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发力供给侧 动能转换再出发

来源:东南网 | 作者:段金柱 赵锦飞 | 时间:2016-09-12

福州将发挥“五区叠加”的优势,乘势而上加快各项事业发展,全力以赴当好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为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图为鸟瞰福州。俞松摄

东南网9月12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段金柱 赵锦飞)

秋日的闽江两岸,从项目建设到创新驱动,无不在扎扎实实推进。

在闽江口南翼,总投资200亿元的中景石化一期年产35万吨聚丙烯项目正式投产,总投资300亿元的京东方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在闽江口北翼,总投资400亿元的申远己内酰胺项目正加快建设,一期计划于今年底投产……

VR(虚拟现实)兴起,福州瞄准科技前沿,在国内率先出台十大举措支持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福建自贸试验区周岁之后,福州正加快推广复制自贸试验区好的创新举措和经验……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两个关键点,企业抓创新,产业铸链条,政府强服务,所有的努力都指向——通过创新驱动,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供给结构,扩大有效供给,实现产业稳健发展。

省委常委、纪委书记,福州市委书记倪岳峰指出,面对经济步入新常态的新形势,福州市要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抓“五区叠加”的战略机遇,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传统,以“坚决一点、快一点”的态度推进工作,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来提质增效,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州。

补链延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收官“十二五”,福州全市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人均GDP超1.2万美元,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都比2010年翻一番。2015年,“产业福州”也再上新台阶,百亿企业增至10家,千亿产业集群增至5个。其中,纺织化纤产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成为国内少有的两千亿级产业集群。

然而,从整体上审视福州产业,虽然有“大”,但也有“短”。从产品结构看,中低端产品占比偏高,高附加值的占比偏低;从产业链看,“拼劳动力、拼资源”的下游产业多,“拼技术、拼创新”的上游产业相对偏少,如电子信息产业长期“缺芯少屏”,纺织化纤产业原材料瓶颈制约凸显。

产业的短板,就是产业发展的“痛点”,这正是供给侧改革剑指方向。因为只有排除了“痛点”,补齐了短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才能改善供给结构,真正提高供给质量、提供有效供给,笑傲市场。

着眼于此,福州大力推进补链、延链、壮链,排除“痛点”,筑牢链条,做优存量,做活增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传统产业,千亿级的长乐纺织业在国内同行业中举足轻重。总体强大,但也有短板,绝大部分企业集中于做中段,上游的原材料、机械,下游的服装,鲜有涉及。不过,这一状况正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