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链与产业链双循环 在吴木兴的锥栗山,只见树荫下、草丛中,一株株紫云英随处可见。这是荒山复兴的第一招。 “紫云英种子是县农业局免费提供的,播种了300亩。”吴木兴掰起手指数着紫云英的用处,“紫云英可以绿化荒山、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功能,也可以减少土壤流失、保持水土,还能扩大蜜源、提高锥栗有效授粉。它对提高锥栗产量、提升锥栗品质都有好处。” “其实锥栗山上‘宝’很多,看怎么用到极致。”吴木兴说,锥栗修剪下的树枝,可以加工成木屑做香菇;香菇收成后,菇棒又可以做肥料还山。去年共修剪了85吨树枝,做了6万袋香菇;光香菇原料这一项,就节省了成本13万元。 “与传统菇棚搭架种出来的香菇比起来,林下香菇不用搭棚浇水,更接近自然环境,菇面更厚,菇脚更短,菇体更重,肉更鲜嫩。在市场上每斤比普通的能多卖六七角。”吴木兴说,菌种经过3个半月培育,下土10天就可长菇,5天到半个月后就可以采摘,效益期长达2个月。等菇期结束,正好是锥栗采收时节。这样一来,香菇锥栗轮着收获,实现效益最大化。“今年试种成功,很快会向农户推广。” 锥栗山里种菇,只是第一个“循环”。在吴木兴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双溪二垅山林下养鸡基地,只见锥栗树下、草丛中,到处都是散养的鸡。有的悠闲地散步,有的恬然地啄食。再过1个月,其中3000只就可以出售了。“这一片区的锥栗山有800亩,散养了近万只鸡,目前正在盖的鸡棚、鸭棚面积达到1200平方米。盖好后每年养殖规划就可以扩大到3万只。” 同样的,在双溪下路林林下养羊基地,放养着600只山羊,标准化羊圈和青贮池也在建设中。“有了这些设施,今年山羊数量将从600只扩大到1600只。”对于林下散养的好处,吴木兴掰起手指数了起来:“一是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率,肉质也得到提高;二是这些禽畜的粪便又是很好的天然有机肥料,能够改善土壤环境;三是锥栗林有这些禽畜活动也会变得更加干净,方便锥栗拾取。现在,经过科学管理,锥栗亩产从过去的10多斤提高到180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