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九群在为客户捞鱼。 东南网4日11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黄琳斌 通讯员 邱灿旺 文/图)泰宁县上青乡崇际村农民肖九群,一家6口人,原来生活主要靠夫妻俩种水稻谋生,入不敷出。 2014年,在乡、村两级干部的鼓励和支持下,他抓住村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的机会,养了土鸡1000多只。由于经验不足,年终算下来,仅赚4000多元。 2015年,他租下小坑村152亩地,养了土鸡1000多只、土鸭500多只、稻田鱼8000多尾。当年,他的鸡鸭鱼大丰收,纯利润1.5万多元,初步摆脱贫困。2016年,他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并注册成立“君扬”家庭农场,打算把鸡鸭卖到大城市。他决心继续像君子一样踏踏实实做事、做生意。 泰宁县崇际村农民肖九群,通过发展生态养殖走上脱贫致富路;他拆分姓名中的“群”字,以“君羊”谐音为自己的家庭农场取名“君扬”。他说—— “我要像君子一样诚信创业” “城镇化”“扶持‘三农’”“消费习惯”……近日,记者来到泰宁县上青乡崇际村,农民肖九群谈起创业脱贫的经历,初中未毕业的他不时冒出一些“潮词”,让人刮目相看。 肖九群今年46岁,他一家6口人。父亲患帕金森综合征,长年卧床,生活无法自理;母亲年老体弱,自顾不暇;女儿就读高中,患有甲状腺疾病,动手术花费了数万元;儿子年仅3岁多。以往,一家人的生活主要靠肖九群夫妻俩种点水稻和蔬菜维持,入不敷出。2013年,肖家被定为贫困户。 初中辍学后,肖九群曾做过饼、开过店,工地干过活、上山伐过木,还曾到泉州和广州打过几年工,这些经历令他开了眼界。在村里经营葡萄园的北京老板张龙先生,曾招聘肖九群管理果园。在他眼中,肖九群比一般农民想法多,接受新观念、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加上自身肯努力,才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这几年,我每天看央视一套的新闻节目、七套的农业节目。我之所以会想到通过养土鸡土鸭脱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深深感到,中央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很大,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越来越重视养生,搞生态养殖这条路行得通!”肖九群信心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