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碧湖生态园全景 张元锋 摄 战果 筹款一百多万大洋 “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陈列的珍贵史料显示,攻克漳州后,红军共筹款100多万大洋,并获得大批物资,壮大了中央红军和中央苏区的财经实力。 上个世纪30年代初,漳州是福建省第二大城市。毛泽东指出,漳州是通向“海口”的商业城市,经济繁荣,“直下漳州”便于筹款筹物,可解决苏区的财政经济问题。这一正确建议反映了毛泽东独到的战略眼光。 纪念馆资料记载,毛泽东宣布的红军城市政策指出:除军阀兼地主或兼资本家的财产没收外,对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小商人采取捐助政策。红军在漳州成立筹款委员会,由李富春和毛泽覃负责,在主要城镇也设立相应机构,采取没收和捐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筹款。除筹款100多万大洋外,红军还筹集了大批食盐、药品、布匹、粮食、电话机、印刷机器、鞋子等物资。 这些钱物在补充部队给养和救济贫苦群众外,由漳州汽车工人支前运输队和闽西苏区派出的数万名支前民工,采取肩挑背驮的办法运回中央苏区。中央苏区还利用从漳州筹集的银元铸制了苏区银币。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漳州战役的胜利,红军战士也前所未有地每人得到两套灰色军装、两双胶鞋及一块银元。由于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又发放了军服,进漳的红军队伍军容焕然一新。 漳州党史研究专家曾一石指出,红军攻克漳州,歼灭了国民党军张贞部的主力,筹集了大批军事装备、款项和物资,巩固了中央苏区,为新的反“围剿”斗争做好准备。 党史专家、省委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钟健英表示,漳州是红军除攻占长沙之外打下的第二个中心城市,攻打赣州的失利与攻打漳州的胜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当时毛泽东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手中并无军权,但他极力促成和领导了漳州战役,红军攻打漳州的胜利,实际上也是毛泽东与“左倾”错误斗争的胜利。 |