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二维码
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三坊七巷赋》五赋争鸣 为何争相歌咏之

来源:东南网 | 作者:曾群峰 | 时间:2017-06-21

东南网6月21日讯(海峡网记者 曾群峰)昨日,福建作家陈章汉的《三坊七巷赋》正式发布,这也是近期第三篇《三坊七巷赋》同题文赋,而之前网络上也流传有其他作者的《三坊七巷赋》。据不完全统计,以《三坊七巷赋》为题的赋文竟达五六篇之多,而且都是今人所作。因何有这么多《三坊七巷赋》出现?这背后有何故事?

赋是以“颂美”和“讽喻”为目的的一种有韵文体。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赋向骈文发展;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体;宋代用散文的形式写赋,称“文赋”。到今天那些“传奇”的赋体文章流传最广写得最好的,比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和苏轼的《赤壁赋》等。

杜牧的《阿房宫赋》是警示之赋,写的是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欧阳修的《秋声赋》是哀叹之赋,写的是虽身居高位,然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题;而苏轼两篇著名的《赤壁赋》实则散文诗,写的是他被贬之后的豁达淡然的人生态度。说到底,那些最著名的赋,并非是歌咏一事一地。

那么文化景区是否都如三坊七巷这样也都有诸多文赋歌咏之?

庐山有赋,作者“明石秋色”名不见经传,应是网络写手;黄山有赋,辞赋名家袁瑞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所写;泰山有赋,季羡林先生写过《泰山颂》(也做《泰山赋》);鼓浪屿也有赋,女辞赋家陈秀冬(笔名“寒池青莲”),属游记体辞赋……但似乎还真没如三坊七巷一般,一时之间,几乎在同时,出现这么多文赋。

历代福州名人都在写这片坊巷:南宋学者,被称为与朱熹、张轼齐名的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在福州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路逢十客九青矜,半是同袍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这首诗也是三坊七巷的生动写照,说明了当时读书人之多,以及深夜苦读的生动景象。清道光年间,文人刘心香有诗云:七巷三坊记旧游,晚凉声唱卖花柔。紫菱丹荔黄皮果,一路香风引酒楼。“三坊七巷”连称最早正是这位刘心香的功劳。清末民初,著名诗人陈衍的名句:“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更是让“三坊七巷”脍炙人口。

那么是否有必要用文赋这样古老的形式来表现呢?因何文人、古文诗词好者争相歌咏三坊七巷?

都说“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但又有多少福州人真能懂得那是怎样的半部中国近代史呢?陈章汉在接收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三坊七巷应该说是整个福州在海丝之路上的起点,这在很多节点上可以表达出来。三坊七巷不只是一批读书人在那里读书居住、自娱自乐的地方,它是跟海相通的。《三坊七巷赋》作者之一的林庆辉则认为,用赋作文是一种文化态度,他希望通过这种态度来影响现代人对文化的敬仰。“只有用大文章的形式,才能够承载三坊七巷的文化内涵。”

陈章汉在他的《三坊七巷赋》发布前曾称,“三坊七巷领福州文化之先,因为它有具体人物、事件,福州文化它必须有参照系,而三坊七巷文化构成了福州文化的核心。这些人的文化追本溯源,都会在三坊七巷交叉起来。他们具体的惊天动地的事业大都是在外头,三坊七巷等于说是他们的精神、思想和文化的娘家。

附:5个版本的《三坊七巷赋》

三坊七巷赋

颜展

罗城星图,道山涵德,闻潮来之呼吸,明九宫之可辨,三坊七巷大隐者,家国相关员外郎。昔郭璞放眼五百年,得山水嘉气处,严高建城聚士族,南来名望来此衍兴化。

君不见马鞍黄河千古流,翘檐回望是中原,君不见高墙古来大夫第,灰瓦白墙读书声;校书黄璞怀诗文,念此巢军熄灯悄然遁,滨海先生崇礼仪,文献名邦从此天下名;青衿秀士读书郎,坊巷来往不白丁,举灯传文南后街,衣锦文儒接光禄,光禄吟台多少章,千年诗礼传家策,古今更替兴废间,金汤一脉此中央。杨柳依依今思来,郎官世代说刘涛,塔巷浮屠开法门,宫巷紫微怀太极,安民巷内仁义士,黄巷古今校书郎,吉庀巷里说状元,坊巷故事人文篇。

人文坊巷余歌处,水榭戏台闽中曲,闽曲但教立雪志,杨游从学白马来,真义自古多辩识,有容乃大福连绵,泔液境,道南祠,刻经万卷黄仲勉,玉尺山,正谊院,书香相闻适安家。三山论学东西洋,七教共存在此间。闽山海上存仙气,释家译道传东洋,妈祖顺济太平年,清真远涉过南洋,摩尼兴败已故事,基督由来说宫巷。

《宫巷》一诗咏善俗,科甲联芳第一品,刘涛世代居郎官,三鼎张家千古闻,郭氏五子同登科,陈门四士六举人,名仕家风四门学,十邑商旅怀诗书。读书安心明事理,道德善政佳文章。

文儒硕士诗生活,郎官祭酒忧家国。涛园青峰黄楼云,拱极楼外二梅屋,藏书醉经画青莲,印石迷翠田黄斋。结游同好吟诗人,嵌字同光诗钟声。四门学开邹鲁地,螯峰正谊出君子,“经邦济世”立学本,“无欲则刚”是高风,闽山判官卓佑之,十砚老人黄莘田,则徐开眼看世界,严林译道新民知,救国赴义大爱篇,林旭觉民许寸身。

名士风流衣锦归故园,兴学重教榕树有余荫,鳌峰书院郑光策,正谊山长林鸿年,凤池书屋六一居,金石藏书城南遗故事,沈葆桢,船政首开致用学,严几道,创立北大新学堂,陈宝琛,百年师范第一人,王眉寿,女子教育我敢先。女子教育说坊巷,三才女后十才女,爱与美,真与善,芳华留声代有人。

开源敢先说坊巷,梁章钜,中国楹联第一人,曾宗彦,中国陆军第一人,林琴南,比较文学第一人,刘崇佑,电气设施第一人,陈石遗,中国金融第一人,多少蓝海事未竟,此间文章笔不休。

血脉渊源家学传,坊巷深深通海潮,赋诗流年灯长照,名士吟台幽兰操。君不见人文福州南后街,依稀长灯伴古道。

2011年7月

福州三坊七巷赋

李新华

海峡茫茫,闽江汤汤,榕城福州,茉莉芬芳。南控五虎,隔水而眺台湾;北枕莲花,越岭而达浙江。三山鼎立,无数春声秋色;二塔对峙,阅尽古城沧桑。城以山固,自古逢战不乱;家以水美,从来黎民安居。派江吻海,商贸集散之地;造化钟灵,海滨邹鲁之乡。有福之州,尽显闽地风情;神州名府,畅吐山海情怀。八闽雄都,名胜古迹遍布;三坊七巷,人文历史荟萃。

暮春三月,岁在己酉,余有幸来到三坊七巷。石板铺地,初成于唐朝末年;灰瓦连片,鼎盛两宋明清。屋脊迤逦,地占四十公顷;鞍墙峥嵘;古屋二百余座。深宅云集,明清古建博物馆;大院比肩,南方民间之故宫。巷陌纵横,城市坊制活化石;文墨流芳,美称中华第一街。水谢戏台,古韵犹存;二梅书屋,书香盈门。光禄吟台,佳话传世;双抛古桥,美谈成趣。闽学蔚起,南后街刻书成市;名声日隆,文儒坊读书成风。鸿毛济美,黄巷宫巷郎官巷人文种种;敬贤及屋,塔巷安民巷衣锦坊史迹斑斑。

区区三坊,出将入相之地;小小七巷,名儒硕士之乡。学问大家黄璞,文武相安传佳话;闽派诗祖陈衍,才气充沛惊风雨。陈宝琛宣统帝师,张廷彝抗倭名将,林绍年一代谏臣,甘国宝台湾总兵,程师孟宦海显能;梁章钜楹联翘首。宰相尚书,历代辈出,状元进士,科甲连坊。陆氏二兄,榕城生辉;闽中三凤,国学馨香。郭家五子登科,坊巷荣耀;陈氏六子及第,科举传奇。左海伟男,国中翘楚,闽都女英,标炳史册。锦缎夫人林普晴,守城池声震朝廷;名门之女陈意映,收绝书香消玉殒。闽峤女宗王眉寿,开女子教育先河;一代才女林徽因,成中国建筑大师。

闽都代有才人出,一坊一巷竞风流。林公则徐,师夷以制夷,开眼看世界;虎门之一炬,首开近代史。沈君宝桢,效仿新科学,洋务之主将;马尾之船政,海军之摇篮。上书变法,维新勇士林旭喋血菜市口;铲除帝制,共和先躯林觉民就义黄花岗。西学泰斗严复,探索天演论,智慧开启;文学开山林纾,翻译外文化,思想导航。陆军之父曾宗彦,推波戊戌变法;海军总长萨镇冰,历经甲午战争。理想在心,林长民点燃新文化导火;科学领先,刘崇佑点亮第一盏电灯。“五四”产儿庐隐,投笔社会变革。文坛祖母冰心,播撒大爱光辉;一片三坊七巷地,半部中国近代史。

漫步明清古巷,书香醉客;穿越唐宋时空,古意迷人。闽越有才,斯地为盛。地甲东南,几代英才存胜迹;名传中外,近世荣耀留青史。达官显贵,开风气之先,进退关乎社稷;仁人志士,谋天下永福,生死炳于春秋。庭院深深,藏多少动人故事;古巷悠悠,蕴多少文化玄机。天不吝啬,只因门楣重文脉;地有独钟,才教坊里染儒风。一脉传承,沧桑不改古今色;千秋教化,岁月难移儒雅风。看三坊以后,更觉胸中文墨少;游七巷之前,未知闽地名流多。

毗连大宅,尽是钟鸣鼎食之家;进士匾额,多于大街闹市招牌。佳地甲东南,坊巷写春秋。达官显贵,开风气之先,进退关乎社稷;仁人志士,谋天下永福,生死炳于春秋。庭院深深,藏多少动人故事;古巷悠悠,留几代名胜古迹。山川不老,坊以古为美;岁月有情,巷以人为奇。漫步唐宋古巷,探求地脉玄机;穿越明清大宅,破译文化密码。天不吝啬,只因门楣重文脉;地有独钟,才教坊里染儒风。看三坊以后,更觉胸中文墨少;游七巷之前,未知闽都名流多。

(2013年1月)

三坊七巷赋

林庆辉

三坊七巷,九代千年。声播四海,名傲三山。昔闽王内藩,筑于罗城以内;衣冠南渡,衍于子城之南。今坊市重修,誉文明之遗产;晋唐旧制,引世界之耸瞻。

原夫三坊七巷,虎节门外西十坊之统称也。永嘉兮八姓入闽,津泰兮九皋隔浒。中原桑蚕耒耜,功利蛮乡;闽都清水积沙,溉滋田圃。于时穿斗飞檐,架梁盖庑。栉比鳞臻,翼瓦骈矗。此地不及六顷,宋时已数千户。营营垒垒,东西坊巷初形;攘攘熙熙,南北市衢熙阜。岁积岁,左坊称巷而更新;时阅时,右坊名歧已非故。

欲知坊巷之殊,当识闽人之习。盖闽居僻壤而常敦睿业,民志安淳以培固德基。易服更元,北地望族鸿逸;偏安守本,海隅名士云栖。文儒烟聚,高户霞居。户重科学,有六龄集泮;社尊庠序,常两榜充闾。负笈鼓箧,抱玉师锡。杏苑声闻,楷为范域;木铎宣化,蔚然名区。识冠文林,肃肃别材其紫殿矣;不争王谢,实实吾郡之乌衣兮。

唐宋明清,驰芳兮福地;经略纬世,擢秀兮侯官。吾观坊巷,良宦钜贤,敬当陈列;勋功胜事,尤尚铭镌。元惠兴学,闽越俗追邹鲁;黄璞退仕,文名犹灭狼烟。师孟游光禄台而豪吟志趣,曾巩过利涉门而题记道山。海滨从风者众,理教依因蕴北;龟山立雪以诚,道学从此始南。提举市舶,林公司衡以交贸;驱除倭患,张经获捷而遭谗。吾观国史,闽地之重,俱因海堧一偏。唐宋及明,北胡鸷悍,必亟北狩以安国本;明清以降,洋夷恣睢,弗备洋防不定海寰。其地也,峙琉球,踞台澎,观南海,何似飙轮辗于太渊;

其时也,轻经济,弊民智,傲四方,岂知风暴临于舴艋。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兮,制世维新;启民之灵智而甦民兮,甦槁儆醒。锐意进取兮,福州旅侨四海龙翔;禁毒销烟兮,林文忠公千古彪炳。文学洋夷兮,林少穆始昌;武卫海疆兮,沈葆桢继踵。维新运动兮,林旭疾呼;极目世界兮,严复独秉。实业强国兮,刘家倾囊;燮理洋务兮,陈衍谋定。帝侧侍讲书院山长兮,陈宝琛老骥亲为;女师传习闽峤女宗兮,王眉寿养秀擢颖。文言雅语听述而译兮,林琴南第一;诗书琴画不类而教兮,何振岱清咏。白话新闻为公言兮,林白水舍身;少年不望万户侯兮,林觉民革命。呜呼哉!晚清风云侯官起兮,不若甲申海战马江恸矣。

噫!夫吾观三坊七巷耶,非观三坊七巷矣,而观国运海权也。夫国运盛,则海权恒。中华海权之见,不若西强以兵。求通达海路,而平定海烽。图海防有备,固海邦交通。故辟海上丝绸之路,布声明文物,交四海九瀛。易东西物产,使中外殷充。海权国运,相济相生。中华豪健,而海路盛极于唐宋;西潮激昂,则海通衰朽于明清。而观晚清之三坊七巷,地不及六顷,人可谓群英。领时代之先,开社会新风。熔东西文化,造强国隽功。其焰煌煌,特立于海上丝路诸邑也。已矣哉!

游坊巷兮日月新,春常在兮居福州。

霏雨绵兮遣乡愁,青石古兮韵清悠。

莫若纵情开创,与国运兮共休。

(2017年5月)

三坊七巷赋

罗戈锐

夫八闽首邑,三坊七巷,九代千年,三山万象。始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八姓入闽,礼健蛮乡。昔者闽王内藩,筑于罗城之内,衍于城南之荒;是时审知定制,贤达群力云聚,鼎定坊巷之疆。唐宋两朝,民安俗淳,德基培固,不绝贤良;明清以降,人文蔚起,开枝散叶,瓜瓞绵长。南后街侧,东西纵横,雕梁画栋,列鼎鸣钟;粉墙黛瓦,韵致无双,世间曰华,三坊七巷:

三坊者,衣锦,文儒,光禄也。三山现,三山藏,玉尺山藏光禄遥;月明华屋,画桥碧阴,水榭戏台衣锦悄;五代皆进士,陈门主文儒,光华阁里仁德晓。光禄吟台,程师孟每忆登临;玉尺书房,郭柏苍格物知巧。国宝从戎,吞吐八方,虎威犹啸;黄任喜砚,溯源古异,十方世傲。实业兴邦,赞刘门制造;抵御外侮,颂张经横刀。

七巷中,杨桥者,古来登俊,今时杨桥,林谢双门,共此悠然;朗宫巷里,译音犹荡,严复宅残,低诉轻寒;宝塔隐约,小巷幽深,古城文运,塔巷之间;黄璞清名,誉满天下,子夜黄巷,淡灭狼烟;安民以内,显达云集,士林宽绰,存其久远;沈家大院,聪彝故居,宫巷紫极,道学曾显;状元还乡,罪者急避,安泰楼头,饮古思源。遍览此地,马鞍墙上,醉千秋翩跹;光禄体里,痴巾帼婉转。曾氏宗彦,陆军之先;萨府镇冰,海军冠冕。梁章钜者,政事文章,经史著述,卓然当代伟人,终是魂梦小黄楼,一生怅望只东园。

时清末,国运凋,唯此间,篇章新。居东南一偶而主神州大地,处弹丸之地而奏天下之音:

林公则徐,放眼世界,虎门销烟,首开中国近代之史;沈君葆桢,经略洋务,马尾船政,终创海军摇篮之地。林纾茶花女,严复天演论,引一时之风气;宝琛帝王师,孝胥同光体,执当世之文笔。陈衍求是,不料烟萝系树,卓立几倚于王室;白水锐锋,未知霜叶辞柯,飘零从不由自己。少年不望万户侯,觉民留书,舍身取义;意气高过百尺楼,林旭从容,戊戌赴死。长民燃五四薪火,刘氏亮现代明灯,冷月生辉;眉寿领女宗学祠,徽因俯民国风度,夕阳亦醉。生死情长,意映鹊应血泪诗;云水清悠,冰心庐隐隽永词。当是时也,坊间才俊,如轻车骏马之奔驰;闺中颜色,若鲜衣彩带之飘逸。楚楚英华,担当乃时代之先,风流为九州之最;翘翘坊巷,度量蕴天下之大,声名播四海之外。

呜呼哉,今重游,行于此,仍能感:此地有高山流水,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商贾云集、人声相酬之中,却是宅院深幽,马鞍墙楼,石门楣厚,旗杆石悠,物多仍是,人却早休。

不免黯然,一声轻叹:浓墨已是前日,重彩可在今朝?

(2017年5月)

三坊七巷赋

陈章汉

八闽雄都,千秋福地。山海为怀,藏锋敛锐。无诸置都东冶,使都在城内,城在都内;闽王扩垣连雉,则城在山中,山在城中;伯玉植榕浚源,让家在水边,水在门边。感二潮之吞吐,挈五凤以朝阳;欣旗鼓之相揖,派河泽以流觞。海峤人文之薮,理学昌明之乡。斯之谓:天地人合璧,真善美同伦焉。

至若坊巷之滥觞,衍脉乎晋唐,宏规于明清,勃兴于新纪。方圆六百余亩,中衢辐辏三七:东向曰巷,西向称坊。北抵双抛桥渡,南襟安泰河墘。巷陌如枰,沟渠若济;宅院毗连,望族踵继。峥嵘灰雕鞍墙,俯仰悬钟雀替。肯构肯堂,弥精弥细。巧匠眼神,墨斗记性。胜绝处,堪叹明清古建之大观也。

山川清淑之气,郁为人文之邦。读书为世业,士宦作悬鹄。碧纱垂户移影,皎月伴读窥人。楼次千家多朱紫,路逢十客九青衿。思源泔液境,砺志蒙学堂;论诗阁上下,听戏水中央。寻幽知鱼乐处,赓句光禄吟台。时忆五柳孤松客,常怀十砚莘田君。晹谷鹤磴,道南碑铭。斯土之无尽藏也,乡愁在兹。

白塔如剑,乌塔如松。忠心贯日,进退关社稷;高义薄云,死生炳春秋。少穆禁毒,幼丹造舰,梦寄乎国祚;几道西学,琴南东译,智启于时艰。觉民洒血醒世,长民辑报发声。冷斋宛平御侮,晚翠捐命维新。徽因情钟营造,冰心爱燃橘灯。开风气之先,谋天下永福。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焉。

户枢声声里,岁月忽忽间。文事重名区,曾笔走他乡,书藏旧肆;人情尚民俗,见塔展中秋,烛迎新元。折枝射虎,楹俪花灯。木画刻版,漆艺田黄。别记闽都,故事郑堂。评话甘国宝,伬唱换绛桃。状元何急避,述古每听讼。择仁善为邻为里,爱吾庐惟读惟耕。社火闽山巷,祈福天后宫,居乃安也。

国之瑰宝,世之传奇。黄璞蛰居,尝令熄炬过兵;刘氏开物,始见电光烛世。善待遗存,擦拭记忆。中轴线不移,里坊制不替。倚旧鼎新,斯文承启。昔水流一湾,涓赴四海;丝路两途,缘牵八极。今潮平两岸阔,九州一脉;海近千帆扬,十邑同风。龙腾海左,凤翥江南。坊巷之蕴古开今,正当其时!

(2017年6月)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
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