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父子情” 讲述人: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普陀支行职员 朱捷 2002年,我在工行上海普陀支行的曹杨新村第二支行当大堂经理,为刚来沪的台湾老兵杨银岳夫妇俩解决了一笔涉及亲属矛盾的汇款业务,从此也走进了他们的生活。 那一年,72岁的杨银岳由于患有糖尿病,一直要打胰岛素,每次外出打针前前后后都要花费很长时间。我知道后,发挥在部队当过卫生兵的优势,每周都到老人家里为他打针,再为二老按摩。 时间长了,两位老人对我产生依赖,不止一次提出:“小朱,你做我们干儿子吧。”当时我心里想的就是,君子之交淡若水。我最怕被人闲言碎语,说成贪图老人家的钱财。 落叶归根,是台湾退伍老兵的心愿。2005年,二老卖掉房子回浙江宁波慈溪老家定居。2007年、2008年我曾两次前去探望,看到老人生活安静太平,才放了心。不曾想,2009年,我几次拨打老人电话,总是找不到人,开始担心起来。 就在我准备动身去慈溪看望老人前,突然接到电话:“我回上海了,活不下去了。”听到老人颤抖的声音,我当天就赶到他在浦东租住的房子,才知道他适逢变故,丧偶、投资失败……多年积蓄所剩无几。眼见老人晚景凄凉,一个人生活十分不便,我就提出:“要不住我那边去吧,离得近好照顾。”就这样,我们一家开始细心照顾赡养老人。 2012年8月26日,83岁的杨银岳去世。由于无法找到老人的亲属,我就承担了老人的后事。办理了相关手续,我辗转联系到了老人在台湾的老友徐明。火化当天,按照习俗,我把自己当作他儿子,捧着老人的照片,之后一起将其与夫人合葬于慈溪。 徐明先生帮忙料理完好友后事回台后,写了一封表扬信寄到工行上海分行,这段默默走过10年、跨越海峡的“父子情”才为世人所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