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以“翰墨匠心、重光经典”为主题的“玄奘文化盛世经抄艺术品鉴会”在福州于山堂举行。
东南网7月22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 实习生 江荷)今日,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翰墨匠心、重光经典”为主题的“玄奘文化盛世经抄艺术品鉴会”在福州于山堂举行。众所关注、发端于闽都的大型文化艺术工程——《盛世经抄大典》项目在福州首次向社会各界亮相。
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大师,孤身西行五万余里,请回佛经梵典657部,译出经论巨著75部1335卷(约1300万字),用他的行动和精神昭示着一个伟大盛世的到来;1300多年后,不屈不挠、开放进取、海纳百川的玄奘精神仍然是当代社会需要提倡和践行的重要助力。此次“玄奘文化 盛世经抄”活动在传承佛学的同时,弘扬了玄奘永不言败、为真理献身的精神以及其伟大的爱国情怀。在国家大力推行“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此次“盛世经抄”活动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

品鉴会向观众展出手抄经册长卷15幅
项目总负责人刘孙建介绍说,《盛世经抄大典》项目立足于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立足于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国学经典在新时期盛世重光。为此,《盛世经抄大典》项目,于2016年9月在福建福州启动。第一篇章首推“佛学”,整个团队将用期五年,把玄奘法师当年西行取经所译经卷全部抄录完毕。其中第一阶段《大般若波罗密多经》600卷预计两年时间完成并计划结集出版,向“一带一路”所覆盖辐射的国家和地区、中外佛教界以及社会各界公益捐赠和推广发行,以佛教文化宣扬正能量。在项目未来发展规划中,《盛世经抄大典》项目将始终以“绍承传统,弘裕国学”为主旨,以文化为核心,将书画艺术融合文化产业,以前瞻、系统、全面的设计规划,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导航”和保障,从中探索出一条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独特路径。
中华文化促进会佛教文化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荣胜介绍,此次《盛世经抄大典》项目礼请了多位曾获得中国书法兰亭奖的楷书大家共同参与,使用的是南京金陵刻经处版本,是首次正规的大型经书抄录活动,对弘扬正信正念的国学文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此次活动也是对“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上的突破。作为文化大国的中国,我们要建设的“一带一路”不仅是互利的经济“一带一路”,更是互赢的文化“一带一路”。
据介绍,《盛世经抄大典》项目首开历史先河,以艺术册页为表现形式,把中华文化中优秀、有精华、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用楷、隶、行、篆四体抄录创新精彩呈现,这是一项体量浩大的文化艺术工程。中华文促会佛委会将把该项目纳入该会重点项目系列,给予大力支持与指导,共同把其打造成为二十一世纪文化精品工程。

《盛世经抄大典》主创团队书法家现场抄经展示

现场作品展示
品鉴会现场,由全国各地著名书法家组成《盛世经抄大典》的项目主创团队,还在现场演示抄经场景,吸引了大量观展人员驻足留连,纷纷赞叹不已。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两度获得者李延庆告诉记者,他将用两年多的时间,抄写《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的第1部到120部。经书抄录无法像书法创作一样潇洒自如,而重在静心,笔法端庄。目前他已经抄写经书半年有余,每天抄写8小时至10小时。刚开始抄写时,他心中相对浮躁,但抄写经书所带来的纯然自在,逐渐让他在书写时心如止水。

座谈会现场
当天下午,组委会还举行了“玄奘文化与一带一路”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各界嘉宾,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对新时期如何文化先行,大力弘扬“玄奘精神”,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盛世经抄大典》项目实际,传播中华文化,助力民族复兴等方面阐述了各自的理解、建议,引发积极反响。大家一致认为,该重大项目的实施,对于把国学推向世界,促进中外文化的大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次活动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央视数字国学频道、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主办。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禅书院院长徐嬿婷,中华文促会佛教文化艺术委员常务副主任李荣胜等有关单位部门领导负责人近200人出席开幕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