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两会特刊:发展成果惠民生(养老篇)

来源:东南网 | 作者: | 时间:2017-01-22

20日,漳州市芗城区通北街道漳华社区组织志愿者与空巢老人一起话家常、包饺子,共迎新春。涂春棠摄

19日,霞浦县松港街道东关社区举行“迎新春、送温暖、创和谐”活动,组织社区志愿者为老人们送去慰问金,还为他们义务理发、书写春联等。夏斌刘伟 摄

厦门市湖里区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的社工联系护士,为长期卧病在床的老人清理褥疮。 (资料图片)

4日,厦门海沧区日间照料中心开业。该中心集医、养、娱为一体,为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和精神慰藉等日间综合性照料服务。图为老人们在该中心宽敞的舞蹈室里跳舞。林泽贵郑伟明 摄

仙游县龙华镇金溪村幸福院里,老人们正在健身广场边的回廊里演奏十音八乐。魏桂莲 摄

东南网1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琳斌)

编者按:

2016年,我省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企业养老金增长7.02%。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7年,将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实行规范化项目供地政策,推进医养结合,以建立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重点,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新建社区老年人照料中心100所,新建农村幸福院300所,新增养老床位1万张,每个县(市、区)落地1个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福建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正在审议。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如何让广大老年人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成为省委省政府持续关注和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近年的省两会上,如何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障体系、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省人大代表就提出了近80件关于养老和老年人问题的建议。今年的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继续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养老服务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会场外,我省广大干部群众也结合工作实际或切身体会,热议一年来我省养老事业发展成就,畅谈每位老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的美好愿景。

让每位老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省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蓬勃发展,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又迈出坚实的一步,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水平继续提升,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日趋丰富。

养老不仅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养老服务水平还能体现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近年来,我省老龄化、高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目前,全省老年人口515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3.4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326万人,约占总人口的8.5%。预计老年人到2020年将达到615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5.02%,年均增速为4%。可以预见,随着老龄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加上失能、半失能老人快速增多,老年人照料问题日益突出,未来我省养老工作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我国历来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做好养老服务工作,让每位老年人都能安度晚年,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把工作做在前头,做细做实,才能有效应对银发浪潮。

做好养老服务工作,首先需要保基本、兜网底,满足广大老年人基本的养老需求,进一步织牢养老保障网。为此,我们要从本省实际出发,借鉴兄弟省份的先进经验,加快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高龄补贴、护理补贴、养老服务补贴、医养结合、老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养老机构责任保险等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加快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护理的水平,完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补贴政策,培育养老服务社会组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出现个性化、多元化的趋势。因此,做好养老服务工作,还需要以市场化方式培育扶持养老服务产业,为老年人养老提供优质服务。为此,我们要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主办相结合,进一步完善落实民办养老机构扶持政策,推动养老服务设施优化布局、完善功能、充分利用。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等形式兴办养老机构,推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社会化。着眼于完善老人在物质生活、健康保障、精神文化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等多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做大做强养老服务产业,培育和发展养老服务产业链。

最美不过夕阳红。省“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35张以上,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总床位30%以上,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和60%以上建制村。我们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主,养老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高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