树新花 浦城丹桂香飘万里》《“仙作云共享”,领舞全行业》等报道,试图为有志者提供借鉴样本。

新兴产业气象如何?本栏目推出《厦门有望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第四极》《一个矿泉水瓶,一条绿色产业链》《“复兴号”动车门锁,将乐造》《互联网电视:产业突围,路在何方?》《平潭帆船旅游起航》《短视频行业:如何玩转“下半场”?》《仗剑法规,网约车如何更美?》《平潭风能产业满帆起航》等报道,试图发掘商机,见证成长。

产业有何新动向?本栏目推出《海西金融崛起“台江板块”》《莆田鞋业自主品牌乘风跨境电商》《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福州:地铁商业呼啸来袭》《抢滩城镇化,掘金PPP》《乡村旅游,慢一点才能更快》《打造产业动漫的“功夫”模式》《福建互联网企业:小步快跑,讨海全球化大潮》等报道,试图把脉经济,初探潮流。

《经济关注》聚焦经济事件

过去的一年中,本栏目重在关注经济事件,或者具有典型意义的经济动态,以事析理,以小见大,见证全省经济大潮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记录精彩时刻。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本栏目推出《泉州运动鞋服产业迈向“强者恒强”时代》《晋江伞业迎来自动化时代》《石狮服装业迎来大数据时代》《石狮童装:内外兼修 闯出新天地》《南安石材业掀起“创牌热”》等报道。

在政府有效作为方面,本栏目推出《泉州持续推动“僵尸企业”重整》《我省再出减负“大礼包”》《莆田成阿里巴巴“最亲密战友”》《传统知识:你掘金,我保护》等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新驱动方面,本栏目陆续推出《你有二手设备 我给资金服务》《闽侯木艺“嫁接”建瓯》《国内首次无人机群组 跨海快递飞行在莆田告成》《三明在全省率先实现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等报道。

此外,在金融助力实体经济方面,本栏目推出《你有二手设备 我给资金服务》《新三板创新层 闽企大扩容》《晋江:金融之匙打开农业深度转型之门》《马尾基金小镇开张啦!》等报道。

《经济评弹》剖析经济现象

相关报道请扫二维码

过去的一年中,本栏目携子栏目《区域锐评》紧跟我省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通过分析经济事件、剖析经济现象、辨析社会焦点,及时发声,释疑解难,引导舆论。

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方面,我们推出《泉州专业市场亟待转型》《安溪重磅减负背后的发展新理念》《南平绿色农业的“最后一公里”该如何走?》《安溪“退茶还耕”的背后》《勿让邮轮经济沦为“过路经济”》《区域文化点是文化产业命门》《高端智能装备呼唤国产化》等报道。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我们推出《安溪“候鸟式”用才的思考》《为创新“加杠杆”背后的转型动向》《省属国企改革尚需突出重围》《双轮驱动如何提振龙岩实体经济?》《“双创”激活民间投资的丰泽探索》《逆周期的加减辩证法》等报道。

在辨析社会焦点方面,我们推出《如何看待石狮活跃市场主体激增?》《传统产业重新站上“风口”?》咬合·磨合·融合——从社会关系看摩拜模式的风行》《体育全产业,“馅饼”还是“陷阱”?》《宗馥莉入主“中国糖果”将带来什么?》《晋江民企跨国并购释放何种信号?》《如何看达利食品被做空?》《如何看泉州传统制造业的“马太效应”?》《是线上布局还是轻资产转向?》等报道。

在为转型升级出谋划策方面,我们推出《民间资本撬动转型大有可为》《闽北旅游呼唤空间重组》《油茶致富,期待更多可能》《“泉州制造”转型呼唤“现代工匠”》《福建制造需要更多“单项冠军”》《泉州应加快发展工业品电商》《泉州传统制造业的蜕变逻辑》等报道。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特色子栏目·《特稿》深挖经济焦点

为了更形象生动地反映经济热点,深入细致地呈现经济现象原貌,鞭辟入里地剖析经济原理,我们今年特别设置了《特稿》栏目。

其中,《小绿瓶的功劳簿,不能躺太久》关注的是漳州产水仙牌风油精近40年“生命”的前世今生,折射出产地漳州60多年来的经济变迁史。《植物新品种:期待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新篇章》关注的是水仙花新品种“黄花水仙2号”受让却没有获得排他性法律保护的经济事件,管窥《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在我国颁行20年来,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却刚刚起步的乱象。

此外,《漳浦“葱击波”:对策何时不失灵?》《晋江胡萝卜产业:三头在外,如何一往无前?》《云霄枇杷:高优农业如何居安思危?》为《农村产业深度升级追踪系列特稿》的组成部分。

特色子栏目·《追踪》紧跟经济热点

追随事物的发展过程,从萌芽到发生,从成长到成熟,从成功到推广……我们力求不错过重要事物的重要节点,及时关注,辩证解析,平衡报道。这是我们设置《追踪》栏目的初衷。

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共追踪了11个线索。其中,《平潭海运业回归之势日盛》追踪2014年的《平潭成为海上闽商新据点》。《泉州持续推动“僵尸企业”重整》追踪2015年12月《诺奇“重生”》一稿引发的持续两年对泉州濒临破产企业的重整持续报道。《营改增“改”出获得感》追踪2014年6月《电信业营改增“落地”》以来对营改增利好我省企业的持续报道。《漳浦自行车产业火了》追踪2017年4月的经济评论《咬合·磨合·融合——从社会关系看摩拜模式的风行》。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我们推出《聚焦农村产业深度升级系列报道》,分别是《后“葱击波”时代,如何解题?》《泉州胡萝卜基地:红火背后有隐忧》《枇杷认养,好一着营销妙棋》及评论《农村产业深度升级,星星之火何日燎原?》。2017年4月,我们重访三项农产品产地,逐一追踪每篇稿件,推出《聚焦农村产业深度升级系列特稿》,分别是《漳浦“葱击波”:对策何时不失灵?》《晋江胡萝卜产业:三头在外,如何一往无前?》《云霄枇杷:高优农业如何居安思危?》及访谈言论《农村产业深度升级,我省该如何破题?》。2017年6月,举办研讨会,推出《农村产业深度升级研讨会侧记系列》再予追踪,分别是《专家论剑漳浦:如何挥别“葱击波”?》《专家论剑晋江:胡萝卜产业可以更红火》。2017年11月,我们推出经济评论《农业转型升级,政府应适应新角色》,对之前的话题再予追踪。

其中,《漳浦“葱击波”:对策何时不失灵?》为本报经济版2014年以来第四年第四次追踪漳浦大葱价格“过山车”难题,《专家论剑漳浦:如何挥别“葱击波”?》为第四年第五次追踪。

特色套餐·系列报道呈现经济走向

过去的一年中,经济版共推出10组系列报道,分别是《关注年节经济系列报道》《聚焦农村老产业系列报道》《聚焦农村产业深度升级追踪系列特稿》《农村产业深度升级研讨会系列侧记》《聚焦福建新商帮系列报道》《聚焦乡村游系列区域锐评》《关注分享经济系列区域锐评》《关注漳州食品工业新动向系列报道》《关注福建新能源汽车产业系列报道》《关注沙县小吃系列报道》。这10组报道围绕的或是政府工作重点,或是经济社会热点,或是产业前沿,或是区域经济焦点,我们从不同层面解剖,层层剥笋,曲径通幽,观照当下,继往开来。比如,《关注分享经济系列区域锐评》内含对产业方向的敏锐把握。《关注福建新能源汽车产业系列报道》内含经济社会热点、政府工作重点、产业前沿等几大要素。《聚焦农村老产业系列报道》《聚焦福建新商帮系列报道》富有历史文化积淀,在呈现对经济走向的思考的同时,将我省的文脉也适当展示出来。

同时,我们在《聚焦农村老产业系列报道》《聚焦福建新商帮系列报道》等系列报道中,设计了微博话题讨论,并在福建日报客户端《新福建》上设置专题,形成了报网互动,实现了与新媒体的密切合作。

欲览相关系列报道,请扫以下二维码: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编辑手记

寻找贯穿经济新闻的本真

福建日报记者 陈尹荔

2017年是我从事经济新闻编辑工作的第3年。

3年前,我对新岗位没有任何心理准备。诚惶诚恐的我,买了许多经济理论书籍,咬着牙去钻研,什么是广义货币M2?什么是MLF(中期借贷便利)?什么是展业三原则……寻寻觅觅,兜兜转转,我不断在寻找经济新闻的本真。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书里记录的这样一个场景。1974年12月,在病榻上,顾准握着学生吴敬琏的手,颤颤巍巍地留下了生命里的最后一句话:“中国的神武景气终将到来,你要待时守机。”神武景气是日本经济高速复苏的一个阶段。而心心念念把最后一口气留给这个词的顾准,是我国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他因一生颠沛流离,命途坎坷却笔耕不辍,矢志钻研经济理论,作出了卓绝贡献,而被誉为我国三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偶像。

我想起了做文化新闻时,曾经采访过的一位摄影家告诉过我,他到西北采风,一户只有奶奶、姐姐、弟弟、妹妹的4口之家,家里唯一的男人——弟弟已经6年没吃过蔬菜。当他将身上仅剩的数百元钱全部掏出来的时候,这一家老少轰然下跪……

我想起了冯小刚的电影《1942》,华夏儿女在天灾人祸中与死神搏斗时,展露出的人性的挣扎……

我仿佛一下被打通了任督二脉,找到了贯通经济新闻的本真。我认为,政治应该是最大的慈善,可与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经济,又何尝不是呢?

于是,我在乡村戏曲演出里,看到了乡村经济的活跃;在晨练的宝剑里,看到了文脉流传中的区域经济生机……我们切换不同的视角,分解出不同的层次,梳理出不同的线索,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百姓的生计,国家的大计。或许,这正是经济新闻的本真。

经济,是活的,它养活了亿万百姓,又因亿万百姓的喜怒哀乐而奔流不息,从而经济也具有了喜怒哀乐。

在我们2017年6月策划的农村产业深度升级研讨会结束后,我收到了晋江市蔬菜种植大户发来的微信:“近年来,其他行业过剩的资本大量涌到蔬菜种植上来。今年初以来,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导致不少农户和菜贩亏损。不知道等待我们的会不会是退潮后的赤身裸体。”

近年来,我省各地频现农产品滞销难题。我们原以为,策划新闻发动爱心购买就是救市义举;我们原以为,请专家到原产地现场把脉支招,就有望根治顽疾。但当我辗转于农产品原产地县的生产大户、宣传部、镇政府、农业局,试图牵线引进多酚这一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却四处碰壁后,再带着写好的六七页纸的报告材料到省农业厅寻求帮助又再次碰壁后,我忽然觉得作为党报经济新闻工作者,我做的还是很少很少,要努力的还有很多很多,能力还是十分十分有限。所幸,我们没有满足于新闻本身,至少在延伸传播链条和拓展传播实效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而这样的努力会一直继续。

歌德在《浮士德》里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经济新闻搭了这么一座桥,它让经济理论焕发出观照现实的光辉,它让零碎纷繁的经济生活有了理性指引,而桥的质地则应饱含着良知、操守、理想、风骨、情怀、担当……

新闻是有生命的,经济新闻亦然。在我们斟酌用哪个词时,在我们纠结该删还是增时,在我们踌躇该并还是拆时……在无数个殚精竭虑的深夜,我们只有用一颗满怀着为民情怀和报国壮志的赤子之心,去寻找经济生活中的每一分真、善、美,用生命里的每一滴心血去浇铸经济新闻里的每一分真、善、美,或许,这样的经济新闻才会脱离纸上谈兵,才不会落入书生论政的窠臼,这样的经济新闻才会有血有肉、有仁有义、有理有节。或许,只有这样,才能唤醒读者心中的共鸣,育成经济新闻的生命之树,听到彼岸花开的声音。

盼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祈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愿每一次夜阑卧听风吹雨,都有百姓心事入梦来。

记者感言

留下大时代的转型印记

福建日报记者 何金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一百多年前,英国大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其代表作《双城记》中的这段开篇语,用来形容当下的产业转型,可谓再恰当不过。

回首即将过去的这一年,我们感慨颇多。从晋江鞋服业订单聚集到安溪重磅减税、从泉州PPP逆势而上到石狮高新技术勃发上扬、从南安石材二次创牌到丰泽区“双创”发力……借助经济版经济评弹这个平台,一年来,笔者聚焦泉州、我省产业经济转型,采写、刊发了一系列评论性文章,继续为擦亮本报经济版的经济评论的金字招牌献一份力。

一篇篇的评论,是本报记者、编辑、新闻策划者长期观察、思考和总结的结果。新闻,永远在路上。而新闻人的使命,很大程度上,就是释放激情,记录当下、记录时代。借助于媒体平台,笔者有幸用笔墨,在这个大时代留下自己的印记。

改革开放以来,以泉州为中心的我省传统制造业,从手工作坊起步,走过了近40个春秋,缔造了纺织鞋服、建材、食品、纸品等数十个年产值超千亿、五百亿的产业集群,诞生了一大批草根企业家,这是我省产业经济引以为傲的资本和巨大财富。对于新闻人来说,这是一座巨大的新闻“富矿”。一年来,笔者始终以“挖矿工”的坚守与执着,关注着来自产业经济领域的哪怕一些细微的变化,希冀管中窥豹,发现新的产业演变轨迹,从而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以飨读者。

敏感与敏锐,是新闻人起码的基本素质。笔者注意到,近年来,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几乎所有传统制造业,无一例外进入了转型加速期。于是,内部的结构性大分化开始了,过去从未有过的现象出现了——行业产业、订单、资源等等,开始加速向好企业、龙头企业、品牌企业集中。好与坏、优与劣、强与弱,从未像今天这么泾渭分明。几乎与此同时,光电、集成电路、电子商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在泉州呈现萌发与初兴发展态势。强与弱的变迁、新与旧的转换,无疑是一场巨大的信息冲击、思维碰撞与头脑风暴。作为新闻人,经历这种前所未有的冲击、碰撞与风暴,无疑也是一种历练,更是一种成长。

产业呈现如此走向的背后,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不得不说,这是大分化的时代!这是“剩者为王”的时代!这是火与冰的时代!这是破旧立新的时代!作为新闻人,我们有幸从自己的视角见证这个大时代,倍感荣幸。

党报经济学,首先是政治经济学、政策经济学。必须承认,“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两者的有机结合与相辅相成,才是当下市场经济的真实状况和生态。认识不到这一点,就是党报经济新闻工作者的失职。从区域金改到产业政策刺激、从经济新常态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无形之手”发生失灵与偏差之时,来自顶层设计的“有形之手”总是及时出手进行“纠偏”。很显然,当前泉州产业经济领域呈现这种大分化现象,就是两者结合的产物。

大而言之,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近40年的历程,新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传统的量化式发展模式,早已走到了尽头。从总量扩张到质量优化、从粗放到集约,一个产业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已经全面到来。作为新闻人,继续“挖矿”,我们责无旁贷!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记者感言

留下大时代的转型印记

福建日报记者 何金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一百多年前,英国大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其代表作《双城记》中的这段开篇语,用来形容当下的产业转型,可谓再恰当不过。

回首即将过去的这一年,我们感慨颇多。从晋江鞋服业订单聚集到安溪重磅减税、从泉州PPP逆势而上到石狮高新技术勃发上扬、从南安石材二次创牌到丰泽区“双创”发力……借助经济版经济评弹这个平台,一年来,笔者聚焦泉州、我省产业经济转型,采写、刊发了一系列评论性文章,继续为擦亮本报经济版的经济评论的金字招牌献一份力。

一篇篇的评论,是本报记者、编辑、新闻策划者长期观察、思考和总结的结果。新闻,永远在路上。而新闻人的使命,很大程度上,就是释放激情,记录当下、记录时代。借助于媒体平台,笔者有幸用笔墨,在这个大时代留下自己的印记。

改革开放以来,以泉州为中心的我省传统制造业,从手工作坊起步,走过了近40个春秋,缔造了纺织鞋服、建材、食品、纸品等数十个年产值超千亿、五百亿的产业集群,诞生了一大批草根企业家,这是我省产业经济引以为傲的资本和巨大财富。对于新闻人来说,这是一座巨大的新闻“富矿”。一年来,笔者始终以“挖矿工”的坚守与执着,关注着来自产业经济领域的哪怕一些细微的变化,希冀管中窥豹,发现新的产业演变轨迹,从而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以飨读者。

敏感与敏锐,是新闻人起码的基本素质。笔者注意到,近年来,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几乎所有传统制造业,无一例外进入了转型加速期。于是,内部的结构性大分化开始了,过去从未有过的现象出现了——行业产业、订单、资源等等,开始加速向好企业、龙头企业、品牌企业集中。好与坏、优与劣、强与弱,从未像今天这么泾渭分明。几乎与此同时,光电、集成电路、电子商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在泉州呈现萌发与初兴发展态势。强与弱的变迁、新与旧的转换,无疑是一场巨大的信息冲击、思维碰撞与头脑风暴。作为新闻人,经历这种前所未有的冲击、碰撞与风暴,无疑也是一种历练,更是一种成长。

产业呈现如此走向的背后,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不得不说,这是大分化的时代!这是“剩者为王”的时代!这是火与冰的时代!这是破旧立新的时代!作为新闻人,我们有幸从自己的视角见证这个大时代,倍感荣幸。

党报经济学,首先是政治经济学、政策经济学。必须承认,“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两者的有机结合与相辅相成,才是当下市场经济的真实状况和生态。认识不到这一点,就是党报经济新闻工作者的失职。从区域金改到产业政策刺激、从经济新常态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无形之手”发生失灵与偏差之时,来自顶层设计的“有形之手”总是及时出手进行“纠偏”。很显然,当前泉州产业经济领域呈现这种大分化现象,就是两者结合的产物。

大而言之,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近40年的历程,新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传统的量化式发展模式,早已走到了尽头。从总量扩张到质量优化、从粗放到集约,一个产业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已经全面到来。作为新闻人,继续“挖矿”,我们责无旁贷!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