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手艺打开市场通路 长期以来,漳浦剪纸作品立足的是高端礼品市场,近年来,这一市场逐渐萎缩。尽管电商等新的渠道开始出现,但日趋激烈的竞争,让老艺人们感到吃不消。 比起他们,吴少华拥有更多的市场渠道与入口。吴少华的另一个身份是龙彩(福州)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当前,该公司正参与省内多家实体书店的业态改造。该改造计划参考了台湾诚品书店模式,旨在将实体书店,改造为复合多元的文化综合体。在省外,吴少华的文创团队还入驻了多个大型文化综合体。“此外,我们与台湾手工艺推广中心、台湾文创礼品馆、台湾金玉堂文具等有长期合作关系。”吴少华说,今年以来,经过文创改造的漳浦剪纸及其延伸品,销售额近20万元。 另一条市场通路,是全省各大旅游景点。“这些产品的定位是旅伴产品,因此我们将以漳州为起点,逐渐入驻全省景区景点,致力于将其打造为福建特色旅游伴手礼。” 除了剪纸,吴少华还希望更多的非遗老手艺能够接受文创改造。和剪纸一样,竹篾编、木偶雕刻、漳绣、棉花画、毛线画等传统手艺也在市场化道路上,面临着不适。 漳州棉花画曾辉煌一时,已故棉花画艺术家黄家声先生的作品曾经被外交部列为赠送国际友人的珍贵礼品之一。但由于手工制作费时多,经济效益差,高峰时规模超过百人的漳州棉花画工厂最终倒闭,黄家声的徒弟们也纷纷改行另寻出路。如今,漳州的棉花画从业者只剩下年过六旬的郭美瑜。 “剪纸市场虽然不景气,但依然有大批的从业者。但棉花画、毛线画等小众手艺,从业者寥寥无几,进行文创开发,缺少人才基础。且不少老艺人观念守旧,配合度不高。”吴少华说,进行文创改造,是非遗老手艺重新获得市场地位的重要手段,这需要老艺人的支持和配合,地方政府也应有更多扶持与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