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保护畲歌有新招 宁德蕉城区是畲族聚居地。近年来,随着国家愈加重视少数民族文化挖掘保护,蕉城区也开展了许多畲族文化保护工作。 然而,畲族许多习俗、技艺都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随着畲族逐渐融入现代社会,这些习俗、技艺渐渐少被人提及,也面临着失传的困境。 该如何保护畲族文化,各级政府和各界人士都在不断尝试,也取得了许多成效。如许多畲歌、畲舞渐渐登上舞台,如畲族银饰进入市场成了文创产品。2006年5月,宁德闽东畲族歌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宁德师范学院拥有200多名畲族学生,在畲族文化保护方面做了许多课题研究,并希望能将畲族特色融入教学,从高校的角度进行一些探索。 “畲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因而保留畲语是最为重要的,畲族歌言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传承班负责人林文感触地说,通过调研,他们了解到,如今许多畲族群众对本民族文化了解较少,而这些文化只能通过口耳相传进行传承,久而久之就出现了遗失。畲族歌言却能将这些文化保留下来。 从形式上来说,畲族歌言也更为生动,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因而宁德师范学院选择了畲族歌言传承班的方式,对畲族歌言的保护方式进行探索。 “我们希望通过办畲族歌言传承班,让更多畲族学生参与到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中。”林文说,如果老一辈的传承人没了,畲歌很可能就会消失,非常可惜。 “日后,这些学生回到自己的家乡,可以很好地将本民族文化传承下去,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林文说,在社会重视传统文化保护的情况下,掌握畲族歌言这一技之长,对学生就业也有很大的帮助。 下一步,宁德师范学院打算通过开设更多畲族文化课程、打造展览馆等方式,保护畲族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