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坎坷,自强不息 邹宗勤4岁那年的一次骨折,让他从此没能再站起来。“家里经济特别困难,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又因天生患脆骨症,我成了双腿一碰就断的‘瓷娃娃’。”8岁前的他所了解的外面世界,都是一只小板凳带他去感知的。 “我渴望站起来,渴望上学。我用泥疙瘩在家里的地上写满了‘作业’,一些简单的数字。”每天,邹宗勤都会用板凳将自己挪到门口,等着看从家门口经过的小伙伴去上学或放学。他的父母没读过书,明白没文化的苦,看到孩子这般渴望,说再难也要让他学文化。 8岁那年的9月,邹宗勤终于圆了上学梦。“那会儿,我最难过的就是课间时间,只能坐在座位上,羡慕地看着同学们玩耍。”邹宗勤哽咽道,坚持学习到初中毕业,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里一所好学校,却因身体原因被迫辍学。 此后,父母找亲友借钱,给他在村里开了间小卖铺。邹宗勤把小店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慢慢就有了自信,也有了去外面闯一闯的愿望。 2003年,邹宗勤只身一人到广东汕头打拼,但自身条件成为他找工作的一大障碍。最终,他开了一家食杂店,投入常人数倍精力用心经营。 以这份收入养活自己绰绰有余,但邹宗勤总觉得,这和自己向往的人生还有很大差距。2007年,弟弟要到厦门打工,他决定回到家乡陪伴父母,寻找更好的创业路。 “此时在家创业已不容易,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根本不知道做什么好。”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每天和父母一起务农,得空就骑着残疾人三轮车,挨家挨户到乡亲们家里揽活贴补家用。 邹宗勤的勤劳善良、坚韧不拔感动了一位美丽的姑娘,一年后他们结了婚,有了孩子。“有了家庭,我更要有责任、有担当,要让妻儿过上好日子。”在朋友们的支持下,邹宗勤在县城开了一家茶店。“经营茶店,闲暇时间多了,就想着再做点什么。”于是邹宗勤经常到农家书屋借书看,通过互联网增长见识。 后来,邹宗勤又和几名志同道合的伙伴组建了连城义工社,有时间就去看望孤寡老人,生活过得很充实。连城义工协会负责人李海霞介绍,邹宗勤的生活状况虽不好,还经常参与义工活动,自掏腰包看望、慰问90多岁的谢秀姬等孤寡老人。邹宗勤说:“最困难的时候,别人帮助了我,我要知道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