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两会特刊:发展成果惠民生(扶贫篇)

来源:东南网 | 作者: | 时间:2017-01-22

10日,在光泽县司前中学活动现场,家庭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在读学生拿到新书包、围巾及新春大礼包后喜笑颜开。当日,新华保险福建分公司助力光泽县教育扶贫三年工程启动仪式在司前中学举行。本报记者 林辉 摄

10日,福安市康厝畲族乡彭洋村委以股份制的模式,投入资金20多万元,利用该村冬季闲置的30多亩葡萄园,组织村里畲族建档立卡贫困户套种羊肚菌,预计3个月后,能为贫困户增加3.5万元收入。本报记者 庄严 摄

去年12月19日,古田县大桥镇梅坪村精准扶贫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竣工。这个光伏发电站每年可带来约10万元收入。发电收入用于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生活补助、医疗救助等。徐尚康摄

眼下是雪薯销售旺季,连城“村助连乡土特平台”的工作人员帮助贫困户挖薯,并以高于市场价进行收购。魏桂莲摄

12日,厦门174医院组织心内科、骨科、儿科、妇产科等科室的专家前往长汀县馆前、童坊等乡镇开展医疗扶贫下乡活动,当天共为馆前镇留守老人诊病治病300多人次。黎寿钦 李海金 摄

东南网1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琳斌)

编者按:

按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部署,我省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是,到2018年,现行国家扶贫标准扶贫对象全部脱贫;到2020年,省定扶贫标准扶贫对象全部脱贫。省委书记尤权要求,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聚焦“精准”二字,把“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搞得一清二楚,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脱贫攻坚是场硬战。去年,我们实现脱贫260425人,“造福工程”搬迁15.6万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更精准更有力推进脱贫攻坚,全年实现脱贫20万人,安排“造福工程”搬迁10万人,建设100个以上有规模的集中安置区,同时创新帮扶机制,建立贫困村集体经济培育机制,推进三明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长连武扶贫开发试验区建设,深化“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

在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对精准扶贫如何突出实效、突出针对性,怎样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在会外,社会各界也在热议扶贫攻坚,贫困户谈起一年来的生活变化,乡镇干部表达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社会各界人士也想方设法要助贫困户发展生产。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再次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出铿锵有力的号召。

2016年是我省“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我省脱贫攻坚首战告捷,顺利完成年度减贫20万人、“造福工程”搬迁扶贫15万人的目标任务。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脱贫群众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没有人掉队的小康。脱贫攻坚是我们的硬责任、硬任务,是第一民生工程。我们的总目标是,到2018年,我省现行国定扶贫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到2020年,省定扶贫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与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现在,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要实现脱贫的既定目标,时间紧、任务重。进一步加快贫困人口脱贫步伐,确保如期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这是省委省政府对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必须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折不扣地实现这个目标。

进一步加快推动贫困人口脱贫,需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帮扶方式,加大扶贫投入,坚持输血造血相结合,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努力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资金使用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比如,我省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有37.4%是因病致贫的,这个比例不低。因此,精准帮扶这些贫困户脱贫,需要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在现有医疗保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可持续的医疗保险,为他们再加一道保险,建立解决因病因残致贫返贫问题的有效机制。

进一步加快推动贫困人口脱贫,做好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工作是重中之重,需要全方位加大对重点县的扶持力度。我们需要采取切实措施,持续强化对重点县产业发展、土地政策、财政金融、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加强重点县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加快当地发展步伐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完善挂钩帮扶重点县制度,加强结对帮扶力量,使帮扶力量能切实发挥对群众脱贫的重要作用;支持建设三明扶贫改革试验区、长(汀)连(城)武(平)扶贫开发试验区,使试验区在脱贫中尽快发挥示范作用。

当前,我省扶贫开发已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今年要完成减贫20万人、“造福工程”搬迁扶贫10万人、建设100个以上有规模的集中安置区的目标任务。我们要在去年实现“十三五”第一年脱贫工作开门红的基础上,凝心聚力,再接再厉,撸起袖子加油干,加大脱贫工作责任制和严格的考核督查问责,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负全省父老乡亲的殷切期望。

扶贫小故事

合作养殖收入有保障

东南网1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陈则周 通讯员 罗奇伟)走进平和县长乐乡联三村,只见这里道路整洁,环境清新。特困户罗江西新居门前贴着醒目的对联“党的政策真英明,群众安居感恩情”,前来祝贺乔迁的村民络绎不绝。

村党支部书记罗理亮说,联三村是老区基点村,过去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等原因,2014年人均收入只有4120元,村集体收入为零。近年来,村里用足用好省、市、县对口扶贫政策,多措并举,成立兴星养殖专业合作社,鼓励党员参与经营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为社员,贫困户入社务工采用“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的方式。在经营收益上,采用“三三四”的分红模式,即村集体占30%、合作社占30%、贫困户占40%。

村里还采取入股良坝大型水电站、与龙头企业建立对口帮扶关系等方法,既增加了一大批困难群众的家庭收入,也解决了原来村集体零收入问题。

在村民曾凡镇投资创办的倍安电子有限公司,20多名工人正忙着生产电子配件。村民罗秋花因为行动不便,原本只能留在家里,现在在自己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她说:“既能照顾家里,又能挣到钱,我很知足了。”来到联三村兴星养殖专业合作社荷鳅塘养殖场,村民曾滨斌正给鳗鳅投食,他说:“目前已经销售出第一批6吨产品,由一家大公司统一收购,销路不成问题。”

谈起今年的发展规划,罗理亮劲头十足。他说,将利用村里地势低洼、水源充足的特点,发动群众多挖池塘,上面种荷花,下面养鳗鳅,打造占地50亩的“荷鳅塘观光园”,开发泥鳅疗、泥鳅全宴等项目来发展休闲观光渔业。还将建设4000平方米的石蛙养殖基地。这两个项目建成后可以吸纳28户贫困户入股,同时可以解决贫困户务工10人。

村助平台产品有销路

东南网1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魏桂莲 通讯员 陈析兴) “有了‘村助连乡土特平台’,雪薯从地里挖出来直接上了销售通道变成了现金,等地里的全部卖完,我就有近万元收入。”16日上午,连城县宣和乡前进村的雪薯地里,村民吴老汉指着帮忙挖雪薯的几名年轻人,高兴地说。

“村助连乡土特平台”是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由吴铨远建立,主要是通过网络销售连城的农产品。今年35岁的吴铨远于2014年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连城县同乡网络互助协会”,协会宗旨之一就是共享同乡人脉,探索农产品电商路径。两年多来,协会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在宣和乡成立乡镇电商运营中心,全乡13个村建立“村助连乡土特平台”,收集整理乡村农副产品信息,成立仓储、设计、下单、开发、客服等村助小组,开发姜糖、百香果、苦斋菜、雪薯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带动贫困户创收增收。

“这批雪薯将通过快递卖到全国各地。以前客户基本是我们连城本地人,现在全国各地都有客户,他们是通过网络认识连城土特产品的,也通过网络购买我们的土特产。”吴老汉是村里的贫困户,通过“村助连乡土特平台”销售雪薯,目前已实现脱贫。

吴老汉是种植雪薯的行家,过去他不敢多种。“因为我们这里距乡镇有10多公里,交通不便,加上近几年外面新品种的雪薯产量高,品质也不错,我们种了怕卖不出去。”吴老汉告诉记者,“去年听邻居说有个平台可以帮农民卖农产品,懂种地的人只管把地种好,种出好东西就行了,不愁卖不出去。我那1亩多地全部种了雪薯,还没有到收获的时候,‘村助连乡土特平台’工作人员就上门,跟我约定收购价格,出的价格比我预想的高出很多,我立即就答应了。”

“村助连乡土特平台”去年销售额达200多万元,带动农户120多户,其中贫困户30余户,户均增收8000多元。

造福工程圆了新房梦

东南网1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恩儿 通讯员 吴勇君 张依婷)17日,记者走进浦城永兴镇珠山村的吉园新村造福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工地上,车来人往,一派繁忙的景象。趁着天气晴好,当地十余户人家将水泥、石料、钢筋、建筑模板等备充足,加快施工进度。

为落实精准扶贫易地搬迁造福工程,永兴镇选定珠山、永兴、龙下、后洋四个村作为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由村委会负责统一规划设计,农户自建,安置对象主要为居住在高山偏远自然村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国定标准贫困户每个人口补助建房资金2.5万元,省定标准贫困户每个人口补助建房资金1万元。

珠山吉园新村是永兴镇重点抓的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点,规划建设面积74亩,可安置190多户。

“我是去年12月16日开始动工的,现在准备浇灌水泥。如果天气好,春节前可以盖好一层。”正在自家地基上捆扎钢筋的珠山村村民刘金田高兴地说。刘金田是珠山村国定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五口人,可以享受政府补助资金12.5万元,这解决了大部分建房资金。刘金田一家原住在偏远的珠山村塘岭后自然村,步行到珠山村部要两个多小时。通村公路还没有硬化,山路陡峭,拖拉机和摩托车才能通行。“要不是政府的扶贫政策好,我家哪有钱盖新房,只能一辈子住在塘岭山头上。”说到这里,刘金田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与刘金田类似的还有刘仕明一家,刘仕明患有肌肉萎缩症,无法干重活。“现在我们就想着抓紧把新房盖好,住上新房,让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刘仕明的妻子翁香英说。

“吉园新村的规划由杭州设计院设计,将建设老年活动中心、幼儿园、菜市场、篮球场等。村民住进来后,不但能够享受到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还能够拥有丰富的休闲娱乐生活。”珠山村村支书陈文飞说。

感言

东南网1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魏桂莲 庄严 通讯员 周云中 江鹏)

国网德化县赤水镇供电所员工 陈文跃:

偏远山区扶贫效果怎么样,百姓生活有没有改善?作为基层电力员工,我觉得,从电费的变化中就可以看出来。

我是一名抄表工,每天翻山越岭挨家挨户抄表收电费,印象最深的是赤水镇永嘉村一家贫困户的生活变迁。这个家庭夫妻两人都是残疾人。两年前,我第一次去这个家庭抄表时,他们家的贫穷状况让我吃惊。家里开着一盏节能灯,一个煤球炉里烧着枯树枝,上面坐着一口饭锅,家里唯一的电器是一把电水壶,每个月电费不超过5元。

后来县、镇、村对他家立项帮扶,帮他们办了一个养殖场,养了10只黑羊和100只黑鸡。去年底,镇、村干部和志愿者服务队又帮忙跑销售。现在,日子越过越好,家里电磁炉、冰箱、彩电等电器都配齐了。每个月电费有50多元。看到他们家的变化,我真正感受到党的扶贫政策落到了实处,今年省“两会”提出的脱贫攻坚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霞浦县水门乡承天村村民 林金妹:

要是没有合作社,就没有我今天的好日子。我是村里的贫困户,身有残疾无法劳作,两个女儿仍在读书,丈夫又没有稳定工作,生活十分窘迫。

去年,乡政府安排村里的承天山野农业专业合作社和我家牵手,丈夫到社里劳动,一天能赚100元,还给我送来了100只鸡苗,让我在家搞养殖。我有了摆脱贫困的勇气,相信一定能脱贫,走上致富路。

周宁县李墩镇党委书记 肖作翰:

扶贫攻坚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硬仗。如果说上级政策是牵引力,外部帮扶是推动力,那么,基层党员干部的敢于担当就是内生动力。

李墩镇紧紧围绕产业、易地搬迁、就业、基础设施、乡村旅游等扶贫项目,强化责任落实,还号召有能力的党员回乡创业,帮助贫困户脱贫。省“两会”正在召开,很多代表委员都针对扶贫攻坚工作谈了看法,提出建议,我会认真关注,努力学习。

长汀县住建部门干部 林利华:

解决贫困户住房困难很重要。我记得廉租房小区有一家姓杨的困难户,以前住在海拔500多米的大山里,土地贫瘠、生态恶劣。他说他做梦都想搬出大山,但家里没钱。正是县里实施的“到人到户”精准扶贫政策,不仅让他们一家搬出了大山,还住进了城里的楼房,他和老婆儿子在政府部门协调下,找到了工作,现在一家人每个月的总收入超过7000元。我县9个保障性住房小区里的住户都是经过多次核对、公示的最困难的群体。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出台优惠措施,助贫困户住上新房,让他们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