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百年南兴楼 位于书洋镇枫林村情人山下的赫阳楼,是“七寻”团队选定的第一个项目。 赫阳楼原名南兴楼,为双层圆楼结构,每层26个房间,周边是万亩生态茶园,距离著名的云水谣不过10分钟车程。“南兴楼已有近600年历史,楼内的对联‘南昌事业忠和孝,兴运家族读与耕’再现了南兴楼李氏家族崇尚正道、勤耕苦读的古风。”80岁的楼民李贵全说。 为了筹措改造资金,黄周镇团队决定引入众筹模式。除了融资需求,他们更希望借助众筹,实现项目预热,获得更多关注,并呼唤更多有识之士参与民宿开发。“我们期待导入外智,汇聚更多创意,吸引大理、丽江、莫干山等地的民宿经营者参与,以此带动本土民宿业态的更新。”詹晓光说,今年1月,赫阳楼众筹项目在在线平台上线。 按照众筹方案,参与者可以1元、518元、1388元、4万元、8万元的标准成为该项目的股东,并享受不同的权益。以8万元档为例,认筹者可享受1%的分红权,以及入住民宿、在南靖深度游等权益,项目周期10年,在项目开展的第3年和第5年,可选择保障收益退出。在一个月时间里,有超过200人参与众筹,共筹资224万元。 比起众筹,从楼民手中拿下赫阳楼的使用权要难得多。“一户一户说服楼民,便花了大半年时间。”詹晓光说,开始时,楼民对这个年轻的团队颇为抵触,“我们一次次去拜访楼主,最后楼主说,我们对客家土楼的理解,远超早前他们想要的承租人。楼长终于被打动,帮助我们说服了28户楼民”。“七寻”团队拿下了赫阳楼50年的使用权,头10年每年租金17500元。 土楼改造工作启动。江涛是“七寻”项目的另一位合伙人。作为建筑设计师,他第一次参与土楼修缮。团队形成共识,最大化地保留且还原土楼的原貌,将其打造成一个连接现代与传统的复合空间。请老工匠、找传统建材、使用土法工艺,是他们的主要做法。以屋顶瓦片为例,他们在走遍村庄,收集早年从旧房拆下来的瓦片,用于修缮赫阳楼。 “古民居开发,应在满足游客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尽量与原有的建筑风格、人居文化相协调,既要讲究便利性又要重视原汁原味。”为了规避土楼隔音性能缺陷,并满足城市人对独立空间与私密性的需求,他们将赫阳楼改造为复式独门独栋的格局,二楼的公共走廊全部改造为独立阳台。在室内装潢与布置方面,“七寻”团队则试图融入更多传统与本土元素,包括体现传统农耕文化的蓑衣、斗笠、石磨等老物件,还有兰花、铁皮石斛、金线莲等南靖产业的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