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升级版福建农信:"十三五"资产总额突破一万亿元

来源:东南网 | 作者:王永珍 | 时间:2017-03-30

陈 清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

未来几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将进一步扩大。福建农信应走出一条差异化经营的普惠之路。一是坚持走小客户、大群体之路。充分发挥在农村耕耘时间长、从业人员多、覆盖范围广的优势,围绕“三农”特色、地区差异、个性需求,不断丰富金融产品,提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高质量、多元化产品。二是坚持走小账户、大市场之路。着力保持账户规模,培养存款自然增长的通道,保证存款来源稳定性,推动做好养老账户、代理账户的增量扩面,进一步提高客户的黏度,做好“以小博大”的文章。三是坚持走小银行、大平台之路。保持开放的心态,建立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等的多方位合作平台,及时获得更多的经济信息和金融需求,掌握各行业的新动态和新变化。

林丽琼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

“十三五”规划实施期间,福建农信要紧紧抓住中央大力支持福建发展的有利时机,紧密对接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大战略,在边境贸易、结算上探索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在资本结构优化上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引进外部资本充实实力弱的行社,推动有实力的行社“走出去”,让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紧紧抓住中央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期,围绕福建特色现代农业,切实在普惠金融、小微金融、绿色金融、扶贫金融、社区金融等方面挖掘福建内涵,打造特色服务,让产业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加强与高校的产学研联动,借力高校的智力支撑,开展面向农户、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的调研和课题攻关,推动精准施策,让智力优势转化为决策优势。

杨少芬

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处长

《福建金融》杂志总编辑

建议福建农信在“十三五”时期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把握改革发展的政策机遇。把握农业供给侧改革机遇,加大涉农业务发展。关注自贸试验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等机遇,积极利用各种政策红利,推进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发展。二是实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立足自身定位,更加重视涉农业务,并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自助服务系统的建设,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实现金融服务的多样化。三是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因时因地制定细化风险处置方案,密切加强与风险处置各方关系人的沟通。建立健全金融风险识别和评价制度,重点做好关键和敏感业务的风险评估,防止盲目追求做大,切实为农村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四是借鉴台湾经验促进农信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台湾农村金融起步较早,综合体系比较健全,在金融监管、风险控制和配套服务等方面都建立了较完善的机制,其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