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生命线”
东南网9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何金 通讯员 王双季 发自德化)
28日4时许,台风“鲇鱼”在泉州惠安县沿海登陆。台风登陆前后,地处泉州山区的德化县出现持续强降雨。从28日凌晨到上午,当地最高降雨量达到330毫米。
狂风暴雨侵袭下,德化县水口、南埕等乡镇发生山洪,多处公路严重塌方,通往水口镇梨坑、昆坂、承泽、毛厝、榜上等5个村和通往南埕镇塔兜村、枣坑村的60多公里的道路多处塌方。这段公路,是当地连接外部的唯一通道,是名副其实的生命线。
道路遇阻的同时,各村水电中断,400多名群众受困,人员物资无法进入,山里村民的生命安全告急!
受困群众牵动着泉州各界的心。从6时开始,泉州党政、武警、公路交通等多路救援队伍陆续抵达受灾点,全力抢修“生命线”。
28日7时30分左右,记者从泉州驱车出发,挺进灾区。
10时许,记者赶到水口镇镇区,拐到通往梨坑等重灾村的公路,这是石牛山风景区下水口、北上福州的必经通道。记者驱车奔赴盘山公路,路面泥水横流,被风刮倒、折断的树枝、树干满地皆是。公路左侧,山峦高耸,茂林中洪水随处下泄;右侧,深涧逶迤,飞瀑激湍,声若雷鸣。
上山约3公里,道路因倒伏树木中断,记者只能徒步进入受灾抢修点。在离水口镇区5公里左右的通往梨坑、昆坂、承泽、毛厝等4个村的通村公路上,一段40多米长的路面因山洪暴发而完全冲毁,行人无法通行。
现场,来自武警泉州支队的65名官兵正紧锣密鼓地开展抢修。其中,多数人员手臂上都佩戴着共产党员的标志。他们一边扛着沙袋一边高呼着口号,把一袋袋沙子填入塌方处。支队长张剑一边铲着沙土,一边对记者说,28日6时左右,他们接到命令后迅速从泉州出发,并调集了多台重型抢修车,于8时前赶到了受灾点,迅速投入战斗。
由于多处道路塌方,官兵只能配合地方大型机械抢通道路,并对道路旁的下水沟渠进行疏通清理,防止雨水长时间冲刷路基造成二次塌方。由于作业面狭窄,官兵只能跟在大型机械后面清一段开进一段,并沿途派出疏导人员指挥道路交通,在塌方的险情点设置观察警戒哨,确保一线救援人员和撤离群众的安全。
11时许,记者又来到距离南埕镇塔兜村约3公里的湖石线受灾现场,山体滑坡导致大量土方和倒塌树木倾泻在这里的道路上,来自泉州市公路局的抢修队正在加紧抢修。
带队的泉州市公路局局长郭根才告诉记者,6时许,得到灾情消息后,该局就立即调集附近集结待命的雷锋、南埕公路站抢险人员、抢险机械到达现场抢修。为加快进度,局领导还带领工程技术人员火速赶往受灾现场调度指挥。
经过5个多小时的紧急抢修,28日中午,抢险人员抢通该线溪兜村受损路段,并继续转战梨坑村受灾点。
山村受灾,八方来援!除了武警和公路部门的抢险勇士,心里最牵挂灾民的,是当地各级党员干部。28日6时许,一夜未眠的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就紧急奔赴德化,和县委书记梁玉华、代县长刘德旺第一时间赶到水口、南埕等多个重灾点,指挥组织党员干部投入抗灾抢险。
山洪冲击,堡垒不倒!28日凌晨,接到梨坑村告急的消息后,水口镇人大主席吴福联立即组织镇干部和民兵于3时30分许赶赴梨坑村抢险。无奈,距梨坑村4公里处,道路出现塌陷、滑坡,阻断进村道路。吴福联身先士卒,引导大家全力以赴抢险。这一天,他吃住都在山上,与村民共守现场。
“作为一名老党员,险情一天不解除,我就一天跟村民战斗在一起!”他在电话中对记者说。
截至记者发稿时,水口至梨坑等重灾村的道路仍未打通,参战各方还在全力以赴,争取尽快打通生命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