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土堡:散落闽中的文化明珠

来源:东南网 | 作者:陈亮 | 时间:2017-03-02

茂荆堡

东南网3月2日讯 (福建日报 记者 陈亮 通讯员 邱慧敏 严士冬 文/图)距离尤溪县城约20公里的台溪乡书京村,是个美丽寂静的小村落。驱车进村,一高一低两座大型土堡映入眼帘。高处的土堡依山而建,威严伫立,低处的土堡雄浑静穆。为数不多的几栋老房子散落在路后一片山坡上,衬托着这两颗“明珠”。

高处的光裕堡,系书京村邱长厚公于清朝道光年间率孙子们所建。《书京邱氏族谱》记载: “因匪党众多,吴猪等徒赖之事府省呈控军官严捕,匪方敛迹。岁庚戌公既八旬,思平生做事事如心,可以大快,奈首未攀其愿犹未足,乃率孙子开基、横路、垅架,造光裕堂一座,坐辛兼酉,作为土堡。”

珍贵的百座土堡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2007年6月—2011年12月),尤溪15个乡镇通过地毯式的普查,共发现100多座保存较为完好的土堡,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据尤溪县博物馆馆长梁文斌介绍,尤溪现存土堡数量有106座,其中省级文保单位6处7座,县级文保单位1处,主要分布在台溪、中仙等10个乡镇,年代最为久远的是明代,大部分为清末、民初时期建造。

总结这众多土堡建筑,防御是其最重要的功能。例如台溪乡盖竹村陈氏家谱记载:民国丁巳六年十一月毒遭邻乡狼狈暗通,德匪李金泰侵境,呜呼眷顾幸有沶宅土堡,全乡男女得其栖身……

由此,我们可窥探土堡形成的历史社会原因。远离朝政中心的福建山区,各种匪患层出不穷,民众为求生存,只得依靠自身力量自保,土堡成为重要的防御工事。尤溪地处福建中部,古代水陆交通比较发达,经济富庶,为了保护囤积的货物、钱财,宗族大户、财主和富裕之家纷纷构筑土堡“坚壁清野”。此外,由于社会结构、宗派制度的畸形发展,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在山界、田界出现争议时难免大打出手,宗派械斗时常发生,各村纷纷构筑土堡用以防身。

土堡还是宗族、家族、乡亲共同生产、生活和传承文化的理想场所,祭祖、民俗活动等多聚集于此举行。

“每年春节,外地经商务工的村民回来了,都会聚在堡里闲话家常,说说新一年的打算。”书京村村主任邱宗经说。

可以说,每一座土堡,都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人居空间格局,反映着土堡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