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各地集中开工562个项目 释放哪些经济发展信号?

来源:东南网 | 作者:吴毓健 林侃 王永珍 | 时间:2017-01-17

2016年的最后两周,我省各地先后有562个项目集中开工,其中省级重大项目116个,涉及产业、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

集中开工,释放哪些经济发展信号?

东南网1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毓健 林侃 王永珍)

信号一:聚群铸链,推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厦门电气硝子二期项目总投资21亿元,在集中开工的制造业项目中名列前茅。项目预计2018年建成投产,两期满产后年可制造3000平方米的玻璃基板,年产值超15亿元。届时,厦门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光电基板玻璃生产基地。

液晶玻璃基板是数码产品显示屏的核心,在各类数码产品需求量井喷的大环境下,玻璃基板的需求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2014年,日本电气硝子项目落地,作为光电显示产业链上游最核心的部分,规划分三期建设两条8.5代TFT液晶基板玻璃生产线。项目引入,使厦门光电产业链得以再延长。如今,一期项目已实现满产满销,月产0.3-0.7毫米的超薄玻璃基板100万平方米。

不仅是电气硝子,近两年我省开工的重大项目中,不乏京东方、联芯国际集成电路、华佳彩高世代面板等一批大块头,带动福建电子信息产业迈向中高端。

“电子信息产业是福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基础产业。但长期以来,‘缺芯少屏’制约产业提升发展。引进这些大项目,并延伸产业链、带动产业集聚发展,正推动我省信息产业由‘大’奔‘强’。”省经信委有关人士表示。

京东方就是最好例子。该项目填补我省液晶大尺寸面板的行业空白,带动偏光片等上游产业及电脑、电视机等下游产业的10余家企业就近配套,拉动上下游投资700多亿元。

纵观此番陆续开工的重点项目,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不少。即便是制造业项目,亦是瞄准中高端,并有向制造型服务业转型的趋势。这些项目,虽投资额不及京东方、电气硝子,但均符合生态环保和投资强度要求,能延伸产业链、带动全局、增强后劲、产生重大拉动作用。嘉泰数控二期扩建工程便是近年来泉州数控领域最大项目。作为“数控一代”龙头企业,嘉泰数控专业从事智能化数控机床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并向客户提供以高速精密CNC加工中心机床为主的各类高档数控机床及整体服务方案,公司2017年营业收入有望突破8亿元。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邹文杰教授认为,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层面来看,此次集中开工项目释放出一个直接信号:省委省政府正积极顺应技术变革和消费变化,着力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我省制造业发展要注重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整体转型,同时注重补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短板。”邹文杰还表示,我省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传统制造业像九牧集团个性化定制、海峡旅游综合体等一批项目,就是为顺应这种消费变化趋势而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提高传统产业有效供给。”

信号二:补齐短板,民生工程投资潜力巨大

在福州地铁一号线试运营、二号线建设如火如荼之际,总投资275亿元的六号线也迎来开工仪式。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连接福州市区与长乐国际机场之间的快捷通道,并将与福州地铁其他线路一起弥补福州公共交通之“短”。

翻看开工项目名录,交通基础设施依然是重头。厦门轨道交通6号线1期工程、武夷新区绕城高速公路、龙岩高速公路东环线、漳浦港城大道公路等,投资都在数十亿元,乃至上百亿元。另外,各地还有一批学校、医院、环保等基础设施开建。在省级重大项目中,这类项目占比近六成。

“这批项目释放出强烈的信号,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通过实施一大批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提高民众社会福利水平,夯实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邹文杰说。

数据显示,我省城乡建设、生态环保、民生事业欠账较多、短板不少。如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3.9平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8平方米;城市公共停车泊位与汽车数之比为1∶10,合理指标是1∶5;城市供水管网老化严重,漏损率达21%……

这些是短板,也是投资潜力所在。“当前投资品价格相对便宜,又有国家一系列支持政策,是补短板的有利时机。我省要实现2017年投资增长15%的目标,须靠补短板项目来补充。”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为加快补齐发展短板、促进有效投资,我省通过区域性、行业性的捆绑打包,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此次开工项目中,很多便是来自现有的22个补短板“工程包”。

这次集中开工项目中,还涵盖海西国际农产品现代物流园、永泰商贸物流园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园区项目。近年来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国10个百分点左右,差距较大。未来几年,加大制造业主辅分离和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是我省的重点任务。业内人士认为,这些项目的集聚示范效应,将在未来数年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