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政府,但不能依赖政府”,秉持这个理念,东安村群众自发行动起来。2015年1月15日,通过选举成立了“东安大桥筹备小组”,叶益杰为组长,叶方飞为常务副组长,共12名副组长,小组成员177名。在霞浦县政府、宁德市交通局、省交通厅大力支持下,筹备组委托福建省力岩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开展地质初勘,委托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编制工程可行性报告,举办了17场各种论证报告专家评审会。经过多方论证,省交通厅将东安大桥列入2015年建设计划,并通知县交通局上报项目实施的时间节点计划。霞浦县发展和改革局于2015年12月29日发文同意项目建设。县政府还拨款50万元,给东安村作为建桥前期启动资金。 该桥是一座跨海大桥,起点位于西安村,跨过关门江水道和龟屿岛到达东安岛后与东安村道路连接,全长585米,宽9米,预算总投资4852.64万元,资金来源为东安村自筹为主,并争取上级补助。 建桥资金如何解决?叶益杰对此信心满满。他说,东安村人主要从事海洋养殖,2015年人均收入2.6万元。“目前已集资960万元。我们建桥还得到了霞浦县其他群众支持,如城关退休干部叶方珠,就帮助募集了1万多元。我们估算了一下,按照‘渡改桥’补助政策,我们大约能得到1100万元补助。” 目前建设资金还有近3000万元缺口,怎么办?叶益杰介绍,经过村民合议,从现在起,按照3月海参、5月海带、10月龙须菜、12月大黄鱼的收获季节分别集资,基本上能够补足缺口。“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一定会如期建成大桥!”他斩钉截铁地说。 记者手记>>> 自己家园自己建 东安村群众众筹建桥一事,在霞浦成为美谈,人们都说这是对“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的最好诠释和实践。县委书记王斌对此感叹道,有东安村这种精神,霞浦一定能早日脱贫。 霞浦县是个贫困县,建设资金是“僧多粥少”,如果存在“等靠要”思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就会滞后。东安村群众现在自己集资建桥,在一些人眼里是“吃亏”行为,但是跨海大桥建成后,势必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势必会促进旅游业的兴旺,由此早日换来发展机遇,造福一方并惠及子孙,东安村群众终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自己家园自己建,众人拾柴火焰高。闽东要早日脱贫,不妨多学学东安村群众这种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的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