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生“金”——闽北山区生态扶贫调查

来源:新华社 | 作者:孟昭丽、林超、王成 | 时间:2016-11-26

9月21日,游客在建瓯市房道镇千竹园游览。被誉为“中国竹子之乡”的福建省建瓯市,近年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竹子资源,通过科学种植管理、开发笋竹科技产品、发展竹林旅游观光等措施增加竹业附加值,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

求发展:生态经济“双赢”初显

在松溪县旧县乡东厝村,70多岁的蔡朝清守着自家的5亩山垅田,却因家里没有劳力,生活窘困。如今,他以每亩400元的年租金入股当地一家水稻合作社,足不出户每年可分红2000多元。

在南平,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精准路径正在慢慢成形。这不仅保护了闽北山区的生态环境,而且从“绿水青山”中找到“金山银山”的当地村民们,保护生态的积极性更高了。

来自南平市的数据显示,5年来,南平市贫困人口由23.6万人减少到6.9万人,并计划在2018年左右帮助其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可喜的是,脱贫后的村民们保护生态的意识更强了。松溪县花桥乡招沙甲村过去曾是贫困村,村民一度靠着“上山砍树卖钱”过活,“青山”变“荒山”,最后不得不离家寻生计。

如今,记者再次来到该村采访发现,随着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壮大,招沙甲村不仅恢复了青山绿水,还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