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洞村航拍 张文森 摄 引导回流,优化重组乡土力量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留守村民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他们既缺乏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又缺乏足够的资金实力。因此,林长华开始引导外出乡贤回归创业。“多年外出闯荡的经历,让他们具有更开阔的眼界,同时有更丰富的资源与资本,实现乡土力量重组,带动村庄发展。”他说。 吴建杉是第一个回流创业的乡贤。此前,他长年在外从事生猪养殖。2014年,有感于家乡的变化,吴建杉决定回到内洞,并创办梦达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营养鸡场、鱼塘、枇杷采摘园、农家乐等业务。 “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全部被吸收为社员,分别以土地作价、果树、空置房屋等资源入社。”林长华说,合作社还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47岁的吴生茂因为患有骨刺而无法外出打工,缺乏经济收入。木工出身的他以技术入股,加入了梦达合作社,并成为其雇工。头一年,林生茂便赚了4万元,实现了脱贫。 随着返乡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经营形态在内洞出现。 最近,44岁的绿化苗木商吴建杭回到村里,开启了“荒岛变乐岛”的计划。“村里溪水中央有一块孤岛,原本由村民用于种菜种果,我将其盘下之后,打算开发成水上休闲农庄。”按照吴建杭的规划,乐岛休闲农庄将具有多元的业态,游客可以在百果园中体验自由采摘,在天然露天泳池中体验亲水乐趣,品尝烧窑鸡等云霄本土美食,参与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亲子互动。 更加专业的旅游公司也将在村里落地。内洞乡贤吴福忠计划联合各路资本,并由村民与村集体入股,在内洞村开办旅游公司,引入专业团队进行在地旅游开发。漂流、民宿等时兴的业态都在其规划之内。 在引入外部资源的过程中,林长华有自己的原则。“村庄的开发应该充分协调原住民与开发者的利益,切莫让工商资本挤压了村民的发展空间与机会。”在他看来,再造乡土的意义在于让本土村民有更多自我发展机会,因此他在导入外部资源的过程中,更多引入外出乡贤的力量,“即便有外部资本参与,本土村民也应该在投资中占据足够的比重,以保证其话语权,与参与的自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